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478042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藤野先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藤野先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藤野先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藤野先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藤野先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藤野先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藤野先生》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藤野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写作背景;(2)学习比喻、反语等修辞。2、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3、德育目标(1)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2)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1、弄清课文的顺序和叙事线索。2、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三、教学难点: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四、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鲁迅对20

2、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五、学生分析:本文是写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用自身高尚的师德、人格的魅力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藤野先生的事迹与品质,而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怀念藤野先生的关系,学

3、生不易明白,需要教师点拨。六、教学设想: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时,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突破其他相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七、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八、教学安排:两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其人及作品。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3、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4、找出本文写作的明线,理清文章结构,读懂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的形象及所寄予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2、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三、教

4、学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选材来刻画人物。四、教学过程:课前热身:(预习)补充资料:作家介绍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2、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3、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

5、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课堂学习:一、导入: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其人及作品。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3、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4、找出本文写作

6、的明线,理清写作结构,读懂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的形象及所寄予的情感。 三、 检查预习绯红 ( )不逊( xn ) 诘责( ) 托词(tu)油光可鉴( jin)教诲( hu)抑扬顿挫( cu )匿名( n) 深恶痛疾( w)畸形( j)杳无消息( yo)瞥见( pi)系住( j) 四、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及留学日本的经历。五、读一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见藤野前,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7、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六、议一议:文中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

8、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七、探究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八、小结九、课后作业:1、完成下面的阅读母亲,我心中的灯(高莽)母亲活了一百零二岁,没有想到她离开我们以后,她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母亲小时候缠足,痛苦;没有让她上学,更痛苦。到了老年多次跟我们说,她没能拗过封建礼教,旧社会坑害的人太多了!母亲没受过学堂教育,但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她要我喜爱书,不许我们浪费纸张,看到带字的东西,她总要收起来。母亲不识字,更不识外文,可是她总愿意陪我做功课。到了老年,她常常伏在桌前看我写字,看我写信,总想帮我一把,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

9、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希金侧影,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有一次,母亲吐露了大概在她心中积蓄了很久的一句话:“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放一本书”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可是小外孙立刻表示:“不行,太太,您看不懂,还是放本字典吧!”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笑了:“对,对,还是我外孙懂事,给我放本字典”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她让我写出“人贵有自知之明”几个字,然后自己一笔一画地用毛笔照样写在宣纸上。说:“给你留着!”那一年我五十岁。我还记得她当时对我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记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切不可骄傲自满记住:永远有比能干的人更能干的人。

10、”母亲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有始有终。她说: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量力争完成好。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半途而废。我想起她九十岁时我为她缝制衣裤的教训。为了庆祝她的寿辰,我亲自裁剪,为她老人家做了一套便服。那天,妈妈接过我缝制的衣服说:“一辈子都是我给你做衣服,没有想到,我九十岁能穿上儿子给我做的衣服”她满意地微笑。那天,我满怀幸福地睡了。半夜醒来,我发现一条灯光从妈妈的门缝里泻出来。是妈妈没有睡?是妈妈忘记了熄灯?我下床走向门缝,往她的屋里观望。她正坐在床上,围着被,戴着老花镜,手中拿着我缝制的衣裤,在细细地观看。她慢慢地摸来一把小剪刀。她要干什么?我屏住呼吸。天哪!原来原来她用颤颤抖抖

11、的手开始拆卸我为她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妈妈,这是您六十岁的儿子亲手给您缝制的新衣服呀!为什么不穿,反而拆成片呢?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了,便问妈妈。妈妈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说:“你缝的不合格!线扎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她说衣裤都拆了,想背着我重缝,可是手不听使唤,缝不成了。妈妈看着自己那双枯手,叹了一口气。妈妈劳动一生,无论干什么事,从不曾让人有些许挑剔。如今,她不能劳动了,可是对儿子的劳动成果,也绝不放松。我心想:妈妈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腰弯了,背驼了,身材变矮了,眼睛也昏花了。母亲好强,她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清,手

12、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指甲,指甲都长进缠着的小脚心里去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每次我出差,特别是出国,母亲都情不由衷地说:“你回来也许就见不到我了”母亲把自己最担心的事,说出声来,是舍不得我离开她。其实她并不希望那会成为事实,她期盼的恰恰与此相反。这是母亲的牵挂,是母亲的依恋。母亲病重时,我叫来救护车送她去医院。她躺在担架床上已经不能说话。我摸抚着她那苍白的头发、瘦削的脸庞,心中阵阵酸楚。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动。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我细细观察她的表情。她眯缝着眼睛,盯着我,只是微微地在笑。她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是母亲对我的

13、最后的一次抚爱。老人一生都是为了别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全部献了出来,自己没有保留任何东西。母亲去世以后,我根据她的遗愿,火化时在她胸口上放了一本字典。我后悔她在世时没有教她识字。现在不知道她在冥府读到字典的哪一页了。我已年及耄耋,母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感明亮,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1、文章主体部分依次写了母亲哪三方面内容?(4分) 2、文中说“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她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咬动。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说说母亲此时想对“我”说些什么。(3分) 3、请从下面两个细节中选择一个,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2分)(1)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希金侧影,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2)她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清,手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指甲,指甲都长进缠着的小脚心里去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 4、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