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492439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为学生顺利有效进行学习做好的重要准备。备课对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抛接球的游戏,教幼儿练习投球的动作。2、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3、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重点难点投掷动作包含了手部的伸展和眼睛的瞄准等,是一个需要手脚协调,眼脑并用以及合作的运动,幼儿刚开始可能还掌握不好,所以在讲解时要重点讲,让幼儿多练习,变化调整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活动准备箩筐人手一个,海洋球

2、一大箱,画好投掷线,小松鼠头饰每人一个,奖品几个。活动过程一、开始环节情景导入:小朋友戴松鼠头饰和老师一起进场,老师说:今天小松鼠到树林里面玩,看到了很多松果,我们一起来捡松果吧,捡了松果就把松果投到篮子里。二、基本环节教师示范:先将箩筐摆在一定距离外(第一次不必太远,让每个幼儿都可以投进,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将球投入篮子里。1、让每个幼儿都试试看,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投进情况及时讲解和让幼儿调整。2、让幼儿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玩游戏,教师讲解游戏规则。3、最先采得松果最多的一组为胜,进行游戏2次。三、结束环节1、给予获胜组奖励,落后组以鼓励。2、表扬积极并给力的家长。3、结束活动

3、。教学反思在本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通过操作、观察、调整完成游戏,并学会投掷动作。家长在本活动中能积极参加和配合,但我觉得在活动中游戏简单了一点,还可以加大难度,让幼儿和家长更有挑战性,希望在下次的活动中能有更好的构思和创意。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两人近距离互相抛接球的方法。2.能集中注意力,观察球的飞行方向接球,提高接球潜力。3.愉快地参加活动,体验合作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球人手1个,球筐8个。2.小猪胸饰人手1个。3.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1.幼儿佩戴胸饰扮小猪,教师扮猪妈妈:小猪们,每人拿一个球跟妈妈一齐来做操吧!2.教师放音乐,幼儿持球听音

4、乐做“猪小弟运动操”(教师自编)。结合操节动作进行抛接球、滚球、拍球等活动。3.幼儿自由玩球,教师提醒幼儿用各种方法玩球。(二)游戏“你抛我接”。1.教师:我刚才发现有两个小朋友探索出了新玩法,请他们表演给大家看。2.请两名幼儿示范互相抛接球。3.教师:他们的手是怎样拿球的?在抛接球时,怎样抛接才能使球不掉地?4.教师边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五指分开,双手持球,抛向对方(接住球)。5.幼儿自由结伴练习,教师巡回指导。6.圆圈抛接球:幼儿站成一个大圆,教师站在圆圈中间,边喊幼儿的姓名边向他抛球,被喊到的幼儿接住球,迅速站到中间喊另外一名幼儿的姓名并向他抛球,然后回原位,第二名幼儿接住球后再循环游戏,

5、依次传球。(三)游戏“猪小弟运西瓜”。1.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听信号、每队排头从球筐里取出一个球,转身抛给第二个幼儿,依次抛到最后的幼儿,该幼儿接球并将球放到排尾的球筐里。最快将“西瓜”运完的队伍为优胜。若球没接住,则务必重新抛接,再向后传。2.幼儿游戏23次。(四)结束游戏。1.幼儿进行放松整理。2.师幼共同收拾器材,回活动室。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3活动目标: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根据物体的沉浮特征分类。2.对沉浮现象有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1.每人两人一份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玩具、有盖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针、铁夹子等。个人记录表两人一份(见附表)。

6、2.每组1大盆装水,1块擦手毛巾。3.集体记录表和沉浮字卡图片。活动过程:(一)感受沉浮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1.教师:看一看我这里有两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如果把石头和泡沫板放到水里会怎样呢?2.请个别幼儿来轻轻的放到水里,仔细看它怎么样了?3.教师:出示字卡,一起用动作来做一做沉和浮。这里画了一杯水,谁来贴一下沉下去的时候物体在水中的位置?浮起来是物体在水中的位置?适当纠正不对的。4.教师小结:像泡沫板一样飘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头一样没在水中的叫沉。(二)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商量记录方法。1.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教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也想去水里,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你猜哪个会沉下去,

