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杂交水稻的大田水肥管理技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529012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杂交水稻的大田水肥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质杂交水稻的大田水肥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质杂交水稻的大田水肥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质杂交水稻的大田水肥管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质杂交水稻的大田水肥管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杂交水稻的大田水肥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杂交水稻的大田水肥管理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杂交水稻的大田水肥管理技术 一、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 稻米品质的优劣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归纳起来可分为遗传因素(品质)和非遗传因素(土壤、肥料、水分、农药等)两大类。 1、遗传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遗传因素是基因对品质优劣的控制,表现在不同的品种之间米质的差异性,和同一品种的亲子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它对稻米品质起决定作用。生产上需选用经过审定且生育期适宜、抗病力强的优质高产品种。 2、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温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温度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开花至成熟阶段的高温可显著缩短成熟天数,造成成熟后糙米充实不良,垩白大,胚透明度低,籽粒不饱满,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低,米

2、粒无光泽。成熟期的有效积温与米粒的透明度为负相关关系。 (2)成熟期的高温对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成熟期的高温(30)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变幅可达5.6%16.5%,而较低 的气温(17)则使蛋白质降低。灌浆期的高水温(30)能明显提高蛋白质含量,低水温(17)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温度对氨基酸的合成表现在 高温使氨基酸的总含量降低,适宜温度为日温28,夜温21左右。 (3)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受温度的影响小,而直链淀粉中等含量或高含量的品种,其直链淀粉含量受温度的影响大,这些品种在高温和自然温度下 是高直链淀粉含量,而在适温下直链淀粉含量会下降到中等,从而提高品质;中等直链淀粉含

3、量的品种,其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幅度更大。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随平均 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4)温度对大米的蒸煮食用也有明显的影响。据研究,灌浆期间气温高,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变硬。灌浆结实期间气候凉爽,则米饭香味较浓,反之则较淡。优质水稻品种要求深泥田,前期气温较高(2138),后期温度较低(1528)。 3、光照强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优质稻生育后期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特别是在营养生长过旺、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情况下,则垩白米发生会增多。但光照太强,温度相应提高,使成熟过程缩短,也会增大垩白率。此外,光照强度过强和过弱都会降低蛋白质含量。 4、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各种肥料中,影响稻米品质最

4、为突出的是氮肥。生育中期控氮,可提高米质。在抽穗期施用氮肥,不仅能降低垩白率,还 可有效地提高蛋白质含量;齐穗期施氮,不仅可以推迟垩白出现的时间,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还是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措施,提高的幅度为8%24%。 但是,研究表明,稻谷蛋白质含量过多的提高将导致稻谷产量的降低,因此,在生产上也不能单纯地追求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偏施氮肥。此外,施肥还可以影响稻米 的食味品质。据研究,基肥不影响食味,但追肥有明显的影响;粒肥在啬蛋白质含量的同时,也使食味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和食味为负相关关系);穗肥不一定能 使蛋白质含量增加,但能明显使米饭食味下降。 5、水分及土壤类型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据研

5、究,土壤水分减少,糙米中蛋白质含量增加,陆稻比水稻高出约30%;在糙米的无机成分中,磷、钾、 镁、锰的含量均因水分下降而减少,下降最多是锰。土壤质地对米饭食味的影响表现在冲积层土壤生产出来的稻米食味好,灰褐色土壤的壤土型所生产的稻米食味也 较好。 6、一些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栽插密度寻直链淀粉含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密度降低,单穴营养面积变大,直链淀粉含量呈增 加趋势,而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少;抽穗后排水落干,能有效提高蛋白质的含量;稻米的蛋白质含量随收获期的推迟而略有提高,尤其以抽穗后30天较20天这一 阶段提高最显著。收获期及收割方法与稻米品质有很大的关系,越接近成熟收割,稻

