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51389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应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父母应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父母应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父母应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应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母应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势常有父母会注意到宝宝的腿型不好看,出现内八字、O型腿、走路跌跌撞撞是不是腿有毛病而来医院求诊,询问医生是否是太早坐学步车或是学走路容易造成?还是因为包尿布的原因?这些是暂时现象,还是存在问题呢?下面就看看如何区分“o型腿”。 小腿怎么像“括号” 小婴儿的胳膊、腿,胖乎乎的像“藕节”,讨人喜爱。可是仔细看看,这小腿有弯儿,不直。可能您马上会想到:补钙、捆腿。其实,不必担心。小婴儿的小腿呈“O”形,是“生理性弯曲”,这和宝宝会站会走以后因为患有佝偻病的“O形腿”完全不同。“生理性弯曲”会随着宝宝的发育逐渐消失。 那用不用补钙呢?吃母乳的宝宝,钙是够的;人工喂养的宝宝,满月以

2、后每天添加12滴浓缩鱼肝油,利用其中的维生素D帮助乳类中的钙的吸收也就行了。 至于“捆腿”,早就过时了,理由很充分。新生儿四肢呈屈曲状,是胎内姿势的延续,不必去强行“矫正”。如果非要把小胳膊、小腿拉直了,再用襁褓裹紧,打成“蜡烛包”,那就让宝宝受委屈啦。想想也是,在胎内还能自由地伸伸胳膊、踢踢腿,怎么出生后却受此“待遇”呢?!从早期开发智力的角度,被 “捆”以后,位于肌肉、关节里的“本体感受器”受不到应有的刺激,智商会减分。 让小宝宝穿上舒适的连衣衫裤或睡袋式的衣服,自由的挥拳、踢腿,既健身又益智,更开心。 摇摇晃晃,两手举高高 刚学步,宝宝会两腿叉开着,胳膊高举着,这种姿势可以帮助宝宝掌握平

3、衡,少摔跤。父母不必担心这种姿势会造成骨骼畸形。宝宝会走了,姿势也就顺眼多了。 有的宝宝胆小,怕摔跤,自己能走也要让大人牵着手,哪怕只牵着大人的一个手指头,也能壮胆儿。这时,重要的是练胆儿。家里在木地板上,户外在平整的地面上,面朝孩子,在离他23步的地方等着他,慢慢大人延长距离,宝宝就逐渐敢自己走了。 另外,最好别图省事,让“学步车”当陪练,那可练不出胆儿来。 正常的宝宝大约在1岁左右就学走路了。稍有延迟,也并非就是缺钙。学站,学走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天气暖和,穿的衣服少,腿脚利索;天气冷,穿的衣服多,行动不便。 当然,如果宝宝过了2岁,走路还跌跌撞撞,得找医生看看。 走路怪怪的”,需把原因

4、找 夹着大腿、脚尖着地 站着时脚不能放平,迈步时夹着大腿,脚尖点地,摸摸孩子的跟腱硬硬的,抓紧去神经科挂个号。“脑性瘫痰”的孩子,步态就是这么怪怪的。 当然,有的健康宝宝刚学走路时,也惦着脚往前冲,但是站立时脚能放平,跟腱也不是硬硬的,那只是学步时的“小毛病”。 走路像鸭子,左右摇摆 患“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的孩子,走“鸭步”,这种病越早发现、早治疗,效果越好。 患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孩子,走“鸭步”。 有两种跛行,静卧最重要 第一种:宝宝在一次感冒后,突然跛行。很可能是“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医生若下此诊断,会叮嘱父母要让孩子卧床静养。父母要想方设法哄住、看住孩子,别下地。大约1周左右,这病就能好了。 第二种:孩子在下楼梯、跑、跳时“抻”了一下,俗话说“内了胯”,也就是髋关节受了点伤。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摩、热敷之外,静卧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2岁以后还是平脚 小婴儿的脚底板是平平的,会站、会走以后,足底的肌肉韧带结实了,逐渐显出脚弓。如果2岁多了,还没脚弓,可以做做以下的练习:惦脚尖走路、坐在小凳上用脚趾勾起地上的筷子、铅笔、乒乓球等。每次玩35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