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46077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谈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谈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谈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谈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通知(豫政200975号)各省辖市、重点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纺织工业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增加劳动就业和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产业之一。制定实施规划,对于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10号)精神,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纺织工业结构升级,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强省和具有国

2、际竞争力的纺织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各省辖市要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按照规划确定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省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分工和工作要求,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实施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九年九月五日河南省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纺织工业是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加快纺织工业发展,对于繁荣城乡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劳动就业和扩大产品出口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快河南纺织工业结构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结合国务院关于印发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10号)和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本

3、规划作为2009-2012年产业调整振兴的实施方案,并为2020年前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一)产业现状近年来,我省发挥自身优势,纺织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8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188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倍,从2003年全国第九位上升到第六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6.8亿元,年均增速44.8%,高出全国17.2个百分点;纱和化纤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3和第5位,其中针织纱线产量占全国的1/3,是我国最大的针织纱线生产基地;服装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6.1%,比2000年提高9个百分点;以裤业为特色的郑州服装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0

4、0亿元,以针织内衣为特色的安阳针织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新野、尉氏、新密、扶沟、虞城等一批特色园区初具规模。河南纺织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呈现前大后小的特征;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创新型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体系发展滞后,对行业持续发展造成影响;产业集群处于萌芽和初级阶段,集聚程度不高。(二)发展趋势1.国际纺织工业发展趋势。(1)金融危机难以改变纺织行业持续增长的趋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消费需求下降,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暂时面临困难,但长期增长趋势不会改变。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纺织纤维消费的年均增幅超

5、过3%,2000-2007年达到了4.9%,均高于同期全球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长期而言,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调整恢复以及新兴实体产业发展壮大,世界纤维消费量仍将保持年均4%左右的增长。(2)纺织工业的核心竞争将集中在技术进步和创新上。随着纺织服装制造能力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传统纺织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对纺织品服装全球市场份额的影响力逐步下降;以信息化带动为手段,以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为特征的新型纺织工业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产业竞争优势更多体现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可再生原料、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技术的开发应用水平上。(3)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纺

6、织品、品牌和营销渠道等领域优势明显,占据着全球垂直分工的高端和主动地位,并采用设置技术型壁垒、反倾销、特保等手段实施贸易保护,维护其产业利益。同时,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形成较大竞争压力。(4)我国纺织工业仍将保持国际竞争优势。首先,我国劳动力价格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国内纺织产业的梯度转移也将有效延续我国纺织行业的成本优势;其次,我国完整的纺织品服装产业链、发达的工业配套体系等优势突出,在短期内难以被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替代和超越;第三,单纯的价格优势并不足以改变价值链高端需求的选择,我国纺织工业在产品品种、质量和快速响应方面具备综合优势,在

7、国际市场赢得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市场口碑。2.国内纺织工业发展趋势。(1)国内纤维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000-2008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从7.5公斤增加到15.5公斤,但与发达国家30-40公斤的纤维消费量相比增长潜力很大。传统的服装、家用纺织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人均衣着类消费将继续保持13%以上的增长。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前景广阔,土工合成材料、医卫用纺织品、车用纺织品、农用纺织品等产品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2)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层次化日益明显。总体看,消费群体对产品的品位、舒适性、功能性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符合流行趋势、个性化、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产品在大中型城市的需求持续

8、扩大,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对品质好、价格适中、款式新颖的产品需求不断增长。需求的多样化和层次化为设计研发能力强、具有品牌和渠道优势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也给产品质量好、成本控制能力强、专业市场渠道畅通的企业创造了增长空间。(3)纺织工业的升级转型趋势明显。我国纺织工业已经进入战略转型期,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成为推动结构升级,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纺织新型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等高新技术纺织品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专业性物流、市场、公共服务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与拉动作用日趋显著。(4)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为保持和提升竞争力,产