6、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越低。过早收获食味差,过迟收获因淀粉崩解值降低, 稻谷因干燥或淋雨穗发等也导致食味差。此外,过早或过迟还会增加裂纹米。 二、施肥:秧苗移栽前,前茬空地耕翻后,每亩施入20担优质农家肥和20千克碳酸氢铵。粗耙后,每亩施用过磷酸钙40千克,尿素2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草灰50千克。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比例约为1:0.5:1。浅水复耙,做到水浅,泥融,田干。 钾肥可提高作物对氮素肥料的吸收利用效率,加强茎输导组织运输强度和光合效率。但是钾素的施用在一般耕作过程中往往被忽视。 三、密度。移栽密度因品种与土壤的肥沃程度而异。优明86品种的栽培株行距为16.7厘米23.3厘米

7、。每穴栽1粒苗,主茎苗带2-3个分蘖苗。丰两优1号品种栽培的株行距应为16.7厘米26.6厘米,每穴栽2粒籽苗,主茎苗带1-2个分蘖苗。 栽秧时,田中水层1-2厘米。浅水栽秧利于秧苗根系生长,土层中氧气浓度和土温也较深水层高。根系生长良好,根系活力和吸收强度也高。有利于秧苗叶、蘖的生长。 四、田间管理。水稻分蘖过程经历约30天左右。栽秧后5-7天追肥,亩施15千克碳酸氢铵,15千克磷钾二元复合肥。 此期,秧苗根系、分蘖和叶同时生长,需肥量大,追肥效果好。农户往往追肥过迟,栽秧后15-20天才追施尿素。尿素分解过程约5-7天,才能被作物吸收,因而造成秧苗无效分蘖增多,耗肥,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而

8、且秧苗恋青,穗形变小。 因此,栽秧后5-7天秧苗返青即追肥,中耕,并在追肥7-10天后,当田中水自然耗散时晒田。烤田当田泥面呈微裂、花斑状时,覆水2-3厘米。这有利每亩茎蘖数总数控制在16-18万苗。 优质杂交稻的田间管理重点是幼穗分化期。幼穗分化过程需水量大,需大量的氮肥和磷、钾肥。此期当气温在35以上,将导致颖花败孕和不孕。土温37时,将影响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拔节后,近土表1-2节茎发生大量的不定根,并有很强的吸收活力。 封行前后适时排水烤田,抑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群的生长发育。增加耕层泥土氧气浓度,加速农家肥分解进程。3-4天后覆水5-7厘米。第2次 烤田选择气温达35以上时进行。由于

9、连续高温,会使田间水温达45以上,土温也将达37以上,从而改变土壤耕层理化性质,根系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吸 收强度下降。当田中水层温度高达45左右即应排水晒田。由于水的热容量大,汽化热值高,高温田水会使秧苗群体间气温和叶、茎温度升高,达到35以上 时,造成颖花大量败育和不孕。排水晒田,田间热水排出,秧苗群体间气温下降,茎、叶表温也下降。 排水烤田2-3天,有利于耕层氧气量增加,微生物中好气性细菌群落活动,分解矿物养分,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同时,由于耕层泥土处于超饱和状态,水分充足,满足幼穗对水分需求。短时排水晒田,除加强根系的吸收强度外,不会成为幼穗分化的约束条件。 覆水时,注意从塘、坝、水渠等

10、处于清晨引入28-30的水体。这样,较低温度水的灌入,产生降温作用,使秧苗群体气温降至28-30之间,幼穗分化过程处于最佳温度区间,即28-30。 抽穗扬花至灌浆期是秧苗需水量最大的时期,田间保持5-7厘米水层,满足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的需要。高温年份,气温达37-40时或水温45以上时,应及时排水降温,降低土温,第2天早间灌入28-32的水体,这样灌浆过程才能顺利进行。 幼穗分化过约30-35天,抽穗扬花至成熟约35-40天。在水稻扬穗扬花期,当谢花后喷施浓度1%的尿素水溶液,每亩用尿素1-2千克, 磷、钾二元复合肥2-4千克,浓度在2%以内,可保旗叶及倒2-3叶功能期延长,增加粒重

11、。蜡熟期,水浆管理上干干湿湿,根系活力高,完熟收割。 早稻生长后期须防高温热害 ( 2004-06-15 ) 每年六月中旬至七月份,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而控制广东省,降水相对减少,光照强烈,常出现晴朗酷热天气,影响早稻正常开花的灌浆。农谚“高温逼 熟”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早稻灌浆的适宜湿度是25-28度,高于32度就有不良的影响,35度的高气湿就有明显的影响,如果加上空气干燥,则对早稻的影响 就更大。 (一)什么叫高温热害 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造成的危害,称为高温热害。广东的早稻,在开花灌浆时期,常受高温的影响,使叶温升高,降低了叶片的光合作 用能力,增加了植株的呼吸速度,物质供应水

