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心站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50895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5.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中心站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某中心站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某中心站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某中心站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某中心站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中心站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中心站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中心站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及范围51.1 编制依据51.2 编制范围51.3 编制原则62工程概况62.1工程地理位置及设计概况6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72.2.1工程地质72.2.2水文地质83 周边环境83.1 周边建构筑物83.1 周边管线93.2 周边地块开发104施工总体策划114.1施工总体方案及施工流程114.2基坑开挖工期计划124.3施工组织管理124.4施工机械设备配置134.5施工主要材料用量144.6劳动力组织145基坑排水及降水145.1基坑内排水145.2 地面排水155.3基坑降水155.3.1降水井布置155.3.2降水管理155.3.3降水井管理1

2、66 基坑支撑及锚索施工166.1支撑体系设计参数176.1.1大里程端支护体系176.1.2 小里程端支护体系186.2混凝土支撑体系施工186.2.1施工工艺流程196.2.2施工方法206.3钢支撑体系的架设236.3.1钢支撑设计与构造236.3.2钢支撑架设技术措施266.3.3钢支撑拆除276.4 锚索施工286.2.1 钻孔成孔286.2.2 锚索制作与安装296.2.3 注浆296.2.4 围檩施工306.2.5 张拉锁定306.5混凝土支撑及腰梁拆除316.5.1主要施工流程316.5.2施工部署316.5.3操作脚手架的搭设316.5.4钢管操作脚手架搭设要点316.5.5

3、主要安全措施327 边坡喷锚支护施工327.1锚喷支护参数327.3施工前准备337.4喷锚施工工艺347.4.1坡面初喷347.4.2钻孔347.6.3植钉347.6.4注浆357.6.5挂网357.6.6钢筋端部与面层钢筋网的连接357.6.7喷射面层367.6.8土钉墙施工质量检测与保证措施367.5施工技术措施377.6施工安全与防护378 基坑开挖施工388.1 基坑开挖策划388.2施工准备408.3基坑开挖顺序418.4基坑开挖方法448.4.1 一级坡以上土石方开挖458.4.2 一级坡以下土石方开挖458.5基坑开挖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488.6基坑开挖及出土安全技术措施498

4、.7土方开挖外运508.8应急措施508.8.1防涌砂措施508.8.2防边坡失稳措施508.8.3防止可能液化的措施518.8.4关于基坑涌砂、塌陷的预案519施工监测519.1基坑施工监测组织与流程519.1.1监测组织管理519.1.2施工监测流程529.2基坑施工监测项目539.3监测数据处理与应用549.3.1监测数据散点图和曲线549.3.2地质预报559.3.3监测频率559.4监测工作重、难点569.5控制基准579.6管理等级及对策579.7信息反馈与工程对策589.8监测技术成果589.8.1 险情预警报告589.8.2 日报表589.8.3 周报599.8.4 月报599

5、.9 施工监测巡检制度599.9.1巡监制度599.9.2巡监内容5910施工安全技术措施6010.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要求6010.2机械设备使用安全要求6010.3起重施工安全要求6011质量保证措施6111.1质量目标6111.2质量保证措施6112 安全保证措施6612.1 安全组织机构图6612.2主体基坑开挖安全保证措施6712.3土石方吊运安全保证措施6712.4机械安全保证措施6712.5用电安全保证措施6713 应急预案6813.1危险源辨识6813.2应急组织架构6813.1.1 应急组织体系6813.1.2 指挥机构及职责6913.3应急原则7113.4应急响应7113.4

6、.1响应分级7113.4.2 响应程序7113.4.3 救援行动程序7213.4.4 事故现场保护7313.5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措施7413.5.1基底隆起7413.5.3基底流砂、管涌7413.5.3围护桩侧移、地面沉降7513.5.4渗水与漏水7613.5.5触电7813.5.6高空起吊7813.6应急物资78金融中心站深基坑安全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及范围1.1 编制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7、规范(GB50299-199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岩土锚固与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1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 111-1998);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厦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3标段项目合同文件、施工图图纸、设计交底、业主提供各参考资料

8、及补遗书等;本标段现场调查资料、场地影响范围内沿线建、构筑物调查报告;厦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金融中心站以及补充详细地质勘察资料;1.2 编制范围本方案为金融中心站主体结构及附属结构深基坑开挖、边坡支护、围护结构支护施工方案,涉及内容包括:基坑开挖、土钉、喷锚混凝土、预应力可回收锚索、锚索腰梁、混凝土支撑、钢支撑、混凝土腰梁、地层浇筑、不良土体处理等。1.3 编制原则(1)确保工程安全的原则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的特点,结合区间盾构、明挖及车站明挖的施工特点,使用可靠成熟的工法和技术,做好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安全。(2)确保工期实现的原则优化施工组织,

