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5193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暑假语文“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学生授课日期教师授课时长知识定位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有人称之为表达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等三个方面入手。该知识点是古诗词鉴赏中最常出现的考点,必然会有一道题目与之相关,考生务必引起重视,难度一般,需要一定的鉴赏水平,赋分在3-5分左右。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抒情方式一、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开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陆游?书愤?用表达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二、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清楚的思想感情。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讴歌和赞美之情。如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3、涕下。全诗以大方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风光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

4、写哀情,别具韵致。唐朝华的?春行即兴?:“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四、用典抒情: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裕,挖苦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

5、者抗金的主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如夔的?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比照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如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如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五、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6、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谕当朝。如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比照,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六、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播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在品格的热情赞

7、颂和高度自信。又如白居易的?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本诗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欣赏,抒发了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托物寓理:古人写哲理诗往往不是直言其理,而是借助形象表达哲理。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抒写的是有关读书的意义和情趣。通篇借“方塘见意,把人的大脑比喻“方塘,把大脑中的知识比作“天光云影,以塘清是活水注入,比喻人们要想保持大脑有鲜活的思维,就应当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再如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了当

8、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学道理。知识点二:修辞方式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二、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包括用局部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和事物。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使语言更简练,更含蓄。如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

9、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三、对偶对仗:用构造一样、字数一样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沉着上看,意义集中而含蓄。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章构造上看,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而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四、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事物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如林

10、逋的?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到了极点。又如攽的?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五、夸: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诗人用夸的修辞方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则长,可见

11、愁思的深重。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正是这些夸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城。“气蒸“波撼是夸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六、比照对照:运用比照对照,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的?者?:“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者和富家

12、的强烈而鲜明的比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群众的深切同情。又如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比照,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七、排比:把容严密关联、构造一样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形成一种气势,渲染了典型环境。八、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阿鲁威

13、的元曲小令?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公。此小令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表达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九、反问:用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如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十、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接下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方法,不但能使句子构造整齐,语气贯穿,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如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

14、有下面一段曲词:“返,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这段曲词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十一、回环: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又用下句的末尾作上句的开头,这两个句子或词组,后者是前者的倒文;后一句或几句是按前一句或几句倒着念回来。这种运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修辞方法,叫做回环,又叫回文。运用回环的修辞方法,能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反映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如轼的?菩萨蛮?:“雪花飞暖融香颊,

15、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后一句都是按前一句倒着念回来的,这是一种很工整的回环。十二、互文:即古代诗文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1、为了防止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一样或根本一样的短语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屈原的?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其中的“用和“以处于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的位置

16、,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2、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存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互文见义常见诗句:1歧王宅里寻常见,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