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八年级物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47046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八年级物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八年级物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八年级物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八年级物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八年级物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八年级物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八年级物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八年级物理卷(I)现象、实验、结构、方法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真空不能传声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盒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2. 甲乙两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5:2,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10:3 B.3:10 C.8:15 D.15:83. 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C.平均速

2、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再吸热,温度不变4.下列现象可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A.小孔成像 B.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车后更广阔的范围C.在游泳池边看到池水比实际的浅 D.站在湖边通过湖面看到树木的倒影5.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6.甲乙两个物体,密度值之比是1:3,质量之比是3:1,则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是A.1:1 B.1:3 C.1:9 D.9:17. 下列作图,错误的是空气水A. B.C. D.8. 常温下一钢球恰好可以通过一空心圆套,将钢球加热后,钢球不能从圆套通过,对此物理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钢球的质量变大 B.钢球的密度变小 C

3、.钢球的体积不变 D.钢球的密度变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霜花是在窗户外侧 B.近视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C.用风扇对着温度计吹,温度计示数不变 D.放大镜成的像总是放大的二、 不定项选择(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10.如图a、b、c三种物质的m-V实验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C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D图中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abc11. 如图所示,是萘的熔化过程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萘的熔点是80B在ab段萘不吸收热量C在ab段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熔化过程共用了10min 12. 下列说法错

4、误的是A 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后,应该马上读数B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该右盘放物体,左盘放砝码C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底部相平D冬天戴眼镜从室外拿到室内,眼镜上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13. 回顾所用科学方法,下列正确的是A. 真空实验采用了逐渐逼近法 B研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采用了转换法C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采用了模型法 D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采用分类法三、填空题(本题9小题,每空1分,共23分)14.一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长度是300m,速度为144km/h,合_m/s,火车通过一条长1500m的隧道,所用时间为_。15.小提琴

5、的琴声是通过琴弦的_发出的,闭上眼睛也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发声的_不同;演奏者通过放松或拧紧琴弦进行调节,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_。16.自然界中的雾是_态,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而成的,此过程需要_(选填“吸热”或“放热”)。17.居住小区旁常有“禁止鸣笛”的标示,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_;医院做“B超”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_。18.双手哈气会感到暖和,是因为_,而对手吹气会感到凉快,是因为_。19.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他应该采用_的方法,他的5次测量结果如下:25.96cm,25.97cm,25.69cm,25.97cm,25.98cm,

6、其中数据错误的是_,他最后得到课本的长度是_。20.小明在实验室测量一种液体的密度,他测得这种液体的体积是100ml,质量是80g,由此得到其密度为_kg/m3,其物理意义是_,若把该液体倒掉一部分,剩余液体的密度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1.某物理小组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时间/min11121314151617181920温度/95969798989895989898从数据记录可以看出,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分钟时的数据;若20分钟时将酒精灯撤去,水_(“能”或“不能”)继续沸腾;在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

7、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22. 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架空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相似。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将变_。 四、 作图、实验题:23题2分,24-28题每空1分,共24分。23. 完成右图中入射光线从左边射向凹透镜后,再由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在图中,完成入射光线从左边射向凹透镜折射,再由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24.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把钢尺按在桌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声

8、音并观察钢尺振动快慢;改变_,再做几次试验。结论几次试验中,使钢尺振动的_相同,这里运用了_法。25. 在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过程根据实验图像可知,该固体是_体,ab段物质处于_状态规律请完成如下表格固体相同点不同点晶体温度不变有熔点非晶体温度升高无熔点26. 在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中过程步骤1. 根据V1、V2算出石块的体积V;2.像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3.把石块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V2;4.将m、V带入公式中,算出石块的密度;5.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_数据表格m/gV1/mlV2/mlV/ml/(kg/m3)3353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

9、规律的实验中过程步骤小雨调整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_,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各点,在光屏上寻找清晰的像,他发现:蜡烛在_点成像最大,在_点得不到像。表格物距u像的大小像的倒正像的虚实u2f倒立实像2fuf放大 实像uf放大正立28.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器材 两只_的蜡烛a和b、刻度尺、_。方法将一只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成的像。再取一支与a等大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使之与蜡烛a的像_,该位置就是蜡烛a的_的位置。这里运用的是_法。现象结论移走蜡烛b,在此位置换上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_像。五、 计算题:

10、本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9. 小明开车来青岛玩,当他驱车以20m/s的速度在济青高速公路行驶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问:(1)小明是否超速?(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最快多长时间能到青岛?(3)小明以最快的速度行驶至青岛,中途给车加油用了6min,求该过程的平均值。青岛240km 30. 量筒中盛有某种液体,测得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1)量杯的质量(2)该液体的密度(3)当液体的体积为50ml,液体的质量。六、 探究性学习和创造能力题:本题3小题,31题5分,32题3分,33题3分,共11分。31.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

11、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冰从-4上升到0时体积_,密度将_(2)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_,密度将_(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_,较深河底的水温_32. 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将盛有水的小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则:(1)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_。(2)试管中的水_(“能”或“不能”)沸腾,试管中的水温_(“大于”“小于”或“等于”)100。33. 问题解决小明爷爷的老花镜度数为200度,奶奶的老花镜度数为150度.小明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到,在国际单位下,眼睛的度数()与眼镜片焦距(f)有如下关系:=100/f,则:(1) 老花镜的镜片是_透镜;(2) 爷爷镜片的焦距为_cm;(3) 爷爷镜片的焦距_(“大于”“小于”或“等于”)奶奶镜片的焦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