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导学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537659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单元导读【单元学习内容与分析】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其中桃花源记是记叙文。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陋室铭和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核舟记介绍 一件工艺品,内容新奇有趣;大道之行也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又选有杜甫诗三首:望 岳是诗人青年时代的作品,春望和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初期,此时杜甫己步入中年。 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大诗人风格的发展变化。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有的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谈到知识分子 处世立 身的态度,有的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的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这些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

2、式学习。【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文言词语和古诗文名句。2、理解、把握这两个单元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方法与过程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文言文。2、能根据要求查找一般的资料,初步懂得利用资料来帮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单元重点难点】1、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2、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3、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寄托的思想感情。4、【单元学习建议】1熟读成诵,注意古文的朗读韵律和停顿,不要将句子

3、读破。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 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单元课时分配】课时安排:桃花源记2陋室铭、爱莲说课时核舟记2课时大道之行也2课时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时综合性学习2课时2课时桃花源记设计人胥淳审核人课型授课时间【教材分析】本文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叙述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人 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 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学习目标】1

4、. 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3.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教学重点、难点】1 背诵全文,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字词。2 理解陶渊明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一案两单,课件【教学过程、有效导入,预习展示1.注字音,写汉字豁(hub)然开朗俨(ym )然诣(y 1)太守便要(y do)还家b in (缤)纷2.文学常识填空陶渊明:需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理解划横线字词的意思并疏通文意。垂辔(ti d

5、o)刘子骥(j 1)qi a n (阡)md邙百)交通教师随笔【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作为)业。缘丄沿着,顺着)溪行,忘路之(的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中间)无杂树,芳草(地上的芳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对感到惊奇)之(代这种美景),复前行,欲穷(走到尽头,形 容词作动词)其(这)林。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儿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 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6、2. 林尽(于)水源,便(就)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若(好像)有光。便舍(舍弃)一船,从口入。初(起初)极狭,才(仅,只)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开阔明亮的样子)平旷(平坦开阔),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也(肥沃的田地)美池(美丽的池塘)桑竹之属(类)。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同),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其中往來种作(耕种劳作),男女衣着(穿戴),悉(全)如外人。黄发垂辔(老人和小孩),并(都)怡然自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儿十步,由

7、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 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开阔,房 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 到。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就好像桃源外面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3.见渔人,乃(竟然)大惊,问所(地方,处所)从来。具(完全,详尽)答之。便要(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打听,探问)。自云先世(去世的祖先)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孩子)邑人(同乡的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邑(于之,兼词,从这里。),遂(就)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竟然

8、)不知有汉,无论(更不要说)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开)O此中人语(告诉)云(说):不足(不值得)无问津(探访、探求)(感叹、惋惜)。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坐 为(对,向)外人道也。”译文:(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跟外面 的人断绝了往来。(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渔人

9、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儿天后,告辞离开。村里人嘱咐他道: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我 外边的人说啊!”4. 既(已经)出,得(找到)其船,便扶(沿着)向(从前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诣(到 及郡下, 去,这里是谒见)太守,说(报告)如此(像这样)。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志(标志),遂迷,不复得 寻(寻找)向所 路。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到了郡下,守,述说了去拜见太 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

10、的路了。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计划)往。未果(没有实现),寻(不久)病终。后遂(就)者。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桃花源)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没有实现, 后,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三、合作探究,展示点拨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是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2.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 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

11、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 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 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四、质疑问难,拓展延伸(一)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二)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今义:交通运输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管(连词)如此古义:像这样。 如,说如此。 今义:这样。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子)。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不久(标记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渔人快异之

12、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异”欲穷其林穷,形容词活用动词,走到尽头。(五)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徳高尚的人。(六)省略句(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七)出自本文的成语世外桃源: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豁然开朗: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黄发垂辔:老人小孩。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训练内容:一词多义(渔人)具答之。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严便舍船厂寻向所志(舍X-屋舍

13、俨然寻病终(厂寻向所志见渔人,乃大惊向*I乃不知有汗(-耽耽相向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为具言所闻(-捕鱼为业(r遂与外人间隔遂遂迷后遂无问津者古今异义交通妻子绝境无论(3)重点字词落英缤纷仿佛豁然开朗俨然便扶向路阡陌扶,不足及郡下诣太守欣然归往未果问津津,(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5)默写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渔人甚异之。2、阡陌交通,0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并六、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全文。2. 归纳文中的古今异义词。3. 摘抄文中出

14、现的成语。七、自我反思【相关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另愕五柳先生,得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生于一破落 官僚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彭泽令等职务。因不满当时士族把持的政权的黑暗,在任彭泽令不足三个月时即辞官归隐, 并作归去来兮此以明志。从此过着“躬 耕自资”清贫生活,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 极其在农村的生 活情景。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此、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2、了解背景 东晋末年,士族地主把持朝政,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晋恭帝自立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南朝宋政权。饱经战乱的人民渴望过上安定的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作,代表了民众的这一心声。3、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 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 文的表达方式和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