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新课改中我学到的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46665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新课改中我学到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新课改中我学到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新课改中我学到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新课改中我学到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新课改中我学到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新课改”中我学到的 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文学家韩愈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我曾经倒背如流,自以为理解了其中涵义。而当我真正的成为了一名老师,才明白其中包含着深入的教育思想。在“传道”“授业”“解惑”这几项中韩愈把“传道”放在了最前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是老师最先需要授予学生的。两千多年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人们发觉最好的学习方法,确实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刚刚成为老师的我就迎来了“小组合作”教学改革,这种教学形式旨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到达以学为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了一年的懵明白、彷徨、探究,学校把这种教学方式定名为“差异习惯性教

2、学”,而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学会了非常多,成长了非常多:(一)紧跟前辈老师的步伐,多思多想。我刚参加工作时就任教八年级初二的历史课,教材的难度要深非常多,而“菜鸟”一只的我,什么都不会,因此开场跟着前辈蹒跚学走路。我还记得所做的第一件事确实是把老式的教学形式抛开,走向了学生。一年以来,我在探究着向前迈进,遇到难题,多开动脑筋,想方法如何去处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为此,多请教前辈老师,多咨询多学,多思多想。我们通过讨论,把“预习提纲”改成“自主学习提纲”,设计提纲咨询题是尽量要简单一些,让学生以此为跳板认真读书,本人处理根底知识点。而合作题尽量少一些,要表达合作精神,还要留意培养学

3、生才能。我至今还有印象的一课建立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课的内容特别多,难理解,我同组的前辈郭玉萍老师给了我非常大协助,我没共同研究教材最后制定了一套新的方案,学生自主学习四个会议内容,老师用合作题穿线,拓展时巧妙地设计了四步走“走什么路,如何走,能够走,要接着坚持走”只是线索成型了。今后我还要接着向其他老师学习,同时构成本人的 (二)自主学习的新看法。通过了一年的学习、探究。我对自主学习有了新看法:首先,自主学习不是本人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走出“放不开”的误区,同时留意自主学习不是要老师“大撒把”,“授业”也是老师的职责。只不过有些根底知识能够不用再“授”,拓展的知识一定要有老师“授业”。其次

4、,自主学习,要教会学生倾听。课堂闹闹哄哄,去止不住是我不断以来的困扰,每个小组展示时一定要学生倾听,课堂纪律要保证,这时量化加分就派上了用场,我在课堂上尝试了几次,有的效果明显,有些却产生了分歧,通过反思,我发觉老师的评价标准要一致,要细化,要公平合理,今后在这方面要多努力。再次,自主学习要表达历史学科的特点。“一堂好的历史课,首先要是历史课,其次要是一堂有特色的历史课,最后要是一堂有特色的成功的历史课。新课改并不是”形似“就能够,要”神似“才是关键。”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历史学科只是线索,要学生能学会用历史思维去学习历史,分析咨询题。(三)“差异习惯性教学”要兼顾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差异。世界上

5、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老师常常希望学生都一样,一样的听话,一样的勤奋,一样的好学,甚至有一样的根底、一样的智能、一样的思维方式如此最便于进展整齐划一的教育。惋惜,学生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用简单的、统一的方法教授有明显差异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们学校采取了青年老师导师制的爱心谈话活动,经常和学困生谈话理解他们知识掌握情况,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及时发觉咨询题处理咨询题。这就要灵敏运用老师的“解惑”职责了。非常多学生学习的惰性,不会勤思多咨询,因此“山不就我,我来就山”,我来“提咨询”,让学生“解惑”,引导他们多思。多思自然会多咨询。而学优生能够鼓舞他们解答,培养才能。在课程设计上我们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提纲后参加了各小组质疑的环节,为了检验各小组自主学习的成果先小组间交流提咨询,再老师检验,师生互动。因此在咨询题的设计上今后还要加大力度,多多研究。仅一年的探究、学习新课改是不够的,闭门造车永远没有进步,新课改需要集体的智慧,新课改需要全新的理念和灵敏多样的方法。我要不怕摔跤,不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本人,积累经历,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