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心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512255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心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心得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心得篇1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目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符合我的标准。然而那一次孩子们对我的宽容却让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启迪我对以往的做法进展了深入的反思。那天下午我组织孩子们续编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事先准备了三幅图片:白兔、大树、狼。由于没找到狼的范例,所以我参照狗的形象作了点加工处理,画了一只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东西。图片刚画好,孩子们立即“呼啦”围了上来:“老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为了防止课堂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是”孩子们争论得不亦

2、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万分懊恼:我这个孩子们心目中典范竟然如此之差。“对不起,老师画的不好,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我一脸的愧疚。这时忠洲说:“老师,你画的真像呀,就是一只狼。”云云也从旁边随声附和“丁老师画的真好!”啪!啪!啪!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霎那间,一股难以言状的感动涌上心头。五六岁的孩子对我这个成人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我以往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形式,那种不尊重幼儿个性差异,扼杀幼儿创造性的做法应怎样改变呢?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幼儿园一日流程培训心得篇2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包括老师、父母和其他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1在其中,成人肩负着与儿童一起经历各种各样

3、的事情的“使命”,并不断地反思自己对儿童的行动是否恰当。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是幼儿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局部,这其中几乎时时发生着幼儿与各种规那么(以老师有意或无意制定的规那么为主)的冲突或对抗。可以说,幼儿不同程度地违背规那么的现象从未连续过。本文拟采用教育现象学的视角与方法论,探寻幼儿违背规那么的现象与体验,并反思其背后的教育意义与启示。一、悬置:一日生活中幼儿违背规那么的各种现象所谓“悬置”,其原意为“加上括弧”,即把主观成分以及一切不是发自纯意识的知识放人括弧,然后将它们搁置起来。排除了主观意识之后,客体会把自己本来的面目毫无阻碍地呈现出来,这种客体的自我呈现即是“现象”。我们采取悬置的方法,

4、借助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获取了有关幼儿违背规那么的6那么案例,其“现象”呈现如下:案例一:当研究者走进活动教室时,发现高高正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其他幼儿都在上课。研究者便悄悄走过去,问他为什么坐这儿,高高答复说是老师让他坐这儿的。研究者成心说那肯定是因为这儿是个好地方,高高答到不是的,是因为老师以为他淘气了,所以惩罚他坐这儿,而后说其实同学们都淘气了,但老师就让他一个人坐到这儿来。说完,高高露出了愉快的表情。案例二:吃饭前,老师要求洗好手,安静坐好,高高还在玩玩具。老师问他洗了手没有,高高答复洗了,于是老师说洗手再玩玩具,容易把手弄脏,不卫生。高高又说自己没有洗手。老师便追问到底洗没洗?高高答复

5、说没洗。老师接着就生气了:“那你刚刚扯谎了?”高高说:“没有扯谎。”老师又问:“那你到底扯谎了吗?那样做对吗?”“不对。”“扯谎时你想什么了?”“我想不扯谎,可是我想玩,我就扯谎了。”说完高高安静地去洗手了,回来后非常兴奋。案例三:老师安排亮亮在绘画区,亮亮不同意,要去积木区。老师便将他关进了老师办公室。研究者走进来,发现亮亮在墙角一边抽泣一边用手在墙角上画画。“我要爸爸买积木,我想回家,我不喜欢这里”。“为什么不喜欢这里?”“老师不好。”“是因为没让你玩积木,所以说老师不好么?&;“是的。”“老师怎么不好?”“老师心不在焉,不像个老师,整天生气,挺不好的。”“真的?”“老师还无理取闹,不关心

6、人,总是批评人,从不批评自己。”亮亮说完就过去把门使劲一推,门锁上了。“我不要她进来,老师真坏,坏老师。”2案例四:户外活动下楼梯时,凯俊、达达、尘尘、壮壮4个小朋友边下楼梯边互相打闹,被园长看到,她批评了带班老师的粗心大意。到了活动场地,老师让他们站到旁边的一棵大树前,并对所有幼儿说不许他们玩游戏,因为他们下楼梯时打闹太危险了。五分钟后,尘尘跑到老师跟前问什么时候可以玩了,老师说:“回去好好站着,哪来这么多话!”非常钟后,凯俊、壮壮被“解禁”,尘尘和达达因为罚站时偷偷说话仍然不被允许去玩。几分钟后,尘尘又跑到老师跟前问可以去玩了吗,老师照旧回绝了他的恳求。过一会,老师让达达去玩,因为这期间达

