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1 (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50752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1 (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规划1 (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市规划1 (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市规划1 (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市规划1 (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1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1 (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是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及建筑空间环境组合的综合反映,是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的,为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在城市发展纲要基本明确的条件下,在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部分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他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城市功能多原化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城市功能多原化的条件 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结构:是

2、抽象的,内涵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示,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城市形态: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过程,他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作用的结果城市功能与,结构与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成败,兴衰的标志,城市功能和结构应保持相互配合和相互合作的关系,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城市常因为功能上的变化而最终导致结果的变化,另一方面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又要求有新的功能与之配合城市总体布局原则: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

3、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数量不仅有大幅度的增加,其结构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向网络结构转化,有些重要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发展明显走向群体

4、化,空间资源的整体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连续性要求我们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必须把城市与其他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样城市与乡镇,工业与农业,市区与郊区才能统一考虑,也是协调城市各项用地功能组织的必要依据,城市得到区域的支持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反过来会有力的推动城市所在区域的发展,城乡结合,协调发展,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有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城市对乡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乡村也会随之变化适应城市的发展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综合发展,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原

5、则,力求避免产业结构雷同和许多基建项目重复建设的弊病,要综合考虑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建筑环境的整治与发展,从而促进多层次的地区交流与合作,增强区域性商业贸易,人才信息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地的节约利用,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使城市总体布局建立在宏观背景分析研究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上 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集镇集中,耕地向农场集中4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的关系:城市的建设发展总有些预见不到的变化,在规划布局中要留有发展用地,或在规划布局中有足够的”弹性”所谓弹性,既是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对

6、于经济发展的数量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政策措施的修正和变更,城市总体布局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相应措施,其次城市空间布局也要有适应性,使之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相对比较合理,对于城市各建设阶段用地的选择,先后次序的安排和联系等,都要建立在城市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同时对各阶段的投资分配,建设速度要有统一的考虑,使得现阶段工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设施符合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城市近期建设具有很突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要深入实际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即使无法解决,也要尽量考虑不要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障碍,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商城(郑州)我国最早的城市遗迹城市的产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

7、生产力不断的提高,生产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也就出现了私有制,就需要有城郭沟池保护私有财产,性质不同但都是防卫性的夏朝就有了“筑城以卫君,选郭以守民”有剩余产品及私有财产就需要交换,就产生了固定的交易场所,这就是市或市井,也就是最初的城市型的居民点,这个过程说明城市社会是在原始社会接替并向奴隶社会过度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原始社会的城市特点:人类最初只能过着依附自然的采集经济及穴居,巢居的生活方式,到了新石器时代,由于农业的发展及原始部族的聚族而居,才产生了原始固定居民点的村落在原始村落后期,就有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一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烧制陶器

8、的陶窟区等,村落布局有统一的规划,十分重视防御,以壕沟,栅栏围护,建筑也有了一定的分工和组合,有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区别,并发展出了储藏空间,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出来的,城市属于社会经济范畴,城市与单纯防御作用的城墙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邑与都:邑字,象征土地与人民,实际上是指生产对象和劳动力,邑字并不仅制城市,而泛指所有的居民点尔雅邑外为之郊,郊外为之牧,牧外为之野,野外为之林可见邑与农牧等生产用地的关系,这种邑可以明显的看出是一般村落左传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可见邑与都的区别,这种邑都是奴隶主的驻地邑与市:中等的城市有时设市,

9、称为有邑之市,市与井常联系在一起,市一定是在居民点中,即在邑中,而居民点中必然有井城与郭:城与郭是有区别的,郭比城大,或城在郭内,城与郭都是防御性的,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居民居城外郭内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的场所,城是指防御的城垣,城与市的概念是不同的,而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所产生的时代,既私有制与阶级产生后,需要有城垣保护私有财产,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而从一般的居民点中分化出来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

10、城市,方九里即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是指每边开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是指城市中有九条直道,九条横道, 经涂九轨指为车轨的九倍,市朝一夫指市与朝各方百步 天子用丹色,诸侯用黑色夫:既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用来做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在这种规划概念和方法下,使城的形制较为完整,与周朝的礼制能够很好的配合 临淄,战国最大的城市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说明按照封建等级,都城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有所不同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各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城市的防御作用很突出,这时期的城市既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

