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近十年研究现状毕业论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53655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田里的守望者近十年研究现状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近十年研究现状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近十年研究现状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近十年研究现状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近十年研究现状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麦田里的守望者近十年研究现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田里的守望者近十年研究现状毕业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麦田里的守望者近十年研究现状 【作者】王 芳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叙事学生态研究象征主题 【指导老师】周 仁 成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一部“现代经典”的著作,赢得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对其研究多达三百多篇,其作品翻译最好的是施咸荣先生1983年的译本,其出版社是漓江出版社,1992年时由译林出版社再版。追寻麦田里的守望者近三十年的发展,以2000年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作品的译介以及对作品的的意义,主题主人公的形象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层面上。第二阶段可以说是一个创新飞跃

2、的阶段,尤其是从叙事学、生态批评研究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分析,这和西方文学发展研究是一脉相连的。这十年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研究大概有两百篇文章,尤其是近两年的发展更是蓬勃,其中评论的立场不同、方法不同,见仁见智,各有道理。本文从语言、象征主义手法、主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主人公霍尔顿形象的研究、叙事学角度、生态批评研究,这几个方面为切入点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近十年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一、传统研究取得的成就(一)语言特色分析可以说语言特色的分析是分析一篇小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侯维瑞先生的个性和典型性的完美结合(1952年第5期)是最早对麦田里的守望者“既体现了这个年龄群与社会阶层的语言典型

3、性,又具有霍尔顿本人的鲜明个性色彩”的语言特色进行详细分析的文章。1之后有李建的“霍尔顿式语言”与巧妙灵活的叙事风格麦田里的守望者写作技巧浅析指出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对青少年语言的成功模仿,霍尔顿使用的语言是受过教育的青少年的口语,是50年代流行于美国北部的青少年用语,塞林格经过提炼与夸张,并夹杂一些青少年常用的粗话与脏话,使之具有典型性,赋予这种语言强烈的个性,形成了“霍尔顿的语言”。2并指出了“霍尔顿式语言”有以两个特点:一是口语化,二是使用了大量典型化的俚语。仇瑶宇的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特色从英汉文化差异的角度指出使用的语言具有粗俗化、俚语化和模糊化的特点。3

4、徐卉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特点和叙事技巧指出小说中俗语及俚语的大量应用使主人公的形象更突出。4卢国荣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特色从诅咒语、俚语、夸张、重复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该作品的语言特色。并指出了他所采用的语言代有时代鲜明的特征。5赵涛的从修辞学角度看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语言特点是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对于修辞学的研究为理论依据,从两个人对修辞学的定义来分析该作品的语言特色。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和发展。6雷静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语言的哲学思考中运用对立统一的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论证了霍尔顿的语言应用和作者塞林格创作意图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并且认为,这种

5、和谐统一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揭示了其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作为个体的霍尔顿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青少年霍尔顿性格和心理上的两面性。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语言不仅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也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在深层次上,包含了一切联系的相互作用也在其中有所应用:过度使用的形成霍尔顿个性的粗俗语言,使得“虚假”成为他的个人特点迫使他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语言词汇,这又形成了他的两面性。霍尔顿人格的两面性和心理的不稳定又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和所有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同时,普遍使用的适当语言也反映出了个性的语言特征。7从以上的研究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语言分析大部分

6、还是集中在语言本身的特点来分析的,这是传统的研究方法但是也是必须的。也有一些创新的部分如赵涛的从修辞学角度看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语言特点就是一个典型。语言的分析最根本就是从语言的层面上去分析,不如主题可以有太多的不同见解,不过语言终究也是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现而生存的。(二)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王铁华浅析塞林杰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象征意义主要讲述的视象征的现实意义,人除了物质生活还必须拥有精神上的生活,并且有力地表明,西方青少年在成长中的痛苦和消沉主要是因为西方文化本身的颓废性引起的。青少年的悲观厌世及生活的空虚,是这种文化背景影响的必然产物。8杨舒略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中指出作者利用象征的

7、手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象征建构了纵横两个系统,纵向系统包含了环境、人物、意象三大体系,横向系统借助二项对立关系营造了氛围。本文将按照这种纵横系统,通过考察环境、人物、意象的象征意义来指向霍尔顿的精神世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丰富的象征正像一面面镜子,照见了隐匿在看得见的人、事、物背后的看不见的思想。9王万兵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象征艺术新探文从作品的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两层去作评析,指出了红色猎帽年青的反叛形象,比赛对成功的赞誉和对失败的羞辱,汽车拜物主义,电话未通个人与社会的鸿沟。10这篇文章中引用辛?刘易斯在意象的定式一文中所言:“一首诗中的意象就像一系列放置在不同角度的镜子,当主题过来的时候

8、,镜子就从各种角度反映主题的各个不同侧面。但它们不仅仅反映主题,而且赋予主题以生命和外形,它们以使精神形象可见。”11诗歌中的意象如此,小说中的意象也如此。赛林格的象征艺术的成功运用,使其作品锦上添花。这段话写的很经典。李倩的守望者他者遁世者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鸭子”的象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湖里的鸭子”这一意象的分析,探讨主人公霍尔顿在异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精神病院里的遁世者的“他者”的可悲命运,揭示其象征意义。12宋冰解读红色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红色的象征意义指出红色霍尔顿叛逆性格的象征,红色霍尔顿的热情和生命力的象征,血霍尔顿的迷惘、软弱的象征。塞林格通过对颜色红色的运

