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51741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江苏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 题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型自读课授课时间使用者主备课时序数总第28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底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培

2、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重 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难 点1、 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学法指导文献法 合作探究 体验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学 习 过 程旁注与补充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3、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板书课题)二、资料展播:三、整体感知:1、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消逝了,成了荒漠。2、提问: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明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4、需掌握的词语:萧瑟(xio s):形容冷清、凄凉。和煦(hx):温暖。干涸(h):(河道、

4、池塘等)没有水。吞噬(sh):吞食;并吞。裸露(l):没有东西遮盖。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5、学生自由回答提出的问题,明确: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罗布泊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罗布泊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同样的悲剧还有:青海湖湖

5、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四、合作探究,深层探究,突破难点:1、造成罗布湖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12、13段)造成了罗布泊的消逝深层原因是人为因素。具体体现是两次改道和四个“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将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开发要克服盲

6、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3、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痛惜之情、作者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4、学生概括文意。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目的。全文的思路:今昔(对比)消亡的缘故具体展现荒漠推广(青海湖、月牙湖)发出呼吁5、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理解文中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抒情性: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感情此时此刻,我们停止的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

7、重。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五、品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既有真实性又有文学性,从文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提示:哪些语句使文章富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真实性的语句:如根据史书记载具体数字。(提示:读这些叙述性的语句语气应平和)直抒胸臆的句子例如: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又字应拉长,更突出。)救清海湖,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应带深深感概,发出呼吁。)生动修辞的句子:如第20、22段,赋予胡扬林

8、以人的感情。对比、拟人、排比手法。六、拓展延伸:说说我们生活周围环境被破坏的事例,谈谈你的想法。 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a、大气污染b、水质污染c、噪声污染d、食品污染及具危害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指与湖争地、乱砍乱伐森林、破坏草原等。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其原因之一,就是与湖争地乱砍乱伐森林、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一沉痛的教训,我们一定要牢记。七、布置作业: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八、课堂小结: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

9、。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我们宁愿多一块人间的乐土,也不要一片荒凉的罗布泊!板书设计:消亡的原因:改道 四盲过去:绿洲仙湖 今日:沙漠 神秘同样的悲剧:青海湖 月牙泉 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学文兴趣多媒体出示有关罗布泊前后变化的图片、资料。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质疑的能力。(1)用笔画出你所解决的问题以及不懂的生字新词。(2)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梳理,尽量使学生的问题能从课文不同方面解读内容。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尽量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语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读文,

10、品味咀嚼字里行间蕴藉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抓字、抓词的意识。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章的 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点评后,通过反复练读体会不同句子的特点,感情色彩较为浓厚的句子应做相应的朗读指导。规范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方法。小组合作,组长整理归纳,分小组汇报。随堂练习: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教后记:通过课前认真的预习,课堂师生共同探讨,课后习题的巩固,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表言论,明白了当今的环保问题是一个令人忧患的问题,应树立环保意识,制止生态恶化,努力建设绿色家园。从研究性学习实施两年多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选取的是开放性的内容作为研究主题。学生走出课堂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调查访谈;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影响着学生。可是,一回到课堂,学生就又恢复了和原来一样,进行着传统式的学习、听课、记忆、考试,学生又成了一台机器。虽然在传统的讲授式的学习条件下,教师也强调启发,强调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但是教师是按照预定的目的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路子上来的,课堂气氛可能很热烈,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可是学生很少问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