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水处理工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466061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性水处理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放射性水处理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放射性水处理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放射性水处理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射性水处理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性水处理工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射性水处理工艺、离子交换工艺离子交换技术在PWF一回路的补给水制备、冷却剂净化、废水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二回 路系统中,还用来处理凝结水和蒸汽发生器的排污水。最常用的有机合成离子交换树脂(又称骨架)是由苯乙烯与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聚合体骨架上引进各种基团,即得到不同性能的离子交换树脂,其中强酸与强碱树脂已在核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1离子交换过程若将含合有B离子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通过结构为R-A型树脂床,则有下面离子交换过程:R A BR B A其中,R为不溶性树脂本体;A为交换基团中能够发生交换作用的离子;B为溶液中的交换离子2、净化效率与去污因子净化效率与去污因

2、子用以衡量离子交换树脂床的功效。净化效率:流经树脂床后,溶液中核素被去除的份额:Ci C2100G 100式中,Ci、C2分别为树脂床进出口溶液中的核素浓度,或进出口料液的比放射性。去污因子DF树脂床进出口料液中特定核素的浓度或放射性强度之比:c1DF C2(虽然人们常用DF 表示离子交换系统的性能,但在核电厂中树脂饱和常常不是决定树脂更换的主 要因素,而决定因素往往是树脂床的辐射剂量过大或树脂层压降过高。)3、放射性核素的离子交换过程一般了解。(废水处理系统中,设置离子交换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去除微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带硼运行反应 堆中,离子交换过程往往是在含有常量浓度的阳离子(如,Li+、NH

3、4+ )和阴离子(如,硼酸离子)溶液中进行的。)4、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一般了解。(在树脂达到饱和(或失效)后,需进行再生,将已交换上去的杂质离子洗脱,并代之以新的H+或0H离子,使之重新获得离子交换能力。常用的再生方法是化学药剂法,又称酸、碱再生法。再生 实际上是交换过程的逆过程,如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反应为:R SO3MHNO3 r SO3H m N03另外,为防止PWF一回路不锈钢材料的氯离子应力腐蚀,阴树脂宜用硝酸再生。)5、废水处理水质较纯净、放射性水平较低的废水可以直接用离子交换法处理;而放射性水平较高的废水则需先经蒸发、冷凝及冷却,而后再用离子交换处理二、蒸发工艺蒸发是处理放射性废

4、水的主要手段。蒸发是通过加热方法使溶剂沸腾,从而使挥发性与非挥发性溶质分离的方法。经过蒸发,放射性废水大部分转化成干净的二次蒸汽冷凝液,可以排放或复用,浓缩液可以进行固化处理。蒸发对于非挥发性核素的去除效率很高, 但成本较高,多数情况下仅限于处理放射性较高的废水。 蒸发单元一般由预热器、蒸发器、雾沫去除器、冷凝器构成。典型蒸发装置:U型管卧式蒸发器。三、超细过滤工艺对过滤介质的基本要求,除截留粒度(或称过滤精度)外,还有:足够的强度、耐腐蚀性和辐照稳定性、具有足够的过滤杂质负荷量、易于再生、运行阻力小、制造方便、价格低廉等。典型过滤介质:烧结微孔过滤介质、磁过滤器。四、膜分离工艺反渗透与电渗析

5、法都属于膜分离工艺(或称隔膜分离技术)。该技术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它们多用于常温水处理,设备紧凑简单、效率高、运行方便,在工业废水净化、海水淡化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还有一些燃料电池技术与此技术有一定关系。现在,在放射性废水处理方面也已得到应用。美国已将反渗透工艺列入水冷堆废水处理的标准设计,而电渗析工艺也在一些核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反渗透的基本原理:用一种能令水透过而不让溶质通过的薄膜,将两种浓度不同的溶液隔开,稀溶液中的水会透过薄膜而进入浓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渗透现象,两侧液面的静压差称为渗透压。如果在浓溶液臆测加上超过渗透压的压力,就会产生渗透的反过程,浓溶液的水透过半透膜进入稀溶液,此即反渗透。电渗析法则是将两块电极放入水溶液中,通以直流电,在两极间分别放入只让阳离子(近阴极处)与只让阴离子通过(近阳极处)的选择性离子透过膜,则水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在电场作用下向阳、 阴电极迁移。将浓室与淡室的水分别引出即得到浓水与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