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进化论中拉马克学说复活之谜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48079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篇1-1进化论中拉马克学说复活之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篇1-1进化论中拉马克学说复活之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篇1-1进化论中拉马克学说复活之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篇1-1进化论中拉马克学说复活之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篇1-1进化论中拉马克学说复活之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篇1-1进化论中拉马克学说复活之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篇1-1进化论中拉马克学说复活之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进化论中拉马克学说复活之谜本节中,大段引用学者,专家的评论,只是为了读者便于理解,缩小篇幅,突出谜意才作了些编辑,其中没 有本文作者的东西。其余诸节的文字评述也是如此。1)拉马克学说的要点有二:“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前者为多数科学家接受,但“获得性”是否能传给下一代只是推断,业没有理论支撑,也没有实验验ID证。后来,“获得性遗传”反而被德国生物学家A.魏斯曼的“小鼠尾巴剪断”实验 否定了。德国生物学家A.魏斯曼1892年提出的有关遗传物质的学说,认为多细胞的生物体可截然地区分为种质和体质两部分。种质是 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存留在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上,种质可以发育为新个体的体质,

2、但有一部分仍保持原来的状态作为 后代发育的基础,体质可以通过生长和发育而形成为新个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但它不能产生种质。体质受环境影响而获得的 变异性状也不能遗传给后代。体质随个体死亡而消失;只有种质才能世代传递,连续不绝。魏斯曼十分赞同和支持达尔文的选择理论,但他否认达尔文在遗传和变异的解释上提出的泛生假说;更激烈反对法国生物学家 拉马克提出的后天获得性状遗传观点。他做了连续22代剪断小鼠尾巴的试验,结果剪除尾巴的小鼠后代仍然长出与正常小鼠 等长的尾巴。因而他认定体质细胞的变异不能影响种质细胞,后天获得的性状不能遗传;只有种质细胞才能在世代间保持连续 性。2).相比之下,达尔文主义则在理论,

3、实验两方面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在遗传物质的本质没有研究清楚之前,新拉马克主义对适应现象的解释远比用偶然变异和选择的随意过程来 解释更使人满意。一旦发现微突变(基因突变,minimutation)及重组是进化的遗传物质基础以及软式遗传 被否定后,年轻的新拉马克主义者很快就转向达尔文主义。基因说在发现其物质基础染色体,孟德尔遗传法 则得到实验证实后理论上日趋完善,自然得到公认。而拉马克学说还只是停留在表面解释上,所以很快被抛 弃了。3).不过,在拉马克去世180多年后,拉马克学说复活已成为进化论的主要话题了! 现在他的假说可能最终能获得些许支持了。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前沿研究似乎发现了 充满争议的新证据

4、,这些证据或多或少能支持他的观点。例如一些证据提示,某些 特定的行为和生活经历能够被遗传。比如,当小鼠某种气味下连续遭受电击,它会对这种气味非常恐惧,这种恐惧甚至会遗传到它的孙辈。我们 知道DNA是遗传分子,但所有目前已有的知识都告诉我们,这些可遗传的经历是不可能以任何方式直接改变 基因组序列的。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最近的表观遗传,水平基因转移等研究提醒人们需重新审视拉马克主 义。答案几乎肯定在DNA之外。童年创伤总不会导致一个等位基因变成另一个;光是表达差异也不会传递下 去。就算是精神创伤这种广泛伤害造成了什么同样广泛的损伤一一比如染色体末端磨损一一那这种损伤也不 大可能遗传下去,因为它发生

5、在精子或者卵细胞里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致力于研究这类现象的领域被称 作“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字面意思就是遗传学的外围)。表观遗传学研究一切不是由DNA序列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化。这是一个飞速发展中的新兴领域,几乎每个月 都有新的论文发表。要注意到,虽然表观遗传中并不是所有现象都是拉马克主义的,但现实生活中,所 有拉马克式的遗传现象本质上都很可能是表观遗传的。所以,既然所有拉马克式的遗 传现象本质上都很可能是表观遗传的。那么表观遗传学的迅速发展自然也就支持拉 马克学说的复活。4).对获得性遗传的质疑但是,主流派还是提出了质疑:(1).实验上,获得性跨代遗传至多四代,不稳定。如果表