7、达都低着头没有说话。尘尘第三次跑到老师面前问可以玩了吗,老师大声说:“你回去好好反思!”尘尘看着小朋友都在快乐地跑着叫着,便大声地哭了起来。案例五:孩子们都坐成U字形。丁丁淘气地把坐在他旁边的佳佳推了一把,佳佳马上告诉老师。老师走过来,揪住丁丁的肩膀,把他从座位上拉了起来,拽着往外走。丁丁的头快要缩进衣领里了,其他儿童看了“哈哈哈”地大笑。老师回头说:“谁在笑,我就请他出去。”3案例六:孩子们在根据老师确定的主题“美丽的秋天”画画,老师走到强强面前时脸色马上“晴”转“阴”,质问他在画什么?强强说:“铁路。”“你看如今是什么季节?”“秋天。”“对呀,你看秋天有多么美丽的东西,你都不画,为什么要画

8、铁路呢?”“我喜欢铁路。”“你以前画过铁路了,今天画秋天,比方树叶呀,水果呀什么的。”强强不说话了,继续画他的铁路,老师在旁催促:“快画呀!你总不能老画铁路吧。”4在现象学那里,空间性、实体性、时间性和相关性四个范畴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世界的根本构造。5上述幼儿与老师要求发生冲突的各例现象,无疑都发生在特定的生活空间(如教室、楼道)里,由特定实体(行为、言语、材料等)带来特定的可感受性,使之成为连续的生存时间(集体教学、自由活动等)中的片段,并在其中与别人(特别是老师与同伴)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编织起幼儿生活世界的立表达象维度。二、复原: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背规那么的体验在教育现象学中,复

9、原的目的在于以生活体验的特殊性,指向存在的普遍性。我们将努力抛却任何祖先为主的观念前提和伦理干扰,去真切地感受、平视和明了这些案例中幼儿对违背规那么的体验,从而复原处于规那么冲撞中的幼儿的所思、所想与所感。(一)无奈乐于获取惩罚在案例一中,高高在课上违背了规那么,于是受到了老师的惩罚。当问及原因时,高高的老师说:高高好动,所以经常被单独“请”出来,坐在书架旁边。这使高高可以在老师不注意时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久而久之,高高在上课时便主动违背规那么,目的是得到自由看书的时机。可见,高高在其生存空间与生存时间内对违背规那么的第一个体验是承受通过惩罚获得“特权”;第二个体验是快乐表情愉悦,可以自由做喜

10、欢的事情。从生活的空间性和生存的实体性角度分析p ,案例一呈现给我们以下内容:高高违背规那么的目的在于脱离老师的“掌控”,获取独立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可以随心所欲地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这也就提示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惩罚都伴随着痛苦的体验。在某种情境下,幼儿违背规那么是为了可以自由地游离在老师的视野之外,随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二)抗议不满于老师制定的“规那么”在案例三中,亮亮在其生活空间内的体验首先是绝望,因为老师回绝了自己的提议,其次是委屈,所以他会向作为“外人”的研究者“控诉”其老师的行为,再次是愤怒,所以他走过去把门使劲一推,把门锁上,不让老师进来。亮亮的这一体验说明,当老师的规那么没

11、有说服力时,幼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并以自己的方式对老师的行为提出“抗议”。这也就提示我们,当幼儿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幼儿会“奋起”对抗,据理力争。(三)忍受暂时屈服于老师的权威在案例五中,丁丁在活动室内推了佳佳一把,此时丁丁的体验是得意,因为他成功地攻击了一个比自己弱的幼儿。但是,当“象征正义”的老师出现时,丁丁马上处于被惩罚的境地,此时他的体验为失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减轻惩罚,他尽力把头往下缩,可见此时其可感受性体验为害怕。丁丁的这三种直观体验告诉我们,当幼儿欺负比自己力量弱的同伴时,老师的适时介人会让幼儿暂时屈服于老师的权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欺负行为,只要有时机,他们

