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朗诵大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49932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诗歌朗诵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诗歌朗诵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诗歌朗诵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诗歌朗诵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诗歌朗诵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诗歌朗诵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诗歌朗诵大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诗歌朗诵大全(最新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年月 日序言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 希望大家下载后, 能够帮助大 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 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谢 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

2、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

3、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中国诗歌朗诵大全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古诗词让无数人沉醉, 有很多古诗词一开头就让你沉浸其中, 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赏。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国诗歌朗

4、诵大全,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诗歌朗诵大全 11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宋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 新绿 一作:花落)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 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 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 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2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宋代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 错喜欢 一作:空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

5、政入 一作:正入; 围子 一作:圈子 ; 放出 一作:放过)诗的内容很平常,读来却有一种新鲜感。它的佳处,就在于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里人们习见的现象中, 敏感地发现和领悟某种新鲜的经验, 并用通俗生动而又富于理趣的语言表现出来, 能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中国诗歌朗诵大全 21 陈元方候袁公刘义庆 ?南北朝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袁

6、公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元方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 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 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2虞美人寄公度舒亶 ?宋代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首 虞美人 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词作, 上片写景, 借萧瑟秋色

7、、分飞双燕暗喻别离之苦。下片抒情,用陆凯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全词借景寓情,情感真挚深厚,格调悲凉深沉,语言清婉雅丽。3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苏轼 ?宋代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双调,六十字。中国诗歌朗诵大全 32 公无渡河李白 ?唐代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

8、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胃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李白的这首 公无渡河 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诗中以突兀惊呼之语,写它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 ; 随即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 今山西河津县西北) 。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波滔天,尧咨嗟”! 滔天巨浪吞噬了无数生民,茫茫荒古,顿时充斥了帝尧放勋的浩然叹息:因为诗中用的是三言短句,这叹息之音,听来便愈加激切。3 奉

9、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唐代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杜甫作这首诗送好友严武,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3 李端公 ?/ 送李端卢纶?唐代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 自堪悲 一作: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掩泪 一作:掩泣)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

10、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 四野苍茫, 一片凄凉的景象。 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中国诗歌朗诵大全 41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唐代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秋日 一作:秋入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 安史之乱爆发后, 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

11、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2谢公亭盖谢腓范云之所游李白?唐代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3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苏轼?宋代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全词,词人表达了对旧太守的怀念,同时也是对新太守的激励,因为未来提起的栽树的“刘郎”,是现在的太守李常。作者题作“劝李公择酒”,其深意或许就在于此。中国诗歌朗诵大全 51宣州谢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

12、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揽 一作:览 ; 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销愁 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本诗是作者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 诗人感怀万千, 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2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3 赠汪伦李白唐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诗是李白于泾县( 今安徽皖南地区 ) 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 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 想象丰富奇特, 虽仅四句二十八字, 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