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七最的观念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467500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策划七最的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策划七最的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策划七最的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策划七最的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策划七最的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策划七最的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策划七最的观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策划“七最”策划人的是是非非,很多人都在谈。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我们必须客观公正的看待策划。如今,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国新主题,那么,身处新的历史阶段的策划人应该怎么做,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呢?下面,我们从七个方面来具体阐释,统称为策划“七最”。 最根本的观念:策划是种“良心活” 不知道中国有多少“十大策划人”,也不知道中国还有多少人会相信“中国十大策划人”这些“金字招牌”?一个机构一次能够“评选”出上百位甚至是数百位林林总总的十大策划人,或者说是十大策划专家等等种类繁多的“十大”,甚至是“五十大”、“一百大”。 全国不只有一家评选机构,少说也有三家。所有机构加在一起又会评选出更多的十

2、大策划人。哪个评选机构更具权威暂且不去深究,单就这一大批十大策划专家们的专业能力来说,有多少是实力过硬、名副其实的?换个角度来思考,有几个策划人是实力过硬并且由衷认可这些评选的?有多少策划人只是为了弄一点光环罩在自己的头上(至少在一定时期内这些奖项还能称得上是荣誉),以便凭借这些光环去赢得客户的信任?恐怕后者要占多数。 事实上,不管怎样,“策划人”被如此“策划”都是很可悲的,随后,客户再被这些“策划人”“策划”,投入巨资但又得不到实际效果,就更加可悲!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真才实学和实战经验的策划人,企业需要这些策划人帮助自己出谋划策,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地在竞争中化险为

3、夷,铸造出自己的强势品牌。换句话说,策划实际上是一种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大计的“良心活”,就像行医是关系到病人性命安危的“良心活”一样。但是,二者的负面表现十分相象,不少策划人和医生却在背离良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令人心寒。当然,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个中的企业因素。 行医不良容易造成病人过早的命丧黄泉,策划不良同样会令苦心经营数年的企业顷刻之间一命呜呼。所以,医术不精的医生不能急于行医,综合素质不过硬的策划人同样不能忙着为企业做策划,否则最终害了企业,也损伤自己。但是,很多庸医依旧生活得有滋有味,不少“庸策划人”依旧可以凭着什么诸如“十大策划人”之类的 “光环”红光满面。为什么?因为,很多企业没有

4、鉴别力!很多企业家被策划人头上的“光环”迷惑!他们已经双眼迷惑,无法看清策划人!这是策划人热衷于评奖的原因,也是奖项存在的重要原因。 另外,策划不是拍拍脑袋,提交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方案,然后就拍拍屁股走人;策划也不是张口闭口让企业投入巨资搞什么大创意,摆威风!策划就是创造性的整合资源,策划就是要切切实实的为企业的发展着想,为企业做实事,然后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说到底,策划是种“良心活”。策划更需要务实,需要策划人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行业的实际出发,从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总而言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策划才能避免成为“空划”、“假划”,真正在长时间内持续产生效益。 当然,企业做了策划不

5、等于吃了灵丹妙药,立即就能飞黄腾达,也不能说企业做了策划以后就能够“无本万利”或“一劳永逸”!企业家必须有这种清醒的认识,必须努力配合策划方案的实施,否则,再高明的策划也很难产生实际作用。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策划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投入,就像孩子必须每天吃饭才能渐渐长大成人。只是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投入可大可小,但也不能过大或过小,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至于策划界各大奖项的评选,则应该以激励策划人、促进策划业的健康发展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盈利或满足极少一部分人的利益。 总而言之,策划是种“良心活”,这是最根本的观念,每一个策划人,每一个策划机构都需要认

6、识到这一点,并践行这一点。只有这样,策划人才能健康成长,策划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职业精神:策划人必须具有企业家精神 很多策划人在为企业做策划的同时,自己却缺乏企业家精神,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企业家精神,这对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显然是非常不利的,最直接的伤害则是,其策略很难保障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先谈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例如,伟

7、大的企业家、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他们创造的最伟大的“产品”不是收录机,也不是栅条彩色显像管,而是索尼公司和它所代表的一切;沃尔特迪斯尼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木偶奇遇记,也不是白雪公主,甚至不是迪斯尼乐园,而是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及其使观众快乐的超凡能力;萨姆沃尔顿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持之以恒的天天平价”而是沃尔玛公司一个能够以最出色的方式把零售要领变成行动的组织。 企业家精神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具体包括诚信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许多精神元素。但是,“诚信、创新、合作、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四大支柱,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而且,诚信精神必须是第一位的,否则即使具有后三大要素,最终也是枉然

8、,对社会危害无穷。可以说,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基础。 至于策划,其实就是在务实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整合资源”,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品牌策划也是如此。但是如今,一方面,一些策划人的心态越来越浮躁,自我膨胀太过火,俨然把自己当作了“神”,甚至有人公开宣称自己是“神”,十分荒唐;另一方面,一些策划人大耍“小聪明”,做极其短视的策划,不仅有损企业品牌,而且有伤社会风气。我曾经就此打过一个比较极端的比方,即:如果某个新员工一进公司就想让公司员工都知道自己,那么他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脱光衣服在办公楼外转两三圈,这种方法绝对可以让公司员工一天之内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不会有任何人对他产生好感