12、就会继续欺负弱小者。(四)成认错误与讨价还价降低被惩罚的程度1.成认错误短暂的内疚。在案例二中,高高在活动室内成认错误的同时产生了可感受性体验,那就是内疚,意识到自己扯谎不对,但是在高高内疚体验的背后,我们也可以很明晰地看到,高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继续玩玩具而不去洗手是不恰当的,因此他的内疚必然是短暂的,他不会从根本上反思自己行为不妥当的地方。同时,这种短暂的内疚还可以博取老师和同伴的原谅,恢复老师对自己的好印象。2.讨价还价减少被惩罚的时间。在案例四中,尘尘第一次去问老师自己什么时候能玩时,产生了两层体验,一是充满希望的可感受性体验,他猜想老师可能会允许自己去玩了。在遭到回绝后,尘尘产生的第二

13、层体验仍然是满怀希望,因为他从老师的言语中认识到只要自己好好表现,老师就会允许自己去玩的。于是他好好表现了几分钟后又去找老师,但遭到了老师的又一次回绝c此时,尘尘产生的体验是疑惑,老师是否发现自己在罚站期间和达达说话了。第三次,尘尘走向老师时的可感受性体验为充满信心,他觉得自己这次表现够好了,肯定符合老师的要求。但是没想到,老师再次回绝了,并要求尘尘继续反思,尘尘终于忍不住哭了。尘尘的努力显示了幼儿在违背规那么时,会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争取减少被惩罚的时间或程度。这一现象折射出幼儿在受到惩罚后经常会“缠”住老师不放的动机与目的。(五)置之不理不满于老师的干预在案例六中,老师强迫幼儿画美丽的秋天

14、,强强因此产生的体验为不满,因为他喜欢画铁路,为什么非要画秋天不可呢?于是,强强对老师的要求置之不理,继而产生了气愤的可感受性体验。这那么案例告诉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老师经常会按自己的想法指点幼儿的行为,很多幼儿可能因此改变自己的想法,但类似强强这样个性很强的孩子那么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由此出现的结果是老师对这些孩子的评价都较低,其对幼儿身心安康的伤害也就不言而喻了。三、反思:复原幼儿违背规那么体验的教育意义(一)应理解幼儿违背规那么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实在际”的合理愿望在案例一与案例六中,两名幼儿违背规那么的行为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却相似,都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提醒老师在详细的

15、课堂情境中,应根据详细的情况满足某些幼儿看似不合理的合理要求,同时赋予幼儿一定的责任,让幼儿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也能到达一定的开展目的。满足幼儿局部合理的愿望并不是纵容更多的幼儿去违背规那么,而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自主冲动,这种做法同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规那么的重要性,假如老师能对幼儿喜欢做的事提出相应合理规那么的话。(二)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那么,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在案例二中,幼儿言不由衷地成认了自己的错误,此时老师需要向幼儿解释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帮助幼儿把规那么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之中。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利用环境与材料的新颖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

16、成良好的规那么意识。(三)应洞察幼儿违背规那么后的真实态度,严厉惩罚幼儿的不良行为在案例五中,虽然老师惩罚幼儿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在日常教育和保育过程中,老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发现幼儿违背规那么后的真实态度,对幼儿不良行为必须制止,并给予严厉的惩罚。当然这种惩罚应伴有老师适时的引导与要求,才能从根上帮助幼儿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四)应修正不合理规那么,灵敏处理突发事件在案例三中,幼儿不是成心违背规那么的,而是规那么本身出现了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老师要不断地审视规那么,区分出哪些规那么是幼儿必须遵守的,哪些规那么是可以灵敏对待的,还有哪些规那么是可以灵敏运用的。老师应不断建构对幼儿开展有利的规那么。另外,在执行规那么时,老师不能给幼儿“有机可乘”的错觉,使幼儿有时机挑战老师的权威。这就需要老师灵敏地处理可以调整的规那么,把对幼儿的伤害降至最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