12、平下降,早稻开花期遇高温热害,会造成花粉粒的淀粉积累不充分,使花药开裂受到抑制,因而授粉不正常;随着气温 升高,早稻开花高峰期提早,并影响受精过程而形成空壳;早稻灌浆期遇高温低湿天气,容易造成叶片枯黄,整个灌浆期缩短,谷粒灌浆不充分,因而使结实率和千 粒重降低。试验表明,结实率下降最明显是在开花后6-10天内遇到高温热害天气;千粒重减少最多是在开花后11-15天内遇到高温干燥天气;早稻灌浆结实 期遇高温热害,会使碳水化合物(光合产物)过早减弱或停止转运到穗部谷粒中,因而导致千粒重下降,不实粒增多。高温的强度、持续时间时段及昼夜温差等,都 对空秕率有直接影响。水稻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发育期抗高

13、温能力都有差异;受害程度还与秧苗素质、植株生长状况、栽培条件、管理水平等有关。 (二)高温热害的受害指标 高温热害的受害指标是,日最高气温3天以上高于35度,敏感期在水稻盛花期。实践表明,在开花期,35度以上的高温持续一小时,就会引起颖花的高度不育,其中正开放的花受害最大。 (三)防御高温热害的措施 一般采用避、改、防、抗四大措施。 避:为了减轻和避免高温热害的威胁,可根据当地高温出现的气候规律,合理布局早稻生产,选用抗高温热害的优质高产良种,安排适宜播、插期,使早稻关键生育期能避过高温热害。 改:改用优质高产且耐高温的品种,建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改

14、善水利灌浆设施,增加抗高温干旱的能力。 防:高温季节到来之前,塘坝水库蓄好水,防止高温脱水。增施肥料,控制早稻长势、长相,改善开花和灌浆始期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可减轻高 温热害。对后劲不足的禾苗,在最后一片全展开时,每亩施尿素2公斤至2.5公斤或草木灰400-500公斤。在开花至灌浆期间用尿素、过磷酸钙等兑水进行 喷肥,也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抗:即高温期间采取措施,主要是科学管理,看天灌水,以水降温、增湿。(1)开花至灌浆期:要浅水勤灌,日灌夜排,适时落干,防止过早 断水,以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根系健壮,增强抗高温的能力。高温时白天加深水层,可降低穗部1-2度;当高温与干旱相结合时,可

15、降低植株体温和提高株间温 度。日灌夜排可增大昼夜温差,效果更好。据试验,昼夜温差增加1度,千粒重可增加0.5-1克。(2)喷灌:能明显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喷灌一次后,田间气 温可下降2度以上,相对湿度增加10-20%,有效时间约2个小时,喷灌可降低空秕率2-6%,增加千粒重0.8-1克。其时间以盛花期至乳熟期为宜。 (3)喷化学药剂:每亩用硫酸锌0.1公斤、或磷酸二氢钾0.1公斤兑水喷施叶面;或在高温出现前喷酒50ppm的维生素c或3%的过磷酸钙溶液,都有减 轻高温热害的效果。 中季稻田科学灌溉技术 一、灌溉定额 稻田需水量减去有效利用的降水量称为灌溉定额。我省中、南部一季稻的灌溉定额为200280立方米/亩,双季稻为400573立方米/ 亩;淮北稻田耗水量大,能有效利用的天然降水较少,其灌溉定额高于南部地区,麦茬中稻一般为500600立方米/亩。旱改水的稻田要靠近水源,连片种 植,以利节约用水。 二、灌溉原则 坚持浅水湿润、晒田相结合,这样既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水量,又能解决长期灌水对水稻的危害,控制水稻长势长相,以利高产、优质、高效。一般是当亩总茎蘖数达到产量最佳穗数的80%时落水晒田。在施穗、粒肥时建立浅水层,齐穗后坚持干干湿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