6、观遗传现象能 持续得足够久,久到足以驱动演化,那么拉马克就会至少是部分地、 在分子层面上被平反了。这也可能是该领域备受争议的一大原因。2005年,Matthew D. Anway等人科学上发表论文指出,将怀孕的大鼠暴露在高剂量的杀虫剂和杀菌剂中,大鼠的后代成 年后都出现了器官损伤,其中雄性后代的精子异常DNA甲基化至少持续了 4代。(2).理论上,到目前为止,怀疑者们最好的理由在于人们对这些现象背后 的机制所知甚少。哪怕我们能毋庸置疑地证明大鼠精子计数的改变能传给下一代,也没法知道这样的事情要怎么发生。当你研究的是遗传特征这 类短暂的东西时,不知道现象“如何发生”,和不知道现象“是否存在”,可

7、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就算像一些研究结果 所暗示的那样,童年儿时创伤引起的特定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变化在当事人后续几代中都能检测得到,这也并不一定对演化有什 么意义;只有当它真的能万世长存下去的时候,它才能算作是一种演化机制。然而在大鼠实验里,时间好像真的能治愈一切。 假如效果一代代总会衰退下去,那就算电击引发的应答能延续几代,也不能指引演化的方向。就算这种回应是有好处的一一比 方说,如果一个创伤让连续几代都有更强烈的恐惧反应一一其结果只能是让后代避开创伤,恐惧反应随之又变小。这些变化会主动地扼杀自己的作用机制。(3)于是,在某种程度上,如今拉马克在表观遗传领域其实又被过度地当成了领袖人物,就和

8、 先前他被过度地当做旧理论的替罪羊一样。全世界的演化生物学家们都致力于发现表观遗传变 化会影响演化的证据 不过目前而言,表观遗传学对生物学家来说还是个“黑匣子”, 。它仿佛是个巨大的未知空间,并且其自身性质却又抵制着深入研究。说到底,你要 怎么在几十亿年的历史中搜集到短期化学修饰的迹象呢?(4).中国进化论学者以多个领域的证据支持拉马克学说中国进化论学者谢平在2017发表的拉马克主义之还魂一一后天是先天的延绵与超越中,以多个领域的 证据支持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基本观点,同时提出了”动态特征偶联用进废退“,“人 类思维的发展支持获得性遗传”和“生命二种族的记忆+个体的学习”的新

9、论据。这是中国进化论学者的 独特眼光,本文内容中也涉及这些观念,只是角度不同,想来这不是巧合,而是东方人思维方式,即潜意识 中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因素起作用的缘故吧。主要参考文献:1. 表观遗传会不会为拉马克“平反”?编译来源 Extreme Tech, Lamarck s revenge: The epigenetics revolution may redeem one of Darwin s oldest rivals 作者:Graham Templeton,果壳网()2. Lamarck rises from his grave: parental environment-induced

10、epigenetic inheritance in model organisms and humans.3. 刘宝砚拉马克传略4. 是是非非拉马克作者:生物教学5. 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作者:浙江嘉兴王甫荣6. 拉马克百度百科7. 拉马克学说百度百科8. 谢平2017拉马克主义之还魂一一后天是先天的延绵与超越9. 谢平.2016.进化理论之审读与重塑.北京:科学出版社拉马克主义之还魂动态特征偶联用进废退对刻画动物的特征来说,似乎有必要区分为两类一一动态的与静态的。动态特征与通过用进废退的适应性与 涉及运动与感觉的一些特性息息相关,包括行走、奔跑、跳跃、飞翔和游

