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46054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五十五中20182019十年度第二学期月考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 铁制工具B. 曲辕犁C. 风力水车D. 石刀石斧【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可知此应为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的较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选D。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

2、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重农”的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精耕细作”的特点D. “不误农时”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反映的是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属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重农”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天气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D项是指

3、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分析理解。3.董熠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浮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A. 封闭性B. 分散性C. 连续性D. 脆弱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到“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

4、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等信息足以证明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其它的几个特性均与材料的意思不相符合。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们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当今的高考试题选项的区分度一般较小,备选项中的陷阱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当剩下两个选项无法选择时,就要比较每一个选项之间的的关系了。因为目前现行的每一道选择题都是最佳选择题。例如,选项与选项之间是否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否是因果关系,是否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等。4.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

5、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只漆杯最有可能出自A. 家庭手工业B. 田庄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材料中这一汉代漆杯底部刻有六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的名字,可知这一漆杯的制作工序复杂,生产追求工艺精美,不计成本,还受官员监督,由此可判断这只漆杯出自官营手工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产品不可能有七位监督人的名字,排除ABC。5. 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B. 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生产C. 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D.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

6、,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由于官营手工业的封闭性,其地位在明代被民营手工业超越,B项错误。ACD项均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6.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D. 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小部分进入流通领域。官营手工业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

7、私用的物品,产品不可能进入流通领域。民营手工业以赢利为目的,产品完全进入流通领域,可知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A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官营手工业7.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 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 物流通畅的草市C.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 市长监管的夜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汉”“长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九市”是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地区,故A项正确;草市属于民间集市,出现于魏

8、晋南北朝时期,故B项错误;商业市镇兴起于明清时期,故C项排除;夜市唐朝时期才开始出现,故D项错误。【点睛】“东汉”“长安”是解题的关键。8.“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A. 商代B. 汉代C. 唐代D. 宋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出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店铺可以随处可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北宋开始,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故D项正确;唐代之前,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市、坊严格分开,故ABC项排除。9.“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有利于

9、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 “丝绸之路”的产生主要体现古代中国的棉纺织业成就C. 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丝路商贸繁荣D.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外界的经济交流,故A项正确;丝绸之路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丝织品与瓷器的发展水平,故B项错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汉朝时期丝绸之路主要输送丝绸,称为“瓷路”的说法有误,故D项错误。10.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10、C.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D.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答案】C【解析】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对这些荒地进行分配,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均田制下露田为国有土地,不得买卖,桑田可世代相传,但限制买卖,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农民不但需向国家缴纳赋税还得服兵役徭役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11.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有合理的一面B. 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

11、展规律C. 这一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D. 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有合理的一面,同时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2.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

12、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B. 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C. 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D. “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海禁问题。“海禁”并未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不能选B。民间贸易并非,官方对外贸易也不是十分发达,不能选C。“禁海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而不是在于与民争利,不能选D。材料中的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意在强调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的地位是很低的,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地位而已,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

13、抑商”和“海禁”政策“禁海令”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13.1522年,某国王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褒奖生还的18位勇士“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主要原因是他们A. 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B. 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C. 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D. 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答案】B【解析】由材料的时间信息“1522年”

14、“地球仪”“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等可知,这是因为他们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B项正确;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和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是达伽马,故AC项错误;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是哥伦布,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目的时间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14.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 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B. 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C. 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

15、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属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其他三个选项均是符合题意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15.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最大意义。所以“分水岭”的含义是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6.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