11、,城市统治着农村,都城一般都有城与郭之分,城为贵族王宫,郭为一般市民住宅,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为了防卫及显示威严秦咸阳: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有了集中的工商业区(市)按商品分类的(肆)有管理机构(市亭)设置(里监门)对(闾里)进行管理 长安洛阳是全国城市体系的轴心地带三国南北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民族的迁移,城市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北方中原地区城市的残破以及江南和周边地区城市的崛起 洲正式成为一级政区,开始实行洲郡县三级制邺城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郭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

12、同点是区分更明确,不象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对立以及当时的等级森严,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范,三台就有明显的防御性质,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 坊,就是居民区东魏,北齐邺南城:开创了宫城正门由多门构成的先河,有明显的中轴线,全城里坊,市场完全左右对称,十分整齐, 邺南城这种完全对称布局的新格局开创了中国都城整齐划一的新规制,长安与北京其布局特点都源于邺南城隋唐长安的总体布局: 隋唐长安是在曹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新建的都城,在规划布局上

13、总结了过去的优良传统,按照一定意图去建造,成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典型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主要宫殿坐北朝南,有”南面为王的含义”也便于控制全城,东西向横轴线是宫城前通到通化门和开远门的大街,第二条横轴是皇城前面通到春明门和金光门的大街,两条横轴和中轴线两次相交在主要城门处,这种用道路交差突出主要建筑物的做法,在中国古代城市总体布局中是常见手法,和邺城相比,由一次丁字相交变为两次丁字相交,城市街道网以干道作为骨架,形成完全对称的布局,由这些路所划分的坊里,也东西对称,使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对称,这种对称布局突出了中轴,又通过中轴线而突出占城市统治地位的宫殿,这种将城市做为一个构图的整体,使道路,坊里

14、,建筑布局成为一个统一体的规划手法,是中国城市建设的优良传统,道路系统成严整的方格网系统,东西大街11南北大街14隋唐长安与邺南城的区别:邺城以东西大街为界,把城市分为两半,统治阶级占北半部, 隋唐长安也将统治阶级与和一般人民的居住地区严格分开,以改变汉长安宫城与坊里相参的情况,但由于规模很大,仅皇城部分就大与邺城,所以采取皇城宫城居中偏北,被外城三面包围,市在南面隋唐长安规划思想: 隋唐长安的规划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并且有所发展,直接影响长安规划的是邺城,邺城之后北魏孝文帝关于洛阳的改建规划更是直接影响隋唐长安,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祖右社等都是上所列的王城制

15、度,市在宫南,洛阳已经是这样,城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显,严格采取坊里制度是为了便于统治人民,道路突出宫殿,这一切都是从城市最高主人的意图出发的, 隋唐长安的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吓人,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城市布局有一定的数字概念,每边开三门,一般门有三个门洞,采用奇数,奇数可以有中心和对称宋代城市发展的新现象:1,随着农业和农村副业的发展,在一些交通要道通常出现流转商品的定期集市,陈为”草市,墟,场”等,有些集市逐渐发展为市镇,他们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层次2,商业的发展往往突破城垣的限制,在城内沿江沿河地区形成商业区,或城外的”关相”手

16、工业出现行会组织.同一行业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或一个地区中,延续了千年的坊市制度全面崩溃,向街巷制转变,这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3,宋元以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攻城技术也有所变化,一些城市都加砌了砖石的城墙,修建瓮城,马面箭楼,开挖深广的壕沟4,城市,特别是一些政治中心的大城市,集中着封建官僚,地主,还有为他们服务的各种商业,手工业者,人口很多,规模远比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大5,宋,元时期城市中的宗教建筑十分发达,佛教,伊斯兰教,喇嘛教等寺院很多,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影响了传统,对城市面貌也有一定影响6,大运河一直对北方的物质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黄河改道,破坏了淮河水系,使中原地区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洛阳,开封等一些重要城市也逐渐衰落7,除元大都等少数城市以外,许多城市都扩建商业,手工业中心等,所以城市布局多不规则开封的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