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467917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学教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学教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学教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学教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教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案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教案作者:陈婳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民族实验小学教学内容大课题神奇的指南针课型新授学时共3学时本节内容有趣的磁铁游戏第2学时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9页31页的内容导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究磁铁的磁性,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的性质,以及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磁铁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能相互配合,协作完成探究工作;学会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导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磁铁基本性质。难点设计各种游戏来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首先了解学生已有的对磁铁的初步认识引入课题,然后通过各种形

2、式的磁铁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探究空间,通过做磁铁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在孩子们的自我探究中总结出磁铁的有关性质。最后让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的基础上利用磁铁设计一种玩具或工艺品,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教具准备活动表格、玩具车、水槽、各种各样的磁铁、铁钉、回形针、钥匙、玻璃片、汤匙、泡沫、书本、塑料尺、橡皮、小木块、图钉、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一、 情景创设、提出问题1、设疑:同学们,老师能将一只乒乓球立在竖着的黑板上,大家相信吗?2、演示:将背面装有磁铁的长条黑板高高举起,把内装铁屑的乒乓球竖放在黑板上,球被牢牢吸住,产生球“立

3、”于黑板上的效果。3、揭秘:看老师揭开其中的秘密展示黑板背后的磁铁,掰开乒乓球,倒出里面的铁屑。4、导入:产生刚才的魔术效果是因为小小的磁铁在作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有趣的磁铁游戏。5、提问: 同学们,你们玩过磁铁吗?那你们平时是怎么玩的?(生各抒己见)6、在玩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猜想和疑问吗?那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玩有趣的磁铁游戏,好不好?板书课题:有趣的磁铁游戏。老师希望同学们玩了之后能解决同学们的疑问和证实同学们的猜想。7、交流展示收集到的磁铁(2-3人不同形状的)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去搜集一些磁铁,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磁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出示各种磁铁,观察不同形状

4、磁铁的相同点 师:其实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磁铁,大家看!有马蹄形状的蹄形磁铁,长方形的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还有磁针,和圆形磁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磁铁,虽然他们形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有一个相同点,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师:同学们真棒,标有S的一端是南极,标有N的一端是北极。请同桌两个像老师这样说一说。二、实验探究:1、同学们,你们都有很多好朋友对吧?其实啊,磁铁也有很多好朋友,下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出示材料。(生答)到底是不是同学们猜的这样呢,你们想弄明白吗?(想)那我们能用什么来证实我们的猜想呢?(实验)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吧。2、做实验找朋友实验要求:请小组

5、长把2号信封中的材料轻轻地倒出来,每个小组的成员齐心协力把这个实验做好,记录员作好记录。每个小组汇报结果:铁钉、回形针、汤匙、铁钥匙、图钉等是磁铁的朋友,能被磁铁吸住。像小木块、塑料尺、泡沫塑料等不是磁铁的朋友,不能被磁铁吸引。讨论:你有什么实验收获?结论:磁铁能吸铁制物体。师板书:磁铁能吸铁制物体。3、同学们,既然磁铁能吸铁制物体,那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是磁铁的两头吸的回形针多还是磁铁的中间吸的多呢?同学们有的说是两头,有的说是中间。4、那好,老师也不敢确定你们谁说的是真理,你们想知道真正的结果吗?首先请每个小组长把桌子上的材料装入原来的盒子里,看哪个小组装的又快又安静。哪个小组愿意来给大家说

6、一说你们在玩“谁的力气大”这个游戏时,用到了那些材料,有什么发现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的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吗?我们还是一起实验吧!首先请同学们听清实验要求:每个小组长倒出3号信封中的回形针和小木块,然后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条形磁铁,把条形磁铁平放在小木块上,再把回形针往中间和两头靠,记录员注意做好记录,每个点上能吸多少颗回形针。这个实验需要同学们齐心协力好好做。你们有信心做好吗?(有)好,开始吧!6、同学们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然后每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两头吸得多。讨论:你有什么实验收获磁铁的两头的磁力大,中间的磁力小。7、同学们真棒,通过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知道了磁铁的一些性质,那请同学们