9、合理安排车站与区间围护结构、土方开挖、边坡支护的施工顺序,加强工序衔接,合理安排土方开挖顺序,及时支护,采取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确保关键工期的实现。(3)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确立对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4)勇于技术创新的原则在做好各项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提高,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推广新技术,勇于创新。2工程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及设计概况厦门施工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金融中心站位于金钟路,沿规划园二路敷设,金融中心站为地下两层双柱三跨岛式车站,长204.5m,标准段宽22.7m,深度约为18m,车站主体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基坑支护安全等级

10、为一级。金融中心站东西两侧采用1:1放坡开挖,网喷混凝土、土钉支护。三级放坡,每层坡地设2米宽平台,每层坡高度约6m。土钉间距1.5m1.5m,梅花型布置,最上排土钉距离坡顶0.5m,最下排土钉距离坡底0.75m,中间土钉按照设计间距布置,土钉安装时全长设置对中定位,间距2m,并不少于2个。支护分8段,每段支护参数根据地质情况有所调整,土钉分22、25、28、32四种型号,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土钉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水灰比0.50.55,注浆压力0.30.5Mpa,注浆体强度等级不低于20Mpa,施工时需避让地下管线。线。车站南北侧采用围护桩、预应力锚索及内支撑支护开挖,其中大里程端

11、洞门位置采用1.2m直径围护桩,间距1.4m,其他围护桩直径均为1m,间距1.2m。内支撑主要设置盾构始发范围内,第一道为0.9m0.9m混凝土支撑,作用于0.9m0.9m混凝土腰梁、GL1冠梁;第二三道为钢支撑,作用于0.9m0.9m混凝土腰梁,GL2、GL3冠梁上为预应力可回收锚索,其余部位为预应力可回收锚索,锚索腰梁为梯形混凝土腰梁。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2.1工程地质站址范围内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s);局部揭露有全新统塘积产物(Qft);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粘土、砂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粉质粘土;第四系坡积层(Qdl)粉

12、质粘土;第四系残积层(Qel)残积砾质粘性土及下伏基岩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53(1)b)花岗岩。图5 金融中心站地质纵断面图2.2.2水文地质(1)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类型及赋存本工程范围可将区域内含水岩组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风化残积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及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三个类型。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主要由上部人工填土层及第四系全新统或上更新统冲洪积的中粗砂组成,其中人工填土层场地内广泛分布,地下水位埋深15m。2)风化残积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全线均有分布,岩性一般由砂质粘性土组成,厚度515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下渗及外围基岩裂隙水的侧向渗透补给,并顺地形向低处冲洪积含水层迳流排泄

13、。属弱透水及弱含水层,富水性差,动态也受气象因素控制,年水位变化幅度约12m。3)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下部岩体,岩性主要由花岗岩组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或邻近含水层的侧向补给,一般向风化残积层或第四系冲洪积含水层迳流排泄。(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大气降水的渗入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为相邻含水层的侧向补给。降雨、蒸发量的大小对区域地下水的丰富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地下水的动态类型主要分为两种,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为日间周期变化型,水位变化频率较高,但升降幅度不大;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多为年周期变化型,一年之内有一个水位高峰和一个水位低谷,滞后于降雨时间较长,水

14、位升降幅度较大。3 周边环境3.1 周边建构筑物周边主要建筑物为五通派出所、五通小区,五通小区距离基坑最近为75米,在安全范围外,五通派出位于基坑施工范围内,基坑开挖前完成拆迁,基坑周边无建构筑物。基坑南侧为现状金钟路,北侧为新建金钟路,村道塔埔路沿车站基坑铺设,施工过程中废除。现状与新建金钟路红线宽约40m,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50km/h。图3-1 车站周边环境3.1 周边管线金融中心站位于现状金钟路与塔浦路交叉口西侧,沿塔浦路方向设置。车站北侧为新建金钟路,南侧为现状金钟路,东侧两侧为待开发空地。新建金钟路管线投入运营后,现状金钟路下的管线均废除。现状金钟路下有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电力管、电力电缆沟、通信电缆沟。沿金钟路走向的管线:2-DN1800mm雨水管,埋深5.6米,300mm200mm通信电缆沟,埋深1.1米;DN600污水管,埋深6.3米;DN400mm给水管,埋深1.5米;DN80电力排管两条,埋深分别0.52米,0.5米;DN100mm电视排管,埋深0.6米。 横穿金钟路位于车站西侧管线:300mm200mm通信电缆沟,埋深1.1米。新建金钟路下新建未投入使用管线有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电力管、燃气管线、电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