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467498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 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 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 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幼儿园预防手足 口病方案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预防手足 口病方案,希望能帮到各位。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 1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针对当前手足口病高发的情况,我校高度重视,制订了鲁庄 中心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 幼儿园负责人为成员的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建立了手足口病 防控工作责任制,由专人负责手足口病的监控报告工作。二、加强宣传:(一

2、)宣传工作要点: 通过晨间谈话、午间活动等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对广大的师幼 开展有关手足口病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幼儿良好的 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与任务。对 于肠道传染多发季节,加强有关不饮生水、不吃过期变质食 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防病从口入”的有关行为的强调至关 重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还利用宣传栏、家长会、告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 每个幼儿家长各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 2育,让家长知道该病可防、可控、可治,了解和掌握相关预防知识,让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共同筑起一道安全保垒!(二)、宣传主要内容: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

3、活、饮食 卫生习惯。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 再食用。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 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 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 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 在阳光下曝晒。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 身的免疫力。三、做好环境整治、消毒工作:1、做到“三清

4、、三灭”:“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 “三灭”,即灭鼠、灭蚊、灭蝇。 32、活动室、午睡室保持良好的通风,无人环境下定期用紫 外线灯消毒;教玩具每天消毒,在含氯 250mg/L 的消毒液中浸 泡 15 分钟或在阳光下暴晒 4 小时以上 ;幼儿个人用品 (茶杯、 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被褥、床垫每周暴晒一 次,每次不少于 4 小时,及时翻动,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 套、枕巾每周洗一次 )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每日对门把 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 以及其它可能触及的物体表面用 5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液 擦拭,作用 15 分钟后用清水擦拭

5、干净。3、加强园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 用水传播途径。四、加强幼儿晨检、午检及幼儿缺勤的追踪调查工作1、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及时掌握幼儿健 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手足口病等疑似症状或传染性疾病 症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送医院检查。2、对缺勤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并进 行跟踪追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园领导报告。3、经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 隔离治疗。4、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 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 方可入园进班复学。 4五、信息报告1、手足口病的报告责任 责任报告单位

6、:鲁庄中心幼儿园 责任报告人:带班教师联小负责人园长2、手足口病报告时限及程序 幼儿园发现手足口病后,应在第一时间向中心学校领导小组 办公室进行初次报告,然后立即填写学校手足口病有关情 况统计表通过电子邮件逐级上报。3、因手足口病而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活动室、午睡室、 盥洗室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可实行复课;因形成污 染源而造成手足口病传染流行,其污染源必须在卫生部门指 导下进行彻底根治处理。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 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为了有效防范手足口病疫情的传 播,确保广大师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根据上级部门 有关要求和我

7、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和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意识,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安全 工作无小事”原则,一刻也不能松懈。 5二、工作目标 要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积极性,做好预防 加强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强化预防措施的落实,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确保传染病不大面 积传染,确保不出现死亡病例,努力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能 力,构建安全、卫生的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三、工作安排(一)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班主任 由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

8、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 校开展手足口病预防工作。(二)加强宣传 要立即传达省市中心学校召开的手足口病防治紧急会议精 神,让广大师生了解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疫情的工作要求以及 预防方法,明白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一种疾病, 克服慌恐紧张心理和侥幸麻痹思想,端正心态,积极应对。 要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墙报、以及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 式将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增 长学生及家长的预防意识,提高他们自我防护能力和战胜手 足口病疫情的信心。 6(三)认真防范1、学校建立晨检制度。重点检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 为特征的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检查时一定要全面,认真做到 “一看、二问

9、、三测、四访、五记”。对于缺课的同学,做好 统计和缺课原因追踪记录。2、学校要重视校园内环境卫生、食堂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 清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内通风换气。3、坚持每天消毒制度。若手足口病疑似病例一旦被卫生部 门确认,立即停课隔离,并立即对教室、桌椅及物品等进行 彻底消毒。4、实行报告人制度。全校实行晨检和报告人制度,每天下 午 4 : 00 向中心学校报告。四、明确责任校长是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全面负责 学校的防疫工作,是学校的主要责任人,班主任负责班级工 作,是班级直接责任人。对工作松懈、措施不力的老师,将 给予通报批评;对出现疫情未及时上报和采取措施不力而造 成严重后

10、果的,将严肃追究责任。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方案 3一、工作目标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控制 手足口病疫情蔓延,降低发病率,严防重大疫情发生。 B 7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法管理,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统 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三、组织机构和专家队伍(一)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吕立君同志任组长, 宗逸农、陈南如、周凤学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八个 工作组:综合协调组组长:陈成员:胡周李楼王(各乡镇卫生院院长)疫情防控组组长:周成员:袁杨屈宋海波刘周医疗救治组组长:冯成员:蔡李宗卫生监督组组长:许成员:李刘健康教育组组长:齐成员:刘胡魏刘流病调查组

11、组长:屈成员:宋段周信息统计组组长:袁成员:屈、周县卫生局成立由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消毒、杀虫、 灭鼠、健康教育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专家指 导组(名单附后),负责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参与制 订、修订防控预案和技术方案;指导重大疫情的处理及危重病 例的救治;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冯县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成员:白县医院工会主席主管护师徐县医院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蔡县医院儿科主任主治医师宗县医院急诊科主任主治医师县卫生局建立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专家组相关 专业人员和县人民医院的儿科、急诊等相关医务人员组成的 手足口病医疗救治专家组 (名单附

12、后),负责全县手足口病特 别是重症病例的救治。疫情现场处置机动队 县卫生局成立由有关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疫情现场处 置机动队(名单附后),负责重大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及现场处置等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电话:县人民医院确定为全县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医院。(二)严格实行防治工作责任制。为确保把防治工作抓紧抓好, 各单位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建立一把手负总责 分管领导为主抓的工作机制,落实专门人员,积极开展防治 工作。四、防控措施(一)严格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全县各类医疗机构、县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发现手足 口病病人后,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

13、网络 直报。(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暴发 疫情后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分析疫情分布和流行 特点,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三)疫情处理。根据疫情信息,查清病人的详细居住地址, 将病家及其四邻和密切接触者家庭以及村庄、单位、居民区 作为处理重点。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病例发生所在地要 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 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 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 ; 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 对于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 1

14、0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1、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严格管理传染源。对于传染源按 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 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 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 村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 措施。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对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 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及疑似病人一定要 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 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 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 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

15、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 童。3、医疗机构要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 (年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图(年版)的要求,着力提高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能力,发现病例及时转诊。要不断总结交流诊 治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避免发生死亡病例。同时,积 极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好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和 各种标本采集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科工作,落实 11预检分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皮疹病例专门诊室,同时加强医 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 导致严重后果。4、完善诊疗记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要建立、 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各医院的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 认真填写,必须要有详细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以 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5、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以广播、电视、 报纸、网络、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形式,正面介绍肠道传染病 的防病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 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