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高分技巧总结(精编打印版),推荐文档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527057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高分技巧总结(精编打印版),推荐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高分技巧总结(精编打印版),推荐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高分技巧总结(精编打印版),推荐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高分技巧总结(精编打印版),推荐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高分技巧总结(精编打印版),推荐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高分技巧总结(精编打印版),推荐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高分技巧总结(精编打印版),推荐文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高分技巧总结一、解题技巧 :详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专题训练二、文体知识:1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 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作用:倒叙一般 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 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 的变化、 “我 ”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 我 的口吻展 开叙述) 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 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 写起来

2、开阔充分。 ( 3) 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4 表达方式: 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5 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 细节描写1. 人物描写的作用:(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 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 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 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 )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2. 细节描写的作用:什么是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

3、物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 或情节的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 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 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 主题(2)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作文中一般是突出 主题,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显示事件发生的 背景,展现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等。(1)烘托、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活动的场 所和周围的景物,通过描写寓意于景,景中有意,起到 衬托人物的精神风貌的作用。(2)能深刻地表现文章主题。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

4、境描 写,往往交叉进行,相互映衬,相得益彰1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 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 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 推动情节的发展6 深化作品主题( 3 )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 表现人物作用:1. 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2. 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 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 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 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 )观察的手段:视觉、 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 )

5、感受的形式:形、色、 声、香、味、光、感。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 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8 、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 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 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 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 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结构,神指中 心意旨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 手法。10、当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 个方面考虑,( 1 )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 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 )语言

6、方 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11 、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 1 )表引用( 2)反语,表讽刺否定( 3) 表强调( 4)特指破折号:( 1 )表解释说明( 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 折( 3 )表声音延长( 4 )表插说或中断。省略号:( 1)表内容的省略 ( 2)表静默或思考 ( 3) 表语言的中断( 4)表说话断断续续( 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12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 幕后有尾声)13 常见写作方法14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首先:现在的考试很少分着考 “结构 ”和“内容 ”上的作 用,一般情况下提 “句子的作用?”都是包含

7、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两者很难分开来 答。比如: “为下文做铺垫 ”是一种“结构”上的作用, 但实 际答题时需要答 “为下文写什么(具体内容)做铺垫 ”才 给满分。而那个 “什么 ”就是在内容上的作用。句子在开头的作用: 引起下文(引出正文) 引领下方(注意和 引起下文 不同) 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 为下文做铺垫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明中心(又叫主旨) 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 承接上文 开启下文 承上启下 照应标题 照应开头 句子在文章结尾的作用: 总结上文(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强调中心 升华中心(升华主题)注意以上三种不能同时出现 发

8、人深思,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 照应标题 照应开头(就是首尾响应) 特别注意:如果你问的是语文阅读中的 “句子的作 用? ”通常按这样的格式回答:划线句子运用了()方法,写出了()内容,表达 了()中心。那个 “中心”又包括: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物的性格品 质及为下文做铺垫等。15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6 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 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17 、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题模式:先用 1 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再用 2-3 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 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浅谈初中

9、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当前的各样语文考试中,阅读和作文占了绝大部分 的分值。所以有“得阅读与作文者得天下”的说法。这 种命题思路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 中的“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 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 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 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指导思想 而确定的,是符合当前时代需要的一种科学的命题方 式,正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为此,提高解答语文 阅读理解题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然而事实上,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理解往往是一 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好像怎么答都难以得到高分。 为此, 笔者把我在

10、教学中所总结而成的一些经验提出来,希望 能对正在为阅读理解题而苦恼的学子有所帮助。第一,重树信心,认真严肃地对待阅读理解考题 有不少学生因为在回答阅读理解题的经历中经常 严重失分,因而对该类型考题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在 平常训练和考试中自暴自弃,胡乱作答,结果自然是基 本不能得分。其实,考试中的难易对于所有学生而言是 公平的, 你觉得困难, 对于其他的考生而言也未必轻松。 如果你能够平心静气,认真阅读文章材料,仔细分析揣 摩,就能够在这个题目上占据优势。另外,命题人在选 择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肯定考虑到了大多数学生的阅读 水平,只要你认真阅读思考,一般而言是可以读懂材料 并且做出基本正确的答案的