9、用,深刻、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霍尔顿这一战后美国青少年的代表人物叛逆、激进、热情同时有彷徨、软弱的性格特征,将小说的寓意引向了更深一层。13我觉得麦田里的守望者算不上一部完全意义上的象征主义小说,然而对小说中对一系列东西的准确把握对我们理解霍尔顿理想的破灭有不可忽视的暗示作用。这一手法经常在诗歌中得到积极的运用,用到小说中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常常能把作品的主题上升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三)主题的探讨我们常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作品的主题也是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说主题是一部文学作品所探讨的基本的、常常是带有普遍性的思想。对主题的把握是理解一篇小说的最重要的部分。近几年来

10、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主题的分析仍然在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大致把主题分为以下几类:1.人性探讨李培东的论文蝇王与麦田里的守望者主题意义对比研究中把两部小说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并指出它们的相似处是两位作家深刻地探讨了人性这个恒久的主题。14二战后,现代生活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精神重负,人们反思现代性的弊端,抛弃了理性神话的全景规划,也不再相信绝对权威的必要性,开始了对人性的追思。人性究竟是恶还是善,及十年来大家都争论。2.异化主题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虽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全面的进步,但这并没有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普遍的自由、民主、安乐、幸福。相

11、反,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更加尖锐和明显。战争、失业、贫困、核危机和道德沦丧,种种危害与恐惧在或隐或显地威胁着人们。异化随之也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表达了战后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危机。麦田里的守望者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异化的主题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方面。宁云中麦田里的守望者主题探讨中从三个方面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即:异化、寻真和真爱。评者认为异化是霍尔顿的力量,是他问题的根源。15张巧欢在在守望中寻觅爱麦田里的守望者异化主题再探索中指出霍尔顿在异化世界中不断地找寻人存在的真正意义,找寻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交流和理解。但是在现实生活里他看到的只有“假模假式”,只有人性的异化,人际

12、关系的异化。最后是在他妹妹的身上找到了爱,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163.成长主题涉及到成长主题的有以下几篇文章例如:王燕,陈聪的成长的困惑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题再赏中指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主人公霍尔顿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到的性困惑,死亡困惑以及社会身份的困惑。并从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来进一步解析小说的主题成长的困惑。主要是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对性、对死亡、对社会身份的成长困惑。17王秋香在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中从霍尔顿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起,通过分析霍尔顿孤独的内心世界、他所接触的成人世界及对变化和成长的畏惧来进一步解读小说的主题成长的

13、困惑,并希望对当代青年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184.纯洁主题这是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主题研究方面的一个新探,代表的有韦玫竹多维度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纯洁”主题,评者在论文中指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纯洁”主题被嵌在了充满过渡意味的多个维度之间:时代背景上美国“纯洁”情结从有到无的过渡阶段;青少年从“纯洁”的儿童时代向可能丧失“纯洁”的成人时代的过渡阶段;美国少年文学脉流中对性的“纯洁”意识与对“纯洁”(自然)是否抱有希望的过渡阶段。19这可以说是对麦田里守望者在主题研究方面的一个飞跃。尽管在分析上有些牵强,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其创新指出。(4)霍尔顿形象的阐释无论是第一个阶段还是第二个阶段对主人公的形

14、象的评论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都是一个热点问题。近十年的研究主人公形象都有二十多篇。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主人公霍尔顿的形象,学术界对其更是评价不一,因此本文将它们大致进行归类来分析:1.孤独的逃离者平坦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孤独的逃离者霍尔顿形象解读题目中,主人公霍尔顿试图逃离虚伪、冷漠的成人世界,寻求自我的出路,然而这段流浪的经历却成为一段迷失自我的旅程,在这个孤独的逃离故事后面,更多的是霍尔顿无法诉说的绝望和无可奈何的妥协。他逃离了潘西,却逃不开比潘西更加冷漠、虚伪的现实社会在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之后,霍尔顿以一种逃避的方式向现实社会妥协了。他摘下了自己的猎人帽,对于他向往的西部,他心里也很清楚

15、“麻烦就在这里,你永远也找不到一个宁静、舒适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不存在”。20在小说的结尾,霍尔顿同意明年九月回学校读书而再次融入社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妥协者。因为在霍尔顿的社会,理想主义已经被放进了陈列展览柜,为某种事业英勇献身的人被成熟的人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的人而永久淘汰了。他只能幻想在高高的悬崖上,在无边的麦田上有他唯一的栖息之地,他将在那里扮演一个孤独的守望者和殉道者,他只能幻想在他竭尽全力的保护下,孩子将不再坠入成人世界的万丈深渊。在一个虚无之地,他将永远不再逃离。战后美国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社会的价值体系却遭到质疑和动摇,市场化使人与人的关系变成金钱和物质的交易,整个社会人情淡漠、世风日下。可以说,霍尔顿既是当时生活方式的受害者,也是当时社会秩序的反叛者。虽然他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拒斥物质文明,对自然表现出无限的眷恋和怀念,企图在难以逃避的现实与难以实现的幻想之间的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