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的评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47954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的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的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的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的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的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服务的间接价值的评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价值的评估摘要:关键词:前言人们在实践中往往事前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间接价值,例如,养分与水分的循环、空气和水体的生物净化、陆地森林和草地的水土保持等作用,直到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提出才被认识到,开始采取保护措施。因此要使公众和政府认识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大意义,其困难就在于人们如何把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过程的种种机制都认识和掌握,并加以定量,把非财产利益翻译为财产利益。因此,本文概述现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价值的评估方法以及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希望能让人们对接价值的评估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清楚地意识到生态系统的间接服务价值的重要性1。1.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目前,我国

2、部分学者按照经济获益程度和期限作为划分标准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潜在)价值,非使用价值分为遗传价值和存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直接提供的产品所产生的价值,主要包括食品、医药、原材料、农业、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价值。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是指为人类提供服务,而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它主要对环境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调节,如营养循环、水体保护、净化空气等都属于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是人类为避免将来失去某种资源而带来的风险,为其所愿意支付的保险金,它包括未来的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被保护的栖息地、生物基因等)

3、。非使用价值是人类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存在价值是指人类主观对生态环境资本的道德评价,遗传价值是保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一种表现价值,人类只是获得道德上的满足而没有获得经济利益2。 对于不同的使用价值,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如,直接使用价值可以用市场价值法、推断市场法、资产价值法等来计算。间接使用价值通常由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代替费用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费用支出法、生态价值法等。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价值评估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价值主要有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养分循环、净化空气、生物多水源样性保护这六方面。2. 1 涵养 涵养水源主要是指生态系统对大气降

4、水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蓄水、调节径流、削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多个方面。要计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涵养水源的价值,首先要计算出森林涵养水源的总量,它可以通过森林区域的水量平衡法来计算,也可以根据森林土壤蓄水能力和森林的径流量来计算,下面的计算公式是采用的此种方法。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的涵养水分的总量来计算其价值。涵养水分价值主要用调节水量价值和净水价值两个指标评估。调节水量价值采用了影子工程法,即把森林涵养水源的服务功能等效于一个蓄水工程,该工程的造价就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调节水量价值:净化水质价值:Um为林分年调节水量价值(元/a);P为降水量(mm/a);E为林分蒸散量(mm/a);C为地表经流

5、量(mm/a);Cv为水库建设单位库容投资(元/m3);A为林分面积(hm2);Uwq为林分年净化水质价值(元/a);K为水的净化费用(元/t)2. .2 水土保持 森林水土保持的主要价值包括减少土壤侵蚀、减少泥沙淤积、减少养分流失的价值等。减少土壤侵蚀的价格评估方法主要有机会成本法、林地经济效益代替法、土地价格差法等,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评估主要采用影子工程法、清除费用法等,森林减少养分流失的价值多采用等效替代法,即是通过已知成本的人工效应代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也就是按照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换算成化学肥料的价值进行评估。这种方法常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温度调节、土壤肥力保持和营养物质积累

6、价值的估算。固土价值的机会成本法是指以因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而丧失的经济效益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如将森林减少的土壤侵蚀量折算成相应的林地面积,以林地平均产值评估森林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其公式如下,固土价值:。保肥价值:。Uam为林分年固土价值(元/a);X1为林地土壤侵蚀模数(thm-2a-1);X2为无林地土壤侵蚀模数(thm-2a-1);Ca为挖取和运输单位体积土方所需费用(元/m3);p为林地土壤密度(t/m3);Uf为林分年保肥价值(元/a);N为林分土壤含氮质量分数(%);Pa为林分土壤含磷质量分数(%);R1为磷酸二铵化肥含氮质量分数(%);R2为磷酸二铵化肥含磷质量分数

7、(%);R3为氯化钾化肥含钾质量分数(%);C1为磷酸二铵化肥价格(元/t);C2为氯化钾化肥价格(元/t);C3为有机质价格(元/t)2. 3 固碳释氧 目前关于森林关于二氧化碳固定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光合作用法、实验测定法、森林蓄积量法三种。光合作用法是根据光合作用化学反映方程式及森林面积、年材积生长量及树枝和树根的等重量,计算森林固定二氧化碳的量;实验测定法是通过测定不同树种或不同覆盖下森林每年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来计算;森林蓄积量法根据数学模型来森林每年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量。而计算森林每年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主要有碳税法、造林成本法、人工固定二氧化碳法和避免损害法等。释氧价值的计算方法

