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479318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 一、水痘 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与皮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

2、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

3、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 1 - 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虽然腮腺肿胀最具特异性,但颌下腺或舌下腺可以同时受累,有时是单独受累。颌下腺肿大时颈前下颌处明显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腺体。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颌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3周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 2症状体征。 21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22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

4、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23 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 24 伴睾九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 25 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 3实验室检测。 31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 32 90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无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患者,血和尿淀粉酶也可升高。血清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33 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改变。 34 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35 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 24 周)腮腺炎病毒 lgG 抗体滴度

5、比呈 4 倍或 4 倍 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 36 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4病例分类 4. 1疑似病例: a)符合22; b)符合(一)和2.; - 2 - c)符合和23; d)符合和24; e)符合和25。 4. 2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条为临床诊断病例 a)符合22和21; b)符合22 和23; c)符合22 和 2,4; d)符合 22 和25; e)符合和21和3.1; f)符合和21和3.2; g)符合和2.1和33。 43实验室确诊病例: a)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 b)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 c)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例同时符合

6、.。 预防措施。 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由于症状开始前数天患者已开始排出病毒,因此预防的重点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目前国内外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皮下接种,亦可采用喷鼻或气雾方法。90%以上可产生抗体。潜伏期患者接种可以减轻发病症状。由于有可能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用。 三、手足口病 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 3 - 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 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

7、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1)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实验室检测做出诊断。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2实验室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1)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人肠道病毒。 2)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

8、肛拭子等标本中检测到CVA16 或EV71特异性核酸,或从脑脊液、疱疹液、血清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人肠道病毒的特异性核酸。 3)血清标本人肠道病毒型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56,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3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

9、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 4 - 5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托幼机构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品、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8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9患儿要及时就医,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居家患儿,监护人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

10、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避免患儿与其他儿童接触。 四、流行性感冒 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1-3天 典型流感常起病急,前驱期即出现乏力、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不适。病程中全身症状重而体征较轻,可伴或不伴流涕、咽痛、干咳等局部症状。查体可见结膜充血,咽喉红肿,肺部听诊可及干啰音。病程4-7天,但咳嗽和乏力可持续数周。 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在当地流行季节(如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出现大量上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2症状体征。 2.1 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

11、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常不明显; 2.2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3 少数病例也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4 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啰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2.5 重症患者胸部 X 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 5 - 2.6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3. 实验室检查。 3.1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3.2患者恢复期血清中

12、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 4 倍或以上。 3.3在患者呼吸道标本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 3.4采集标本经敏感细胞将病毒增殖代后,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 出特异的抗原。 4病例分类。 41临床诊断病例。具备和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 4.2实验室确诊病例。 a)流感样病例并且具备中的任何一项者; b)临床诊断病例并且具备中的任何一项者。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7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 6 - -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