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475405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企业点检定修管理(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本书主要介绍跟据我国引进日本的企业管理软件中的全员设备维修管理(Total Prevention Maintenoce,简称TPM ) ,结合发电厂的特点,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同时也参考了己运用TPM 管理电厂的做法和实践经验。TPM 又称为点检定修制,最初是由日本从美国引进的预防维修制。结合英国的综合工程学和我国的“鞍钢宪法”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即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为核心的一种管理模式。应用这种管理模式,将有效地防止“过维修”和“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费用,提高了设备综合效率。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在

2、世界上被广泛应用,尤其适合应用于连续不间断的生产系统,使之成为当代设备管理有代表性的手段之一,也成为国际上应用最多的设备管理方法之一。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是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二至第四章着重于介绍点检定修管理及其涵;第五章介绍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检修;第六章介绍了点检定修制的实施;第七章阐述了点检定修制主要的技术标准;第八章是点检定修制的管理体制和基层管理中各个管理岗位的有关管理容和岗位职责;第九章收集了部分供参考的实用资料和表格。本书总结了1998 年以来进行点检定修制培训和咨询工作的实践,并与中华人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3 月9 日发布的行业标准火力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

3、导则 (DL / Z 870-2004)的有关容和要求相结合。本书着重进行应用方面的叙述。当前电力系统面临着体制改革,许多读者都是从事设备管理多年的专家,大家都希望在设备管理高效率、低成本上走出一条新路。我们编写了本书,希望对推进发电企业的设备管理现代化有所帮助。同时,本书紧密联系电厂实际,主要用于发电厂实行点检定修制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有关大专院校的参考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宝钢自备电厂和许多实行点检定修制电厂的大力支持,提供了许多实用的信息,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有许多谬误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目 录前 言第一章 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 4第一节 设

4、备及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 4第二节 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容 5第三节 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的演变 6第四节 发电厂设备管理 8第二章 点检定修制的引进及涵 11 第一节 点检定修制概述 11 第二节 具有我国特点的点检定修制 11 第三节 点检定修制涵 12第三章 设备的点检管理 15 第一节 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5 第二节 点检分类和周期 17 第三节 精密点检 18 第四节 设备的五层防护线 18 第五节 点检工作优化 21第四章 设备的定修管理 24 第一节 设备定修概念 24 第二节 定修分类 25 第三节 发电厂主设备的年修模型 26 第四节 定修的业务流程 28 第五节 设备

5、定修策略及优化检修 29第五章 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检修 33 第一节 劣化倾向管理概述 33 第二节 状态检修概述 35 第三节 状态检修的实施 38第六章 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 40第一节 建立五制配套的设备管理体系与作业区划分 40第二节 设备点检人员的配置和岗位职责 41第三节 点检计划的制定和点检业务流程 41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标准 42第七章 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 44第一节 检修技术标准 44第三节 点检标准 44第三节 检修作业标准 46第四节 设备维护保养标准 48第八章 点检定修制的管理体制 53第一节 设备管理部 53第二节 专业主管 55第三节 设备工

6、程师 61第四节 专业点检员 62第五节 点检定修管理的工作方法 69第六节 全员设备维修体系的模式和特色 70第九章 示例 71第一节 检修技术标准示例 71第二节 检修作业标准示例 74第三节 检修作业文件包的编写和使用 77第四节 设备的点检标准示例 80第五节 计划类管理工作示例 88第六节 台帐和基本业务表式示例 94第一章 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设备及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一、设备的定义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中能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它是企业进行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生产效能的决定因素之一。当代设备的技术进步突飞猛进,朝着

7、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流程化、计算机化、超小型化、技术集密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二、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1、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概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备的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它包括从设备的技术开发、编制规划、研究、方案论证、定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也就是设备一生的管理。因此,设备管理就是以设备的一生为出发点,把这个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信息能力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实施对设备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设备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

8、最高的目的。设备综合效率计算公式为:设备综合效率=(设备一生产出/设备一生投入)100 %当设备产出一定时,周期设备投入费用越少,设备综合效率就越高。当设备投入一定时,周期设备产出越大,设备综合效率也越高。如前所述,设备的一生管理基本上可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两大部分。在我国,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是分割的,设备的前期管理由规化设计部门和制造厂完成,设备的后朋管理由使用单位实施。这种管理体制,制造与使用脱节,约束机制很小,反馈速度缓慢。产品市场化步伐难以迈开,制约了设备一生效能的发挥与其不断创新、提高。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树立设备一生管理的全局现念,加强设备一生的全过程

9、的踪合管理,努力消除制造与使用脱节的弊端,无疑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关健因素之一。2 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l )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利用设备体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过程大型化、高参数化、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先进的生产设备多数是机电一体化,集光电技术气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为一体而制成的。( 2 ) 由于生产过程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生产已逐步转向由人操纵自动化控制设备、由控制设备操纵机器设备直接来完成,逐步完成由操作的技术含量逐渐下降而维修的技术含量却逐步提升的转化。( 3 )生

10、产活动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即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实现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而随着科技发展,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现代化企业生产主体已日渐由生产操作人员方面转向设备管理维修方面。作为影响企业的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因素,设备的突出作用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备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管理也是生产力。( 4 )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是由设备本身决定的,另一方面又是由设备管理决定的。没有科学的设备管理,再好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好的作用。而前期不太好的设备交由生产企业使用后,经过科学的管理,逐步实现设备完善化,对设备实施精心维修,逐步进行技术改造,进行设备

11、更新,也完全可以使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达到高的综合效率。因此,加强科学的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也就是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之所在。第二节 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容设备现代化管理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宏观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但同时又是相对稳定的,它是当时世界公认的先进水平,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同。但各国又都有其特色。它是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和先进管理方法,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工程。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管理思想现代化树立系统管理观念,建立对设备一生的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综合管理的思想。树

12、立管理是生产力的思想。树立市场、经营、竞争、效益现念。树立信息观念。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 管理目标现代化追求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努力使设备一生各阶段的投入最低,产出最高。3 管理方针现代化以安全为基础,坚持“安全第一方针”,消灭人身事故,使设备事故降低为零。努力做到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与经济性相统一。4 管理组织现代化努力做到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劳动组织以及管理机制现代化。要以管理有效为原则,实现管理层次减少、管理职能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5 管理制度现代化推行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管理,推动制造与使用的结合。实行设备使用全过程的全员管理与社会大系统维修管理相结合,推进设备一生全过程管理。6管理标准现代化实行企业管理标准化作业,建立完善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7管理方法现代化主要运用系统工程、可靠性、维修工程、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全员维修、网络技术、决策技术,ABC 管理法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把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实施综合管理。8 管理手段现代化采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设备状态监测、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实施设备倾向性管理,进行设备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