9、。所以,没有人会真的这样做。但是,却有不少策划人在作类似的策划,这些策划人应该及时反省并避免。 事实上,社会进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真正需要的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策划人,也就是说,是真正具有“诚信、创新、合作、敬业”四种精神元素的策划人。诚信同样是策划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创新、敬业、合作”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确保策划人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创造社会效益。例如,远卓品牌策划公司作为专业的品牌运营商,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 “深谋远虑,成就卓越”的品牌精神,以力保方案能够经得起“时间、利润和社会”的三重考验。相反,若是策划人缺乏诚信,则等于策划人的人品有问题。我有个观点叫“品牌

10、即人品”,没有人品做保障的策划人去做品牌策划,品牌迟早会出现大的问题。这是一个必然,例如,很多虚夸的保健品品牌都倒下了,举不胜举。 当然,作为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策划人,自然不会依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善于组织一个好的团队,并能够形成很强的团队合作,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很敬业,都具备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进取精神,是一个策划人成功塑造一个品牌的关键一环,值得策划人和企业家重视。曾经有一个策划人高调宣称自己许多方案都是自己“一手操办”的,而不需要团队合作,并极力贬低他人。若是果真如其所言,笔者就真的非常佩服其能力之强。但是,即使是真的,人毕竟不是神,早有古语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智者

11、千虑,必有一失”,可见能力再强,“一手操办”也一定不是好事,而且,出于为企业负责的考虑,策划人更应该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以避免出现“一失”。至于贬低他人就更加是个错误,因为,一个真正的策划人不仅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合作伙伴,而且要学会尊重自己的竞争对手。“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这是一句大部分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话,同时又是一句让每个中国人听起来都颇感无奈和惭愧的话,因为,尽管人人都呼吁合作,中国同行间仍然很难合作,甚至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套用这句话,我说,一个策划人是条龙,但是三个不懂合作和尊重的策划人就只能是条虫。面对竞争的全球化,中国的企业要壮大,策划公司自然要壮大,尊重与合作

12、就更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策划人应该具有企业家精神,应该具有大气魄和远见,应该与企业家和企业共成长,为社会负责、为消费者负责、为服务的企业负责、为自己的良知负责,与企业家一同推动企业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最直观的原则:策划需遵循“三光”原则 策划能够带来效益,帮助企业“突围”,其实质是创造性的整合资源。但是,很多策划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时候,却是鼠目寸光,暗藏隐患,一旦时辰已到,就会爆发相应的危机,对企业来说是打击,对社会更是不利。基于此,策划应当遵循“三光”原则,即:眼光原则、阳光原则和X光原则,下面逐一阐释。 其一,眼光原则。策划必须具有前瞻性,也就是说策划人要有“眼光”,要看得远

13、,要看到他人没有看到的,这样才能抢占先机,出奇制胜,反之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整日被琐事缠身,裹足不前。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说得也是这个道理。这一原则很容易理解,很多策划人都在实践中努力遵循这个原则,只是程度存有差异。例如,很多企业没有做品牌战略策划,就忙着请广告公司发布广告,大量资金砸下去之后,可能会有一定的收益,但必然是事倍功半。 其二,阳光原则。这个原则是指策划必须见得着阳光,经得起日光的“曝晒”。换句话说,策划人必须心胸坦荡,不能做昧着良心的策划,亦即策划不能欺诈消费者,不能损害消费者利益,更不能有悖于社会道德和伦理。不容乐观的是,不少策划案都违背了这一

14、原则,现在仍就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年315被曝光的企业,以及其它出现类似危机的企业,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经济效益上的成功,但是其显然是违背了策划的阳光原则。 其三,X光原则。X光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波长在10nm到0.1nm左右,有很大的穿透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科技和医疗等方面。这里借指策划人要有 “掘地三尺”的精神和能力,洞穿问题的本质,或者说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再结合存在的资源进行策划。这样,策划案实施后,才有可能实现釜底抽薪、药到病除的效果,否则必然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例如,某商场做了错误的品牌定位,却热衷于大搞一些不痛不痒的演出活动、促销活动,结果自然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几个月

15、后,依旧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策划的“三光”原则我们很容易理解,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不是一件易事,个中原因很多,有能力的因素,有价值观的因素,有道德的因素,也有诱惑的因素。当然,关键还在于策划人本人,所以,非常希望所有的策划人都能遵循这些原则。 最需重视的技巧:策划要善于“以偏概全” 很多策划都是“以偏概全”,这是一个客观现象。例如,海飞丝的广告主要诉求去屑功能,但是它的功能却不止是去屑一种;海信空调主要宣传自己的变频优势,但是其空调除了变频之外仍然具有其它优势;还有三维钢构以抛出中国钢构价格白皮书为契机,广泛传播自己在价格上的优势,但是其在资质、技术和施工经验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可以说,这

16、些都是“以偏概全”的成功案例,值得策划人借鉴。 但是,策划人为什么不“实事求是”,而要“以偏概全”呢?根本原因不在于策划人,而是在于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喜欢简单,痛恨复杂,而且,一般消费者不相信一种商品有太多的功效或优势。当然,宣传过多的优势,也不利于消费者的记忆。那么,策划人如何才能做好“以偏概全”呢?简单说来有四个关键。 首先,洞察人性是策划人做好“以偏概全”的关键。策划人要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学习,深入思考,以了解人性,了解消费者。而且,所有策划都要从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出发,不能与之相违背。 其次,策划人的“以偏概全”一定要遵循道德标准,不能昧着良心说活。假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种药品在试验过程中只医治好一个病人,策划人却以偏概全的鼓吹,使用这种药品的治愈率是百分之百。这就是不道德的“以偏概全”,必须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金融/商业/投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