人体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简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54649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简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体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简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体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简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体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简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体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简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简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微循环的基本知识简解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活动。单细胞生物可以通过细胞膜进行这种传递活动,但进化至哺乳动物阶段,人只有肺和肠胃分别可以通过气管和食管才能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其他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谢已经定型,构成器官的组织、细胞已经不能直接和外界环境沟通,只有通过组织液、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微循环就是指直接参与组织和细胞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由于血红蛋白呈红色,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内的血液流动,而不做特殊处理是看不清楚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的。因

2、此,在临床上常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血液微循环,血液微循环也是人们研究较多,认识较为清楚的领域。微循环和一般循环比较,具有5个特点,认识了这些特点才能初步了解微循环。1.微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微血管、毛细淋巴管都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属于循环系统。很多脏器的实质细胞、组织都和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毛细淋巴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微血管为重要支架的立体结构,所以它们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2.微循环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微血管、毛细淋巴管在形态上呈空腔管状,便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但微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在不同脏器都各有特点,如小肠绒毛、肺泡、肝、骨髓

3、微血管的排列、形态和结构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脏器不同部位,如脾脏其小体和髓质部位的微血管形态各具特点。3.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微血管是循环的通路,全身的循环血液,除部分流经动、静脉短路支路外,几乎全部流经微血管,以灌注组织和细胞。组织液存在于组织和细胞之间隙,流动于微血管、细胞、毛细淋巴管之间,毛细淋巴管是细胞、组织的重要输出通道之一。因此微循环是细胞、组织与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4.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一些特征。5.微循环既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主要受所在脏器局部的调节总之,微循环不同于一般

4、循环的特点,具有“二重性”,即在属性、形态、功能、代谢、调节方面,既具有一般循环系统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殊性。微循环的组成:微循环是指微动脉(细动脉)于微静脉(细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是组织液、淋巴液生成和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组织、构造,因器官的不同,虽略有差别,但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微循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微动脉:系小动脉的终末部分,管壁有完整的弹力膜和数层平滑肌。平滑肌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平时平滑肌就保持一定的紧张度,维持血管壁的张力。由于平滑肌的舒缩可调节微循环的血流量,所以,又称微动脉是调节微循环血流量的“总闸门”。2.后微动脉(中间动脉):是微动脉的分

5、支,其壁只有单层平滑肌,一般无弹力膜。后微动脉平滑肌的舒缩主要受体液调节。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是指毛细血管起始部(毛细血管入口部)包裹管壁的平滑肌,只受体液因素调节。由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直接控制血液从后微动脉进入真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所以把它称为微循环的“分闸门”。4.真毛细血管:是指位于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由内皮细胞、基腹膜和外膜构成的微细血管。真毛细血管相互交错、吻合呈网状,穿插于细胞之间,便于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5.微静脉:真毛细血管最后汇流成微静脉。微静脉收集毛细血管网的血液。微静脉壁有平滑肌,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是微循环的“后闸门”。6.通血毛细血管:是直接连通微动静脉之间的口径比较粗的毛细血管,经常处于开放状态,可使微动脉血液迅速流入微静脉。通血毛细血管没有物质交换作用。骨骼、肌肉的微循环中这种通血毛细血管比较多。7.动静脉短路(动静脉吻合支):系存在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吻合支,其结构与微动脉相似。管壁较厚、管径较粗大。通常其壁的平滑肌,处于收缩状态。这种血管无物质交换作用。平时这种血管内,无血液流通,一旦开放将有较多血液从微动脉迅速流入微静脉。人体皮肤的微循环中这类血管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