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文言文翻译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538940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文言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期末文言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末文言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文言文翻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晏子使楚1、 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2、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3、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4、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5、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6、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7、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8、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9、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人琴俱亡1、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2、 语时

2、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3、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4、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小石潭记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8、 以其境过清,不可

3、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1、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治水必躬亲1、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2、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3、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4、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5、 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6、 如好逸而恶劳,计

4、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第二部分:古文字词理解齐之习辞者也 左右 今方来 为其来也 何坐 酒酣 诣 曷 齐人固善盗乎 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得无 非所与熙 反取病焉 西行百二十步 篁竹 佩环 心乐之 蒙络摇缀 可百许头 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 佁然 俶尔 往来翕乎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悄怆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月色入户 欣然 相与 步于中庭 空明 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何以都不闻消息 语时了不悲 舆 奔丧 子敬素好琴 径入 弦既不调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躬亲

5、 既不可执一 妄意 盖地有高低 潴有浅深 相度 不得其情 咨询 不穷其致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亲劳胼胝 布袍缓带 未尝 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 计利而忘义 之:楚王闻之 吾欲辱之 婴闻之 楚之水土 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目似暝而:潭西南而望 隶而从者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至之市,而忘操之于:泥于掌故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以: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吾欲入之,何以也? 卷石底以出因:因恸绝良久 虎因喜,计之曰说明文(结合苏州园林复习)1、明确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特征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找出中心句。2、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

6、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 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4、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1)答题模式:一般要解释该词的含义,揭示其在说明事物特点时发挥的作用;(2)必要时要区别该词语和其它词语在含义及作用方面的不同;(3)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不可代替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等)5、导学练P103-105P125和课后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