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论精神胜利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50692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Q正传论精神胜利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阿Q正传论精神胜利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Q正传论精神胜利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Q正传论精神胜利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仅是对当时国民人性的一种挖掘,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和批判,也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启示。茅盾曾在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二期上给读者谭国棠的信中说:阿Q这人要在现实社会中实指出来,也是办不到的,但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觉得阿Q这人很是面熟,是呵,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呀!法国的罗曼罗兰说: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也有类似阿Q的农民。其实各民族的人都有精神胜利法,只不过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具体的人身上的程度也大不一样 阿Q作为一个辛亥革命时期落后的、不觉悟的流浪雇农形象,一生受尽剥削和凌辱,没有自己的家,没有妻子,没有固定的职业,甚至连自己姓赵的权利也没有,只能靠给别人打短工来

2、换取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人们的心里他只是一个劳动工具而已,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可以说他是一个被封建统治阶级剥夺的一无所有的赤贫,一个彻底的无产者。阿Q的性格充满了矛盾,各种性格联系在一起其突出的特征就是两重人格:自我幻想中的阿Q和现实生活中的阿Q。这看似不相容的两种人格,却形成和铸造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夸耀过去,幻想未来,盲目的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是对屈辱的健忘和向更弱者的泄恨。“精神胜利法”使得他不能正视自己的处境和地位,安于屈辱的奴隶生活和命运。所谓“优胜记略”,实际上是他奴隶生活屈辱历史的记录。同时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一种具有社会普遍性的精神病态,一种存在于中国

3、民族各阶层的国民性弱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真实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阿Q在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生活条件下,在政治上,人格上倍受迫害、凌辱的情况下,依然能“快乐”的生活着,是因为其具有精神支柱“精神胜利法”。而其“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根源,除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长期的精神毒害以外,还与中国农民作为小私有者,其落后的生产方式,孤立、分散、闭塞的生活状况有关,它们都使阿Q不能较快地觉悟和正确的认识世界,真正走上反抗的道路。同时也成为那个时代国民普遍存在的社会通病。“精神胜利法”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失败主义思潮的集中体现,是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产物,主要是没落阶级的思想意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

4、者为了掩盖他们在侵略者面前的腐败无能,不敢抵抗,便用“精神胜利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持自己的统治。在人民面前是暴君,在帝国主义面前是奴才。然而“精神胜利法”却不仅仅存在于封建统治阶级之中。由于几千年来,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体系对人们的毒害根深蒂固,早就使人们形成了一种麻木、愚昧,自欺欺人的思想,所以被压迫的劳动人民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东西也当成了理所当然。阿Q也不例外,虽然不满现状但有安于现状。 同时,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他们本身的保守、落后、愚昧、目光短浅也造就了他们在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之后,无可奈何、找不到出路的结果。而阿Q除了他们身上的这些特点外,他还沾染了游手好闲之徒的狡猾,赌博、打架,甚至连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多觉得“的失体统”,可见他愚昧、麻木到何种地步。阿Q这种思想意识与其阶级属性及其自身利益是相矛盾的,阿Q把它当成护身法宝,却恰恰体现了他消极、落后的本质。 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弱者在强者面前受到欺凌和压迫,不能得到实际的物质胜利,而又不想用自强的方式争取这种胜利的时候,用消极、虚妄的精神来抚慰自己痛苦心灵的一种方式。它的实质是,缺乏起码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意识,消极地适应外界环境,适应封建社会现实,被动地接受现实社会上流行的固有价值和观念。它实际上是一种病态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