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456127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txt会计说:“你晚点来领工资吧,我这没零钱。”你看得出我擦了粉 吗?虽然你身上喷了古龙水,但我还是能隐约闻到一股人渣味儿。既宅又腐,前途未卜。既 宅又腐,前途未卜。你被打胎后是怎么从垃圾桶里逃出来的?史上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门。 不可否认,马赛克是这个世纪阻碍人类裸体艺术进步最大的障碍! “医儒不分家”,是中国古 代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夫子,大都略通岐黄之道;而悬壶济世的老郎中, 也会附庸风雅子曰诗云一把。在宋代,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理念深入人心,济 世救民成为读书人的两大抱负。至此便出现了 “儒医”之名。朱肱、许叔微、李时珍等都曾 习举子业,

2、而王安石、苏轼、沈括等一大批文坛巨匠,医学功底也十分了不得。因此,书生 气很重的古代良医们,常常将中医学的很多知识,用一种非常浪漫写意的方式表达出来,其 构思之奇特,用词之精巧,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下面以隐名、谜语、对联、诗歌、戏剧、小 说为例,来看看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一、隐名中的中医所谓隐名,就是利用双关、借代、析字、藏字等手法,将意思显示在言外,须经分析解 释才能明白。中医、中药的隐名,实际上是一种秘密传递中医、中药信息的方法,其意思表 达隐晦曲折。中药隐名,起源很早。唐代元和年间,西蜀有位叫梅彪的文人,撰石药尔雅 “所集诸药隐名,以粟、黍、蒿、麦、豆为五牙”。(明?李如一水南翰记)不知

3、道梅彪集 药,何以隐名?也许是保密,也许是故弄玄虚。而明清一些江湖医生将中药隐名,“不过是市 语暗号,欺侮生人”。(明人小说生绡剪第九回)但虽然如此,他们所作的隐名,也真是 挖空心思,颇有文化气息。如:恋绨袍(陈皮、苦相思(黄边)、洗肠居士(大黄)、川破腹 (泽泻)、觅封侯(远志)、兵变黄袍(牡丹皮)、药百喈(甘草)、醉渊明(甘菊)、草曾子(人 参)等。有些中药隐名,大概是为防止病家对不雅药物随意联想而设,比如:金汁、人中白、人 中黄、五灵脂、蚕沙、血余炭等。这些药物,要么是从人或动物的尿液、粪便中提取的,要 么就是毛发指甲的制成品。这些不雅药物如果不用隐名,那病家知道药物的来头,恐怕就没 有

4、人敢下口。为避不雅联想,不知哪位高人稍加变通,略施笔墨,便让此良药得以流传,并 进而成为药物的正名。可见,“美其名曰”的事情有时候也是可取的。有些药物隐名是为了提高疗效,而用隐名来防止病人“知情”。据说过去天津有一位叫陈 方舟的医生,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位富商得了重病,陈方舟医生给他开了个药方,要他连服三剂以后再来复诊。商人服 完三剂以后,觉得病症仍然没有好转,于是另请名医施今墨先生为他治病。施老先生诊脉以 后,又看了看陈方舟医生开的药方,只见药方上写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于 是告诉富商可以仍按此方连续服用。但是,富商连说不行,硬要施老另开处方。施今墨发现 眼下无法说服富商

5、,只好挥毫写下这样一张药方:“鬼益、杨枪、松腴、国老疽商人高兴地 走了。富商按施今墨的嘱咐,连服了二十剂以后,病果然好了。于是,富商携厚礼向施老致 谢,施老却要他去感谢陈方舟医生。富商不解,施老告诉富商,他所开的处方,实际上就是 陈方舟医生开的处方,只是换了一个说法并增加较多的剂数而已。施老处方上的“鬼益”就 是“人参”,“杨枪”就是“白术”,“松腴”就是“茯苓”,“国老”就是“甘草”。这四味药俗 称“四君子汤”,是用来补气的。商人一听恍然大悟。施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掌握患者的心理,通过变换药名,使他能够好好地配合医 生的药物治疗。二、谜语中的中医谜语是用某一事物或某一诗句、成语或文字为谜

