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48599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经济活动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市场机制运行的途径,其中中心理论为看不见的手。也就是说,在既定的社会资源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资源能够得到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着眼于社会整体的经济运行情况。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的变动,失业率的变动,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其追求的使整体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做为出发点

2、,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1、规范分析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是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2、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研究经济变量规律及其相互间内在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3、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其结论收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

3、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经济学的研究成为必要。理性人:是指经济主体存在一种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的利己主义倾向。具体而言是指他们在既定的成本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是在既定利益下追求成本最小化。经济人是理性的,是经济生活中个体的抽象。其基本内容是:1、理性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者。2、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个人及其其他经济主体都是理性人。3、由于每一经济主体的自利性,经济主体首先会作出最大努力改善自身的处境,客观上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 由于边际成本递增,所以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商品价格越高,厂商愿意供给越多。由于边际

4、效用递减,所以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商品价格越低,人们愿意购买越多。市场出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意味着市场出清。市场出清是指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不存在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过剩现象,也不存在商品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短缺现象。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对应的价格为均衡价格,该交点对应的商品数量为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是使得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价格。均衡是经济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

5、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能使价格得以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这里的自由市场是指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价格由供需双方力量相互作用能够自动达到使市场出清的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下,既没有过剩供给,也没有过剩需求。引起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需求曲线是在价格变动而其他因素不变的假设下画出的,而那些在以前保持不变因素的变化会使需求曲线移动: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收入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引起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1、

6、生产的成本2、生产的技术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从分析的方法上讲: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球的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成为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称为比较静态分析。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动态分析。从研究均衡状态的角度来说:静态分析是在考察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

7、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好变化过程中所起得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弹性: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相应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化的百分比。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的价格弹性可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其弧弹性的公式为: 其点弹性的

8、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如图所示:富有弹性: ,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缺乏弹性: ,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单位弹性: ,表示需求量变动和价格的变动率刚好相等;完全弹性: ,相对于无穷小的价格变化率,需求量的变化率是无穷大的;完全无弹性: ,表示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的变化量总是为零。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1、对于 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为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

9、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2、对于 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因为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3、对于 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因为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使相等的,使得价格变动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刚好等于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0、1、商品的可替代性。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大;相反,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窄,需求弹性就越小。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非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越大。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调节时间越长,则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

11、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即,表示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供给的价格弹性为正值。公式: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即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替代品与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存在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中欲望,则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1、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

12、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2、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3、若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字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正常品:指需求量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劣等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化的商品。正常品又可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正常品中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的为奢侈品,富有弹性;小于1的为必需品,缺乏弹性。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率: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13、越小,反之,则越大。最高限价:政府出于稳定经济,保障消费者基本生活需要等目的所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高价格。最高限价一般小于均衡价格,使商品需求大于供给,产生过度需求,这带来两方面不良后果:一方面损害了生产者积极性,价格太低使生产者不愿意增加产量缓解过度需求;另一方面,需求大于供给,部分人买不到商品,这会滋生黑市交易和腐败。如图所示,如果没有价格控制,市场在均衡价格P0和均衡数量Q0处出清。如果价格被控制在不得高于P ,则供给降至Q ,需求升至Q ,这样就会出现短缺。支持价格:政府出于扶持某个行业的目的所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低价格,由于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价格,产生过度供给,此时,要么政府规定某厂商

14、的生产限额,要么收购社会上过多产品才能消除供给与需求的差额。如图所示,如果没有价格控制,市场在均衡价格P0和均衡数量Q0处出清。如果政府实现最低限价P 大于均衡价格P ,且在最低限价P 水平,市场供给量O 大于市场需求量O ,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的情况。关于农场品的支持价格:“谷贱伤农”:农场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同方向的变化。如图所示,农场品的需求曲线D使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移至S ,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的由原先

15、的P1下降到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场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 和 的面积之差。类似的,在歉收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数量减少的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使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于是要对农产品进行支持价格政策。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得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也就是消费最后一单位商品和劳务所带来的效用增量。边际效用呈现出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

16、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就是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在基数效应者那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1、 2、 ,这个式子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者那里,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