11、泳等,视觉、听觉和味觉等, 判断与思维等等,而这些特性直接关乎动物的觅食、逃敌、交配等。这些反应性或动态特征的变化不仅会导致生理生化的变化,还可能进一步引起结构性的变异等,并可推动动 物的记忆、学习与思维的发展,这种意识运动发展的巅峰就是具有最伟大智慧的人类的诞生。难怪拉马克认 为生物可以通过“主动性适应性”来完成一些特征的改变,并被遗传所固定(即获得遗传)。生存目的Survival purpose本能、习性Instinct, habits联取食物Acquisition迥忆、学习、思维Memory, leaning and thinki反应性特征Reactivity characters行走、

12、奔跑.跳歧、 站翔、游泳等flying* aiid swim hi etc.Vvlk? ruani nu, jump,(捕食胃、寄生业 Fsctipe from enem (predator, parasiteAdaptation to enviroum 匕 tits厂繁殖、Reproduction生理-生化系统 Physiological and biocliemical systems遗传系统Gcnciic svslem代谢性特征Metabolic cliaracters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外形、色泽、装饰物等)Internal and external structures (shap

13、e, color, and ornament etc.)姑构性特征Structural characters图:生命的目的与生命系统的适应与相互作用但是,一些静态特征就不大可能是用进废退的产物了。譬如,拟态的色泽就可能是一种随机变异并受到方向 性选择的产物,此外,动物身体上的一些奇异的装饰物(如为了在交配时吸引异性)也可能是这种随机变异 被选择下来的产物。还有一些奇怪的突出物(可能也是随机变异的产物)因可作为防御或进攻的武器而被选 择下来了,或许在之后的使用中又能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静态特征似乎是生物的一种 “被动适应性”行为,主要是依赖于随机变异的定向选择而被遗传所固定下来

14、,因此,与“用进废退”并无 太大关系。人类思维的发展支持获得性遗传如果一切变异都是偶然发生的突变,那人类是如何使自身的心智达到了如此伟大的境界的呢?如果都是随机 变异,那在数以百万计的动物物种中,为何只有人是如此幸运的呢?还有,为何人类文明在很短(相对于地 质时间来说)的时间之内如此日新月异地不断迸涌并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巨大进步呢?这都仅仅只是源于人脑 的随机突变吗? 2人从古猿脱胎之后,一直还是那个人,但你能说现代人的心智与最原始的那个智人没有一点区别吗?如果你 承认有区别,那这又是如何产生的呢?难道这不是在人的心智的不断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并被遗传逐渐固定 的改进吗?如果一切都只是基因随机变异

15、或突变的产物,那动物个体的记忆还有什么用处?各种各样此等记忆的产物发 展成种族的各种各样的习性乃至本能,难道不是记忆或思维不断发展的产物吗?看看那些刚一出生就拼尽全 力奔向大海的小海龟,它们必须冲出等待着在沙滩上结束它们性命的海鸟的包围圈进入大海才有幸存下去的 希望。这样的习性不就是来自祖辈们在生存中积累与遗传下来的记忆效应吗?在人的思维的发展方面,我很欣赏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他强调人的思维发展遵循“正题、反题和合题”的三 段模式,在这一过程之后,合题又成为一个新的正题如此循环往复,因此,思维是一种自我适应、自我 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连续过程。生命=种族的记忆+个体的学习柏格森(1907)认为,“很

16、难说清楚一些特定物种、或者使其代表特别被选定为驯化对象的,究竟是被遗传的 后天习惯,还仅仅是某种天生的趋向”。针对这样的疑问,可以认为,这既可能是天生的(因为也许这样的特 征就存在于群体的基因库中,偶尔被显现于个体就被选择出来了),也可能是变异产生的(源于真正的基因突 变),还有可能是有后天习得的成分,或者是这三种原因的混合。2如何解释幼狮们从学习中获得的捕猎技能?如果一切早已由基因决定,这又如何解释?但事实却是,种族(通 过父母)并没有遗传给后代生存所需的全部技能,也没有必要是如此精确,只遗传基本的特性,其余就是适 应环境的生存学习了。还有,这个世界是多变的,假如每一个物种将一切都存储于DNA之中,而且不允许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