8、多为生产成本法,即是某些商品可以代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部分功能,以用生产这些商品的成本代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下面的公式是采用人工固定二氧化碳法来估算固态价值。固碳指标:。释氧指标:。Uc为林分年固碳价值(元/a);Ba为林分净生产力(thm-2a-1);Cc为固碳价格(元/t);Rc为CO2中含碳质量分数;Fc为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年固碳量(thm-2a-1);Uo为林分年释氧价值(元/a);Co为氧气价格(元/t)。2. 4 养分循环森林植被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N,P和K等营养元素,并储存在植物的各器官内,多选用林木营养物质(N,P和K)的积累指标来反映此项功能。公式为:。其

9、中,Un为林分年营养物质积累价值(元/a);Nt为林木含氮质量分数(%);Pt为林木含磷质量分数(%);Kt为林木含钾质量分数(%)2. 5净化大气环境森林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从提供负离子、吸收二氧化硫、吸收氟化物、吸收氮氧化物和滞尘5个指标体现出来。有害物质的净化价值可以通过平均治理法来评价。就森林净化二氧化硫,可以采用以下公式:。Us为林分年净化大气价值(元/a);T为我国投资和处理二氧化硫的成本(元/kg);Q为林分年吸收二氧化硫的总量(kg);q1、q2分别为阔叶林和针叶林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q1=88.65 kghm-2a-1、q2=215.6k ghm-2a-1);S1、S2分别为个

10、气候带阔、针叶林面积(hm2)。42. 6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普遍接受的评估方法。目前有最优控制技术法、机会成本法、消费价法、生产价法、非消费价法。5按照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方法,其公式为: 。Us为林分年物种保育价值(元/a);Ss为单位面积年物种损失的机会成本(元hm-2a-1)6;余新晓等采用全民支付意愿方法来评价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的价值7。3. 森林评估所面临的问题森林服务价值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评估标准和评估结果差异较大。生态系统是一个内在整体的生态过程形成的复合功能体

11、。由于人为地将其划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内容,这可能不能揭示其真实的复杂信息,荣喜导致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过低估计或者重复计算,从而偏离了其真实价值8。由于间接生态价值不像直接生态价值那么直观,能相对比较容易的找到合理的评价指标,而间接价值合理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合理设置较难。很多研究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并不能完全精确反映我国生态系统功能的真实状况。对于同一生态系统的相同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选用不同的评估标准,其结果可能相差较大。如,景跃波等在计算森林涵养水源价值是采用本地生活用水水价2.8元/m3,而肖寒等采用每建设1m3库容的成本为0.67元,两者使用的评估标准不同,必然会造成评估结果的较

12、大差异9。对我国森林防风固沙、气候调节等其他功能进行评价没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特别是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价值的评估没有相对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指标。森林资源的分布决定着森林生态效益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而大对数的评价仅限于静态型的,动态评估研究很少见。这是现在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不足,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2)评估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总结现阶段森林服务价值评估,主要表现为基础理论研究较少,应用和案例研究较多;对评估手段与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较少,而借用现成方法进行简单计算的较多。因此,森林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论探索和方法完善方面,而不应仅仅是应用方面10。 4. 结语 现在森林生态系统服

13、务价值的评估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生态价值。但其间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学科背景、技术方法、研究区域等因素限制,更加深入的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仍然面对很对问题。尽管如此,未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价值的研究,会朝着多学科交叉的方向进行,利用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和理论,发展出一套和合理且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参考文献1牛翠娟, 娄安如, 孙儒泳等. 基础生态学(第2版)M.2007, 12, 320-3212刘化吉, 鲁敏, 赵泉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J.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1, 33(4): 29-343高广磊, 丁国栋, 任丽娜

14、等.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可持续发展, 2011, 1: 29-344靳芳, 鲁绍伟, 余新晓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8): 1531-15365孟祥江, 侯元兆.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理论与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 2010, 23(6): 8-126王兵, 任晓旭, 胡文.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J. 2011, 46(2): 145-1537余新晓, 鲁绍伟, 靳芳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J. 生态学报, 2005, 25(8): 2096-2102 8李东.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1): 59-649刘承江, 张恒庆.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 2008, 6: 33-3510唐佳, 方江平, 卢杰等.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1): 17665-1766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