7、再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呢?(文具盒、书包、冰箱、防盗门、)对,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磁铁,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呀!为我们的精彩表现鼓鼓掌。8磁铁比完了力气,想靠在一起休息一下,他们能始终在一起吗?(学生实验)(1)拿出两辆小车,看看两辆小车能始终在一起吗? (2) 把环形磁铁放在支架上,他们能始终在一起吗?讨论:你有什么实验收获?总结:同极相斥,异极相吸。9、磁铁想靠在一起休息一下也不成,老师为他们找了一张小床把他们放入水中,让他们躺在小床中好好休息一下吧!我们也来听听音乐休息一下吧!看看磁铁停下来时,磁极会指向哪里?把磁铁用线吊起来,静止后磁极会指向哪里?旋转的小磁针静止后,磁

8、极会指向哪里?生:把磁铁用线吊起来,静止后,磁铁会指向南北。 生:我们把磁铁放到水里的泡沫上,磁铁也会指南北。 生:旋转的小磁针静止后,也会指南北。四:完成整理与反思。师:小组合作完成整理与反思。师: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师:请把你的疑问带回家继续研究。五: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些磁铁小玩具呀?(想),那好,请同学们回家后自己做一个喜欢的小玩具,我们下节课来展示展示,好吗?板书设计: 有趣的磁铁游戏能吸铁制物体 磁铁两头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指南北猜疑:老师的乒乓球为什么会“立”在黑板上。说说自己怎么玩的磁铁游戏。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想。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观察

9、结果。小结:一般的磁铁都有红色和蓝色两种颜色,蓝色表示S极,红色表示N极。同桌互说。完成实验。完成表格。说说收获:磁铁能吸铁制物体。猜想一下,是磁铁的两头吸的回形针多还是磁铁的中间吸的多呢?进行第二次实验。边做实验边做记录。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收获:磁铁的两头的磁力大,中间的磁力小。进行第三次实验。说说发现:我们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不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小组讨论实验收获: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汇报磁级方向。说说整理与反思。交流磁铁的疑问。回家制作磁铁小玩具。 课后反思 1身边的科学是探究活动的源头活水。 身边的科学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

10、生活,学生平时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有意识的去关注和研究,本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磁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和进行小研究的特点,学生通过亲历活动,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 2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 在科学课教学活动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学生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有什么发现?可能会得出什么错误的结论?最终他们又会得到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预测,并做好充分

11、的准备。这些准备是多个层面的,有材料准备、也有知识储备方面的准备,更有课堂预测方面的准备。本堂课要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首要的是要准备充分的、结构性强的材料。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两方面的材料准备:一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磁铁;二是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小车、泡沫塑料、水槽等,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玩各种各样磁铁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磁铁的性质,还找到了多种解决问

12、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成为伟大的发现者。 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越成功。“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三年级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具备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探究过程就要从学生不知道、不了解的地方入手,制造矛盾、困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本课活动的重点放在学生玩磁铁的活动中,期望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较多的发现,因此,课堂中留给学生二十分钟的时间投入“玩磁铁,找发现”的课堂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验、去发

13、现。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在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又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学生在这种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情境中不仅发现了磁铁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端磁力大、指南北、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科学课应该达到和实现的目标,也体现了每个学生都是伟大的发现者这一客观事实。 4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传统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问题解决了,课也就圆满结束了,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到最后,学生已没有了问题,只有等待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学生成了问

14、题的奴隶,课堂的附属品。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对于课堂而言,40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本堂课的教学*地贯彻了这一理念。课堂在结束之时,教师提出问题:“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在学生进行了充分、自主的探究与交流研讨之后,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兴奋与活跃状态,在这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如“火上浇油”,大量的、有价值的问题就会在这里被提出来,课堂在这时结束,学生的就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保持和延续这种探究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拾到芝麻的同时,而不至于丢掉西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