7、哪个会浮起来?(幼儿猜测)2.了解活动记录单。教师出示幼儿操作记录单:你们见过这样的表格吗?表上的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表格上的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哪些会沉?哪些会浮?3.商量记录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两个标记,你们觉得哪个可以表示沉?哪个表示浮?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测进行记录。(三)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探索并记录沉浮现象。1.老师:现在要请大家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测。交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把东西放入水中,一人进行记录。放的小朋友每次选一个东西,轻轻的放到水中,然后就让他在水中,不要拿出来了,记录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个,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进行记录。(认一认小朋友的记录表)2.两人

8、合作探索沉浮并记录。(四)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交流、分类。1.教师:你猜对了吗?经过实验,结果怎样?(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结果,在集体记录表中队每个物体逐一进行沉与浮的情况记录。)2.教师:现在我们给这些东西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引导幼儿根据沉与浮进行分类,每组有两个小筐,请把能沉下去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下的筐里,把能浮起来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上的筐里)3.幼儿把材料按沉和浮分类,刚才还有问题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师这边再来试试。4.交流:大家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五)小结,扩展幼儿经验。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把物体放到水里,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你还看见过哪些东西是浮在水上、哪些东西是沉在水里的呢?

9、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如果教室里有的可以去拿过来试试。(轮船、鸭子等是浮的,石头等是沉的)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4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探索并记录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状态。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脸盆每组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张重点难点:探索记录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活动过程:一、引入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展示各种物品)2、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当小小科学家,

10、来做一个关于沉与浮的实验,我们要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放到水里面,来看看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东西会沉下去。二、猜测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分别记录幼儿对各种物体沉浮状态的猜测结果)三、幼儿自主探索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一做这个实验,把桌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到水里,要轻轻地放,如果这个东西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就在这个东西的图片旁边打勾,如果沉下去了就打X。四、检验猜测将猜测结果跟幼儿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测结果是否正确。五、总结1、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吗?2、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水里面有一种向上推的力量,能把轻的东西举起来,让

11、在浮在水上,但是太重的东西,它就举不动了,所以就沉在水底了。活动建议:1、记录表中多一行空格,让幼儿填写自己的猜测,当幼儿做完实验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对比。2、在讲到沉与浮的时候要向幼儿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有的幼儿会弄不清楚。3、在幼儿实验之前,要引导幼儿去发现怎么样去做才可以又快又好,这样幼儿在实验的时候会有条理一些。4、实验的材料尽量做到每组都相同,避免有些幼儿钻空子。脸盆里的水要多一些,让幼儿可以明确看到沉与浮的反差,水太少,浮在上面的东西也会感觉有部分浸在水下。自我反思: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

12、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中班老师教育活动教案5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现比较、观察能力。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在操作中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进行简单的记录。活动难点:探索如何让沉下去

13、的东西浮起来。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积木、塑料瓶、弹珠、泡沫、雪花片、盖子、恐龙玩具、装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记录单(16)、笔、透明盆子、符号图片。知识准备: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活动过程:(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师:今天小熊过生日,小蚂蚁要到河对面去给小熊送生日礼物,老师准备了积木、大盖子、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1)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2)师小结:小朋友觉得浮起来的材料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二)引导幼儿

14、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并用符号记录。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出示PPT图片)我们把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用符号记录,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用符号。现在大家一起来猜想一下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老师帮忙将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积木、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大盖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

15、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3)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泡沫、积木、瓶子、大盖子会浮起来,弹珠、雪花片,恐龙玩具会沉下去。(三)小朋友思考为什么有些会沉,

16、有些会浮?(1)、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起来。(请幼儿个别回答)(2)、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关,当物体达到一定的重量就会沉下去,而没有达到重量就会浮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做实验演示给幼儿看)(四)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1)师:现在我们的难度要加大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如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2)请幼儿到前面来操作给小朋友看。总结:小朋友们通过借助可以浮的物体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帮助小蚂蚁找到了过河工具。(3)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可以想一想,等会到教室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