11、。有的阅读材料可能读起来 似懂非懂,但对于这类阅读材料而言,后面的理解题往 往相对简单,仔细思考,也可以解答或者是部分解答, 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两强相争勇者胜。对于稍微有点难度的阅读理解 题,首先需要的是你必胜的信念和你认真严肃的态度。第二,多层次阅读材料,明确文章主要内容,理清 作者的写作思路,为答题打下基础。读懂材料是做好题目的前提。阅读材料时可以将多 种阅读方法综合运用,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材料的 大致内容,建议采用下列步骤:1、浏览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先将材料浏览一遍,以遍对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边阅读边 勾画出自己所认为的重点语句,包括内容领起句,过渡 句,总结句,抒情性或

12、议论性的语句等。之后,可以大 略读一下后面的题目,以便于为第二步的阅读确立重 点。因为命题人往往是根据文中所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 而设计题目的,读题目,实质上也就是接受了命题人给 你的什么是材料重点的暗示,这样后面的阅读就会具有 针对性。例如在读朱自清的散文春时,课文后面就 有一个习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天的景像 的”,这个题目就暗示我们文章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 描写春天的,明确了这一点,下面再读时很自然就会带 着这个问题去思考,也就比较容易地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内容。2、精读通过浏览,我们对于本文的文章体裁,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本文所应该重 点把握的内容也已经心中有数。于是

13、可以进行第二遍的 阅读了。这一遍阅读,因为我们对于什么是本文的重点 已经大致清楚,因此便会有的放矢,对于重点要仔细阅 读与思考。还是以读朱自清的春为例,因为我们通 过浏览已经知道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的“从哪几个方 面描写春”,所以我们就会自然地在文章主体部分“春 草图”、“春花图”、“春风图”上更加注意,实际上 我们已经把握了文章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遍的阅读过程中,我们结合第一遍所做的重 点语句的勾画,还应该基本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整 篇文章的大致结构。以便为下一步作好准备。由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阅读材料 难易程度的不同,也许在有时候还需要进行第三遍的阅 读,如果读第三遍的话,因为

14、这个时候对于文本内容及 应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都有了大致了解,所以可以进行 跳跃式的阅读,即重点阅读那些你还没有读懂的、与后 面题目直接相关的、对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有重要提示 的句子或语段。第三,仔细审题,找准答题区间 经过前面的两个步骤,一些题目的答案已经呼之欲 出了,不少考生在这个时候也会急于答题。其实,这个 时候你不防冷静下来,再仔细的读一下题目,明确题目 的要求,“行百步者半九十”,在最接近成功的时候, 也是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因为审题失误 而导致答非所问,实在是非常可惜的,因为你并不是不 能答,而是因为粗心或急躁而答错。对于一般的考生来 说,语文考试的时间是比较充足的,这个

15、时候仔细理解 题目的要求,力求一次性的准确答题,正所谓“磨刀不 误砍柴功”。在经过仔细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之后,结合前面 两个步骤对文章材料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大致找到回答 这个题目的区间了,即这个问题的答案大致是在某一句 或某几句话或是在某一段某几段中,我们心中已经大致 有了判断,用你手中的笔在这个区间作上标记,你离成 功已经很近了。第四,提取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词句,推敲组织答 案。考生在这个时候容易犯的错误是,根据自己对材料 内容的理解及对题目要求的掌握,已经在材料中找到了 解答题目的大致区间,就想当然的写答案了。这样写出 来的答案往往是似是而非,沾边而不准确,这就是考生 们在语文考试中阅读

16、理解题中总不得高分的重要原因。 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的是,阅读理解题的答案一般都是 从文章中来。其中有的是可以在文中找到现成的语言直 接作答,譬如有的题目中明确指出“请用原文中的语句 回答”,而有的学生偏偏忽视了这一点。有的则需要对 文中的语句进行适当的增补替换,以形成最准确、最简 洁的答案。而有的则是在理解原文,把握原文的主要思 想内容的基础上, 用自已的语言概括作答, 要注意的是, 这一类的答案也不是可以由你随心所欲的,答案语言虽 然是由你自己组织,但是答案的内容还是由材料内容决 定的。为什么强调是提取文中的重点词句加以组织形成 答案而不是用自己的话作答呢?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组 织的语言,一般来说,要么不如原文中的词句准确,要 么不如原文中的词句具有概括性,这都是影响答案得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