9、业发展以高技术含量产品和高附加值环节为重点,中低端生产环节加快向加工质量好、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成为与东部地区优势互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进行合理分工,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合理选择。(三)河南省发展纺织工业的基本判断我省纺织工业属于“三有一机”产业。一是有潜力、成长性好。纺织工业产品是终端消费品,也是必需品,市场稳定且空间巨大,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国外、国内消费需求和产业需求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河南众多人口形成的对纺织品服装潜在的庞大消费市场,都将成为拉动我省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二是有优势。河南纺织工业在国内、国际均具有比较优势,并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第一有产业基础,河南棉纺能力达到1

10、500万锭,位居国内第三位,拥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针织服装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第二原材料、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优势突出,河南是近1亿人口的大省,劳动力供给和低成本优势将长期存在,棉花资源丰富,土地和电力供应相对充足,发展纺织工业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第三有地理区位优势,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既在辐射国内市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又与东部纺织强省相邻,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具有有利条件。因此,只要解决了自身问题,产业竞争力就会大幅提高。三是有全局性意义。纺织工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从棉花等原材料开始一直延伸到服装产

11、业,横向与化纤产品密切相关,是扩充就业的主渠道,对于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四是当前纺织产业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河南具有承接转移的良好基础,面临着难得机遇。我省纺织产业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产业链短,棉纺织发展较快,但印染和服装行业发展较慢,产业体系不完整,形不成综合优势。二是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导致产品档次不高,难以适应消费升级要求。三是缺少专业市场,网络不完善,专业物流体系欠发达。四是缺乏品牌和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和带动能力不强。总体来看,加快纺织工业发展对于优化河南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符合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性高的产

12、业选择要求,应该把纺织工业作为我省战略支撑产业来培育发展,引导、支持其做大做强,力争做成中国纺织工业强省和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并努力在全球纺织工业领域占一席之地。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战略定位把纺织工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产业,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工业强省。(二)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挥优势、优化结构、技术引领、龙头带动、集聚发展、扩大就业”的总体要求,以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为主线,紧紧依托内需市场,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突出发展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业,改造提升棉纺织和化纤等传统产业,高起

13、点适度发展印染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强化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发展特色中小企业,提升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市场体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三)主要原则1.突出健全产业体系。明确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中下游产业发展,形成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等完整的链条,逐步形成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突出产业技术进步。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并重,大力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纺织工业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产品开发要重视高端,兼顾中低端,做到“高、中、低”相结

14、合,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3.突出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以集聚发展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引导纺织工业向原料产地和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集中,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区发展,着力在全省培育几个大的纺织基地。4.突出品牌企业带动。要重视打造品牌产品,也要抓好一般产品发展。坚持引进贴牌和自主培育相结合,鼓励自创品牌,也不放弃为知名企业贴牌生产。着力扶持本省骨干企业,同时也要大力引进知名度高、具有龙头作用的纺织服装企业。5.突出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举办高水平商品服装交易会,形成全国有影响的纺织服装交易平台。推动纺织及配套产业发展,打造全国性的纺织服装采购平台和高效先进的纺织品服装物流中心。加大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

15、才的培养,积极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打造纺织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6.突出承接产业转移。在加强本地产业培育和扶持的同时,善于创抓机遇,把握机会,积极主动引进沿海、国外高端龙头企业、名牌企业,并与物流企业、经销企业加强合作,通过大招商来促进纺织产业的大发展。(四)发展目标全面融入国内和全球供应链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品品种质量显著改善。到2020年,现代纺织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成为以科技和品牌为引领的纺织工业强省。1.产业规模。2012年,全省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50亿元,年均增长16%。2015年,全省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00亿元,年均增长15%。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2.产业结构。2012年,服装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纺织工业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棉纺织、化纤行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终端纺织品规模迅速扩大,印染等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完整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15年,服装工业比重提高到25%以上,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形成特色和优势。2020年,服装工业比重提高到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