6、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其特征 的方法作谜面,供人猜测。谜语原是民间口头文学,后也成为文人游戏。中药设谜,不乏精 彩之作。比如从下列一些谜面,分别打一中药:故乡、异国、牧童、九死一生、三九时节、包龙图、昭君出塞、天女散花、长生不老、 病入膏肓、他乡遇故知、一江春水向东流、春眠不觉晓、春常在、断肢再植、老实忠厚、黑 色丸子、偷梁换柱、莫用小人。对这些谜面,猜谜的如果不费点心思,如果对中医没点造诣,是很难想到这些谜底的, 但稍加点拨,就会恍然大悟。这些谜面所对应的谜底是:故乡一一熟地;异国一一生地;牧童一一牵牛子;九死一生一一独活;三九时节一一天 冬;包龙图一一首乌;昭君出塞一一王不留行;天女

7、散花一一降香;长生不老一一万年青; 病入膏肓一一没药;他乡遇故知一一一见喜;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一通大海;春眠不觉晓一一 安息香;春常在一一四季青;断肢再植一一骨碎补;老实忠厚一一厚朴;黑色丸子一一乌药; 偷梁换柱一一木贼;莫用小人一一使君子。这种娱乐情性的形式,大家喜闻乐见,对中医中药知识的普及也大有裨益。三、对联中的中医对联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医家乐于花番工夫,巧 心立对,意在广告效应,使南北过客,一看便知这家主人是悬壶济世的,那家主人是设堂卖 药的。从对联所反映的中医药内容来看,对联的类型各色各样,比如:1. 点出经营医药事业的对联。某镇“万春堂”药店,已有5

8、0多年历史,这家后人至今仍 沿用原大门联,年年书写,一如既往:万里晴光闲采药;春风夜月静烧丹。此联用鹤顶格,造句自然,虚实结合,点出“万春堂,恰到好处。诗情画意,令人如沐 春风。2. 显示高明医术的对联。有一医生曾从事他业兼当父亲助手行医二十余载,略知其父亲 医术眉目,其父去世后,家业及医验亟待继承与整理。名流高士劝其弃俗业而学医,并勉一 联:庆生全凭三指脉;寿延不属五阎王。此联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前后呼应,上下相扣,不乏哲理又气势磅礴,意境浪漫又情 理高雅。显示了敢从鬼门关救人、敢与阎王争高下的大气概,表露了作者对学医者之厚望。 作者出语不凡,非文医兼通者而不可得。从对联的艺术形式看,构成对

9、联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比如:1 .有拆开语词使用镶嵌格的对联。闻名中外的“草席之乡”鄞州古林镇的“仙壶堂药店”, 店内精选川广地道药材,聘请名医坐堂应诊,生意十分红火。该店的楹联是:仙曰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对联使用了镶嵌的修辞格,文化味浓。作者将店名“仙壶堂”中的“仙壶”二字拆开, 分别嵌入上下联的开头。使意思“暗入无路山”,然而明眼人却能“心知有花处”。被隐藏的 店名一经点破,顿时就会令人拍案叫绝。2.有铺排药名使用双关手法的对联。四川内江仁和堂老铺门旁悬挂一副隶书木刻金字楹 联: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怀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对联铺排10味中药,巧用双关。对联表面上是表达“迎、送”人和

10、物的意思,而深层里 却是10味中药的简称。巧妙设联,甚为有趣。这10味中药是: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 娘子、一见喜、淮山(怀山)、牵牛子、甘草(国老)、使君子、千年健。四、诗词中的中医诗词自诗经以来,伴随中国历史,洋洋洒洒五千年,其中涉及医药的亦蔚为壮观。古人作诗有隐药名者,如李在躬支颐集中有首山居即事:“三径慵锄芜秽(生地),数株榴火自鲜妍(红花)。露滋时滴岩中乳(石膏),雨过长流涧底泉(泽泻)。闲草文词成小帙(藁本),静披经传见名贤(使君子)。渴呼童子烹新茗(小儿茶),倦倚薰笼炷篆烟(安息香)。为多研常讶减(缩砂),窗因懒补半嫌穿(破故纸)。欲医衰病求方少(没药),未就残诗得句连(续断)

