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法说课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47689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式法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式法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式法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式法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式法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式法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式法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题介绍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草坝中学的王怡潇,我的说课稿内容是公式法,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九年纪(上)第二章第三节。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五部分来说这一节课。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可谓是数学领域里的一项重要交通工具,一元二次方程就相当于这个交通工具的一个零部件,在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公式法”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重要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配方法”解方程之后,必须掌握的另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它为学生以后学习二次函数以及解决生活中的

2、一些实际问题起了铺路石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根据公式法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公式法的推导过程,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推导求根公式,加强推理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 (2)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及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对求根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的理论的深刻理解。

3、 三、教法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特点,本节课教学我准备采用开放型的探究方法,整节课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就可以充分探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配方法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公式法实际上只是配方法的一般化和程式化。其次采用讲练结合,通过几组有层次的练习,从不同角度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学法分析 数学新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俗话还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于这两点,本节课将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

4、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程序(一)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接受挑战导语一、我们知道万能充电器能够被所有型号的手机电池和数码照相机的电池使用,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公式能够解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呢?设计目的:既可以增添原本“枯燥乏味” 数学的趣味性,又可以让学生明确方程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导语二、让同桌交流回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提出挑战能否用配方法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 设计目的:交流回忆配方法起到相互弥补,巩固旧知的重要作用,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他们自主探索问题的欲望。并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二

5、) 教师启发探究,学生启迪思维 公式是这样产生的:解: 这时,提出两个问题:1、此时可以直接开平方吗?需要注意什么?2、等式的右边可以为负吗?说明了什么? 教师指出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求根公式解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设计目的: 本环节让学生合作交流完成求根公式的推导。此时老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讨推导过程,并巡回指导,鼓励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不知不觉的进行了各种思维培养,同时也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进而突出重点 (三)教师引导落实,学生完成做答例1、利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并总结解题步骤(1)(2) 总结步骤: 1、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 的值

6、 2、求出 的值 3、代入求根公式 ( ) 4、写出方程的解: 设计目的:师生合作完成例1,起到了规定解题格式的目的。设计这个例题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例2、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根据方程根的情况你有什么结论?(1);(2);(3) 称为根的判别式,用“”表示,读作delta(1)当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2)当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3)当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设计目的:有意制造矛盾,设疑制难,为学生提供想象时间,投入创造的激情中,符合学生自主活动的原则。观察解题过程,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规律和b2-4ac的关系,

7、经过讨论得出上面的结论。例3: 练1:不解方程,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练2:如果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设计目的:注意到了数学知识掌握的梯度性,由浅入深。整个练习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并让学生分组展开竞赛,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把学生从探究中得到的方法再应用的实践中去,遵循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四) 教师创造空间,学生交流反馈 数学心得 姓名(或昵称)_ 日期_ 今天的数学课题:_ 今天涉及的重要数学知识:_ 数学思想方法:_ 理解最好的地方:_ 不明白或者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_ _ 讨论时能否次次发表见解(

8、大约几次):_设计意图:学生一般到临近下课,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开始分散。教师如果把定义及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小结后直接抛给学生,只能是是似而非。所以,我设计这样一个表格,让学生互相交流,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协作化。使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五)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实践创新1、阅读本节教材内容;2、完成课本习题2.6第1、2、3题;3、当 为何值时,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此时,这两个实数根是什么? 设计意图:知识的掌握需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而作业的布置主要根据由简到难的则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六、板书设计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本节课的好坏,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2、3公式法公式的推导过程求根公式根的判别式例题练习副版七、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通过“因式分解”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探求,创造性的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设计以(1) 思维为中心;(2) 观察为主线;(3) 问题为载体;(4) 能力为目标。 说 课 稿 课 题 单 位 姓 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