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客窗清明赏析折桂令客窗清明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48352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桂令·客窗清明赏析折桂令客窗清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折桂令·客窗清明赏析折桂令客窗清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折桂令·客窗清明赏析折桂令客窗清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桂令·客窗清明赏析折桂令客窗清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折桂令客窗清明赏析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吉(约1280约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折桂令客窗清明赏析,希望大家喜欢!折桂令客窗清明元代:乔吉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荣。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译文紧窄的窗户,小巧的窗纱,拓露出一方视野的空间。窗外飘打过多少阵风雨,而梨花还是那样的刺眼。不须说客灯前黯然的心绪,孤枕畔旅居的伤感,我的思念总是飞向很远很远。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发垂肩,再久的繁荣不过是春梦一现。突然间,我发觉居民家飘

2、出一缕缕轻烟,从杨柳树两边升起,逐步爬上了高耸的屋檐。注释窄索:紧窄。甚:甚是,正是。檐牙:檐角上翘起的部位。赏析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和心境的写照。从“五十年春梦繁荣”一句推测,此曲约写于作者五十岁左右。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这是透过窗棂所看到的外景,写景的观察点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写窄索细密的窗帘和小巧玲珑的窗纱,以扣紧题目中的“客窗”两字。接着用“甚情绪灯前”的一个“甚”字,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逐步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一个客居在外的人,面对孤灯一盏,

3、当然没有好心情。客中的情怀、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况,萦绕在枕边耳际。这万千的心事,作者仅用了以下两句来进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荣。”上句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说明自己白发因愁而生,表现了愁思的深长。下句说五十年来的生活,像梦一样过去了。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愁思和感怆。“蓦见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转,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这家门前的杨柳如含烟雾通常,长得和屋檐相齐,充满着春来柳发的一片生机,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有“现在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即是用人家的笑语欢言来反衬自己的寂寞伤神,此曲抒情手法和此一脉相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