11、。为爱醪千顷碧(空青),频频搔首向遥天(连翘)。”(清?褚人获坚瓠集癸集)我想,只要略具备中药和古典文学常识的人,读了这首诗,是会感到别有一番情趣的。又如唐诗中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仔细推敲,你也会发现这其中竟然也隐藏了四味中药。第一 句暗指当归;第二句为白头翁;第三句为人参(儿童不识此人,觉得此人陌生一一人生。“人 生,与“人参,谐音;也有人把“参,作“参商,之“参,解,此解似较牵强;)第四句解为 出生之地,出生之地可以简称“生地”这正好与中药的“生地”同音同形。揭开这个谜底之 后,人们常会恍然大悟,原来中药

12、的名字也可以这样一种写意的方式出现。古往今来,最擅长以药作诗的当推宋人陈亚。陈亚是扬州人,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 陈亚颇为幽默,被称为“滑稽之雄。他有一百多首药名诗广为传颂。如“风月前湖近,轩窗 半夏凉”、“无雨若还过半夏,和师晒作葫芦杷”(赠祈雨僧),皆脍炙人口。又如陈亚的药 名诗生查子?闺情三首:其一: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 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其二:小院雨余凉,石竹生风砌。罗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 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其三: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相思,必拨朱 弦

13、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显然,这三首生查子深沉婉约,都称得上是绝妙好词。陈亚曾自道:“药名用于诗, 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1)这可以 说是他对写药名诗的经验总结。除了在药物的名称上铆足心思,穴位名也被人编撰成很有特色的诗。上海中医药大学教 授潘朝曦先生精于此道,现摘其穴位诗赞医道于此:习医虽未到京门,府舍关门竟有成。神道已赢众口赞,天池太乙正攀登。诗中“京门”指专门的学府,“府舍”此处指家中,“关门”指闭门自学,“神道”借指医 术高,“天池”、“太乙”借指医学的高妙境界。这几个都是穴位名称,列于诗中,竟也将作者 自学成才的豪情壮志抒发得淋漓尽

14、致。五、戏曲中的中医戏曲的大量出现,主要在元代。戏曲这种文艺形式大量反映君臣将相,士农工商,才子 佳人,神仙鬼怪自然少不了医药元素,或许没有专门剧情,但巧妙安排穿插其中的,委 实不少,比如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桂枝儿中的一段: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 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 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这一段将14味中药很巧妙的安插于字里行间,读来确实玩味无穷。这14味中药是:枳 实、地骨皮、威灵

15、仙、细辛、厚朴、故纸、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 天南星等。六、小说中的中医小说是以描写人物和场景见长的一种文学样式。有些作家也常常会把中医中药用来描写。常言道:人间最苦是相思,此病难用药石医。明清之际的作家周清源,在西湖二集第十 二卷中,就用了几十味中药名,来描写一位小姐几乎病入膏肓的相思病:这小姐生得面如红花,眉如青黛,并不用皂角擦洗,天花粉敷面,黑簇簇的云鬓何首乌, 狭窄窄的金莲香白芷,轻盈盈的一捻三棱腰。头上戴几朵颤巍巍的金银花,衣上系一条大黄 紫菀的鸳鸯绦,滑石作肌,沉香作体,上有那豆蔻含饴,朱砂表色,正是十七岁当归之年。 怎奈得这一位使君子、聪明的远志,隔窗诗句酬

16、和,拨动了一点桃仁之念,禁不住羌活起来 怎知这秀才心性芡实,便就一味麦门冬,急切里做了王不留行,过了百部看了那写诗句 的藁本,心心念念的相思子,好一似蒺藜刺体,全蝎钩身。渐渐的病得川芎,只得背着母亲, 暗地里吞乌药丸子。总之,医相思没药,谁人肯传与槟郎这一段里有中药:红花、青黛、皂角、天花粉、何首乌、香白芷、三棱、金银花、大黄、 紫菀、滑石、沉香、豆蔻、朱砂、当归、使君子、远志、桃仁、羌活、芡实、麦门冬、王不 留行、百部、藁本、相思子、蒺藜、全蝎、川芎、乌药、没药、槟榔,这种描写妙趣横生, 令人忍俊不禁。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用中药名写了一首诗,来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 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