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517502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0编制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场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确保施工及结构运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于施工管理。2.0编制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隧道工程现场施工技术3.0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公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工作。4.0监控量测的准备工作4.1技术准备4.1.1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设计图,熟悉隧道施工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重点学习量测项目、布点位置及数量、量测频率等。4.1.2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

2、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进行监控量测设计。该设计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人员组织等。4.2量测仪器准备配备齐全量测使用的数码相机、软盘仪、收敛计、精密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等仪器设备。主要设备及仪器设备配置表全站仪1台精密水准仪器1台钢挂尺1把收敛计1把软盘仪1把数码相机1台电脑1台隧道激光断面仪1台(可多个工作面共用)4.3人员组织准备1劳动力组织方式:各项目部设置监控量测组,每个作业工地成立专业的现场监控量测小组。2监控量测人员结合监控量测设计、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要求进行合理配置。监控量测组人员配备表监控量测组组长1人监控量测组副组长

3、1人专职测量人员3人技术员1普工2人5.0监控量测的一般规定5.1复合式衬砌和喷锚衬砌隧道开工前,应制订施工全过程监控量测方案。5.2监控量测工作应结合开挖、支护作业的进程,按要求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补充,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和反馈。6.0隧道现场监控量测程序及流程6.1每个断面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工作程序为:施工准备埋设断面测点采集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录入信息化系统信息反馈指导施工检验验收。6.2监控量测流程流程监控量测流程框图见图6-2。7.0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7.1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测试精度量测间隔时间1-

4、15d16d-1个月1-3个月大于3个月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测、地质罗盘等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进行-2周边位移各种类型收敛计每5-5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0.1mm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3拱顶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等每5-50m一个断面0.1mm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4地表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铟钢尺等洞口段、浅埋段(h02b)0.5mm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3-7d;注:b-隧道开挖宽度;h0-隧道埋深。7.2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应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横断面形状和断

5、面大小、埋深、围岩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综合选择选测项目。如下表: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测试精度量测间隔时间1-15d16d-1个月1-3个月大于3个月1钢架内力及外力支柱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钢支撑内力3-7个测点,或外力1对测力计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2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洞内钻孔中安设单点、多点杆式或钢丝式位移计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钻孔0.1mm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3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地面钻孔中安设各类位移计每代表性地

6、段1-2个断面,每断面3-5个钻孔0.1mm同地表下沉要求4围岩压力各种类型岩力盒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测点0.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5两层支护间压力压力盒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测点0.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6锚杆轴力钢筋计、锚杆测力计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锚杆(索),每根锚2-4测点0.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7支护、衬砌内应力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及表面应力解除法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测点0.01MPa1-2次/d1次/2d

7、1-2次/周1-3次/月8围岩弹性波速度各种声波仪及配套探头在有代表性地段设置-9爆破震动测振及配套探头临近建(构)筑物-随爆破进行10渗水压力、水流渗压计、流量计-0.01MPa-11地表下沉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铟钢尺等洞口段、浅埋段(h02b)0.5mm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3-7d;注:b-隧道开挖宽度;h0-隧道埋深。7.3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5-20d结束。8.0量测频率、量测断面间距及要求应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中表10.2.4-1和表10.2.4-2检查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

8、频率,并与按表10.2.1确定的量测频率比较取大值。施工状况发生变化时(开挖下台阶、仰拱或撤除临时支护等),应增加临测频率。表10.2.4-1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位移速度(mm/d)量测频率52-3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3-7d表10.2.4-2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量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3-7d注:b-隧道开挖宽度是分析、研究地质勘测资料制定监控量测计划施 工监控量测开挖工作面状态评价数据处理施工是否完成

9、判断稳定性判断判断修改支护参数结 束否图6-2 监控量测施工工艺施工准备9.0量测数据处理、应用及反馈9.1现场量测所取得的原始数据,不可避免的会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其中包含着测量误差。因此,应对所测数据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每次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并绘制量测数据时态曲线和距开挖面距离图;应绘制地表下沉值沿隧道纵向、横向变化量和变化曲线。9.2应根据量测数据处理结果,及时提出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和工艺;围岩变形和速率较大时,应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建议变更设计。9.3围岩稳定性、二次支护时间应根据所测得位移量或回归分析所得最终位移量、位移速度及其变化趋势、隧道埋深、开挖断面大小、围岩等

10、级、支护所受压力、应力、应变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目前,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的主要方法。9.4数学处理的目的是:将同一量测断面的各种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相互印证,以确定量测数据的可靠性;探求围岩变形或支护系统的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判定围岩和初期支护系统稳定状态。9.5时态回归曲线示意图9-5。图9-5 时态回归曲线示意图10.0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建立在施工中主要采用位移量测数据作为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基准值应根据现场条件的特定性来制定。控制变形总量可参考下表:量测数据管理基准参考值表指标内容日本、法国、德国规范综合值推荐基准值城市地铁山岭隧道地面最大沉陷量(mm)503060地面沉陷槽拐

11、点曲率1/3001/5001/300地层损失系数5%5%5%洞内边墙水平收(mm)敛20-4020(0.1-0.2)D%洞内拱顶下沉(mm)75-22950(0.3-0.4)D%注:D-开挖洞室最大跨度,m。当地面建筑对地层沉陷敏感时,采用控制沉陷的多种措施(包括改善围岩条件等)不易达到要求或极不经济时,可以同时采取结构加固的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基准值。隧道施工量测数据管理基准值应细化为各施工阶段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数值一般分为三个控制水平:级为安全值(相应安全系数为1.5-2.0以上),级为警戒值(安全系数为1.2-1.5),级为危险值(安全系数为1.1左右)。施工中量测数值处于级时,一般应立即

12、停止向前掘进,补强已有支护体系使已施工地段迅速稳定,研究并改进向前施工方案。11.0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1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各施工单位应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3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4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

13、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5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6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7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每周报一次,特殊情况下,每天报送一次。监测报告应包括阶段变形值、变形速率、累计值,并绘制沉降槽曲线、时态(或时程)曲线等,作必要的回归分析,及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十二、安全要求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作业台架应搭设稳固,连接扣件要扣牢固。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绳。十三、环保要求测点埋设后,要及时对场地进行清理,对埋设测点产生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弃置。浆液准备隧道开挖注浆插入小导管清 孔风枪或煤电钻成孔拱部放样布孔机具准备喷砼封闭掌子面材料准备管材加工设备准备施工准备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效果检查现场试验地质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