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郭承刚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49787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郭承刚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郭承刚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郭承刚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郭承刚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郭承刚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郭承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郭承刚(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 冈 师 学 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 作 者: 郭承刚 学 号: 6 专业班级: 教育技术学1101 指导教师: 徐小双 2015 年5 月 8日. z.-重声明本人的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_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当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可以通过网络承受公众的查询。特此重声明。学士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 z.-目录目录1摘要1关键词1引言2一、 研究意义2二、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相关概述2一基于“微课程的教学2二

2、微课程的特点4三微课程类型4四微课程的教学评价5三、微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5一构建微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5二微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的现状6三微课程的教学评价存在的误区7四微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71. 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开放式的学习理念72. 以教学目标为重心,强调容重于形式73.碎片化与整体性相统一,坚持课“微力不微7五微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和实例分析81.微课程具体评价标准比照分析82.微课程实例分析113.微课程评价标准例如12四、后期微课程的教学评价具体实施方案13一成立课堂评价小组13二做好评课前的各项准备13三听课并做好记录和统计14四召开自评与他评会议14五统计

3、结果并做出总评及反响14完毕语14参考文献15致辞16. z.-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 郭承刚 指导教师:徐小双摘要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快速开展,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素养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根本技能,本研究从明确定义、现状分析、资源设计与开发、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微课程进展研究,试图开发出适用性较强的微课程设计应用模式及其评价标准,为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应用与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例。“微课程这一新型的教学资源因其具有复杂性知识表现能力强、灵活性好、短小精悍及可以随时随地进展学习等特性在信息化时代的开展背景下应运而生,因此在课程教学效果便存在了一定积极的研宄意义。考虑到现实需要和可行性,选择以

4、几种形式的微课程作为研宄的基点,着重研宄“微课程的设计评价体系研宄。关键词: 微课程 微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微课程教学评价Based on the micro courseteaching evaluation researchAuthor: Guo Chenggang Director: *u *iaoshuang【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e the basic skills

5、 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 peopl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lear definition and status quo of study, resourc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eaching evaluation of micro curriculum research, trying to open a applicability strong micro application mode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micr

6、o curriculum design,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provide reference and e*ample. Micro course this new teaching resources because of its has ple*ity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bility and good fle*ibility, short and pithy and can anytim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came into being under the ba

7、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so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has the certain product of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Considering practical need and feasibility, choose to several forms of micro courses as a research basis points, on the research on micro course evaluation s

8、ystem design research.【keywords】Microcourse Microcourse design Teaching mode Microteachingevaluation. z.-引言随着技术的不断开展、革新和变化,人类生存的时代也在适时而变。如今已步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创新时代、创感时代意味着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将深深烙上数字化的特征,并以数字化的形式镌刻在“时空轮盘上。而微事物的到来,则更好地诠释了时代的特征,让人获得更多不一样的体验。在教学领域,微课、微课程正在蓬勃兴起,有可能引发教学方式、资源建立的变革。因此,了解微课程的开展和研究现状,尝试

9、设计、开发适用性较强的“外乡化微课程,总结出独特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特定对象,研究其应用效果,以供其他教师和学生加以借鉴、研究和使用,这些均有助于厘清微课程的一些混沌概念,为微课程的进一步开展扫清障碍,共同助推教学改革。同时为微课程的评价建立一个理论的实施标准。一、 研究意义目前在教学资源建立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原有教学资源知识模块大、可用性差的问题,并面临着“人类学习习惯向移动化、碎片化转变的挑战,在“忧之际,国外微视频的开发思路对我国给予了一定启发和借鉴。为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微课和微课程在我国应运而生,而建立一个微课程评价体系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第一,从理论意义上看,本研究提

10、出和总结了微课程和微课的一些设计流程、模式、原则和理论根底,并依此设计、开发了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且适用于课程教学的微课程资源,与以往只建构设计模式而无案例佐证的研究不同。这些设计流程、模式和原则不仅丰富了微课程和微课的设计理论,还有助于两门课程的体系梳理和重构。此外,以往的研究大多只针对微课设计,而本研究既有微课设计,又有微课程设计,为今后研究微课程提供了一种思路。第二,从实践意义上看,对教育技术学的两门重要专业课进展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与原有资源建立的“大模块化、“网络课程化思想不同。本研究重在设计、开发一些短小精悍的微课、辅助性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为国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立方式开辟新的

11、视角,并为微课程在我国的“外乡化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依据。二、基于“微课程的教学评价相关概述一基于“微课程的教学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蓬勃开展,以“微字标签的事物不断蔓延,如现在地铁上的新栏目“微时间以及其它微音频、“微电影等诸如此类,可谓一切可以被利用的时间碎片被开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等方式正悄然地经历一场全新的“微革命。同样,“微课程这一新型名词也从中应运而生,对教学模式和学习形态产生重要影响,而微课程的应用必定带动教育领域一场教学和学习的革命,因此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其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新墨

12、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效劳经理,戴维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当时被人们称为一分钟教授。 教学任务前期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微课程内容确定微课程目标体系确实定微课程目标确定是转入课堂教学否转入自主学习反响修正是否采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微课程应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自主学习微课程应用学习策略选择微课程设计微课程设计微课程应用与实施微课程应用与实施学习资源提供总结与强化练习总结与强化练习微课程评价评价体系教学目标评价 完毕图1微课程的设计及应用模式组合框架整体框架. z.-(二) 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是运用计算机等通讯技术ICT来到达特定目标的小教学资源材料,它以其教学时

13、间较短,教学形式多样有趣,教学容短小精悍,教学目标明确,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研究趣味创作、信息传播多样便捷的特点而闻名。1.教学时间较短。根据人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程的时间长度控制在58 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 分钟。“微课程可称之为“课例碎片。2.教学目标明确,容短小精悍。微课因其时间所限制,一般是一课一目标主题一事一议,目标数量少,述要清晰简洁,直入主题抓关键。目标容的植入要简短精辟,吸眼球,扣人心,即短小精悍。3.教学形式多样有趣,互动性、参与性较强。微课的多样有趣是指:它是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容的整合,又可以是*一问题的多个不同面的独现,可

14、以应用于多个行业多个领域,所以微课的教学围广泛。 4.信息传播,多样便捷。微课传播手段是借助电脑PPT视频技术,可以使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三 微课程类型 1.根据一春师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所说:微课不仅是教学容的讲授,而且可以多种形式见图2。 讨论类演示类 讨论类实验类 讨论类合作学习类 讨论类 .练习类 讨论类表演类 讨论类探究学习类 讲授类 问答类自主学习类 讨论类微课 启发类图2微课程的多种形式. z.-2.根据省电化教育馆、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教师所说:微课按其用户教师或学生和用途用于教师专业研修或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分为教学型、学习型两类。教学型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记录一个教学环节或者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开展的新型工具,主要使用对象是教师,适用于教学经历交流,适用于教师专业开展和能力提升。学习型微课是一种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的新型手段,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