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454895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设计集 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 ,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培养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能力培养: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

2、察和分析、表达。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等。 四、教材重点: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材难点: 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 六、教学进度表。 初三级语文科进度表科任老师:吴小进 2004.2 周 内容 课时数 1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和经验谈骨气 5 2 想和做哨子灰姑娘的时钟 3 第一单元作文 检测 4 怀疑与学问发问的精神 4 5 论求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4 6 事物的正确答案一止一个第二单元作文检测 5 7

3、 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 6 8 满井游记峡江寺飞泉亭记 4 9 诗词五首第五单元作文检测 6 10 复习中考 11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短文两篇 5 12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4 13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第三单元作文检测 5 14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 6 15 麦琪的礼物范进中举 4 16 不朽的失眠第四单元作文 检测 5 17 二章岳阳楼记 6 18 越巫三则 4 19 诗词五首第六单元作文检测 5 20 复习检测 21 复习期考 22 期考 1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江泽民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共产党八十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2、理解有关议论文

4、的基本知识。 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逻辑思维强的论述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共产党八十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逻辑思维强的论述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概括性非常强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阅读议论文的阅读 2、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议论文的阅读 2、了解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生阅读议论文的阅读,完成下面问题。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2、论点是作者对 ,是议论文的。 3、论据是 ,有 和 两种基本形式。 4、论证是 和 ,是 和 之间的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 、 、 、 。论

5、证方式常见的有 、 、 三种。 5、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 、 、 。 6、议论文的语言主要特点是 、 。 二、引入新课: 学习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这篇文章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节选部分。讲话全文共四个部分。本文是第一部分。此次讲话具有重大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前提下提出的,是党建工作的新目标,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党建的伟大纲领。在世纪之交,为中国的改革道路指明了方向。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三、讲授新课: 导读,整体感知。 1、课文开头指出:人民总是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

6、导自己前进的真理。按照作者的观点,1840年以后的中国近代史表现中国人民最终找到的真理是什么? 2、课文中写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是哪些自然段?用双竖线划分出两个层次。 3、课文中精炼地概括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基本经验的是第 自然段,这一段总领下文第 至 自然段,其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课末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学习本文准确、严谨、逻辑性强的论述语言。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逻辑思维强的论述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有哪些?取得了哪些基本经验? 二、引入新

7、课:重点讲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三、讲授新课: (一)阅读第七自然段。 1、解释词语。 峥嵘 逶迤 磅礴 雄浑 积贫积弱 2、本段话运用什么事实证明了什么论点? 3、本段话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4、最后一句的“这 ”指代什么?本句中的“最基本最重要”能否删除?为什么? 练习中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及语言特点的知识。 (二)了解全文结构,掌握议论文的结构知识。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掌握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江泽民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指什么? 二、引入新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三、

8、讲授新课: (一)阅读课文倒数第3段,完成下列问题。 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2、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血肉联系”比喻什么? 4、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什么? (二)写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在选文相应的括号内填入下列词语。崭露头脚 焕然一新 截然不同 应运而生 2、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是什么? 3、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4、选文中加点的字“此”指什么? 5、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冲破”改为“冲过”好不好?为什么? 6、后一段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参考答案:1、崭露

9、头脚、应运而生、 截然不同、焕然一新。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3、对比论证。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不好。“冲破”指难关上的某一段被突破,突出了革命力量的势不可挡;“冲过”不能准确地表达这种意思。6、对比论证。 2 谈骨气 吴晗 教学要求: 1、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2、议论文中的记叙。 3、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议论文中的记叙。 教学难点:议论文中的记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通读全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 二、引入新课:

10、揭示新课,解释题目。 题目揭示了议论的范围内容。 作者是吴晗,历史学家。 三、讲授新课: (一)简介时代背景。 (教学用书P8) (二)学生主朗读全文,完成练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2、本文的结构是什么? 3、文中引用孟子的话对“骨气”的含义作了阐释,这句话是哪一句? 4、概括本文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练习考查了论点、结构、表达方式等内容。 板书: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理解“阅读提示”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复述三个小故事。 二、引入新课: 这节课主要分析课文内容,重点掌握

11、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三、讲授新课: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开头提出论点,其作用是什么? 2、引用孟子的话起什么作用? 3、“我们中国人”中“我们”或“中国人”能否删掉?为什么? (二)学习么二部分。 1、文天祥的事例从什么角度证明了论点? 2、穷人的事例从什么角度证明了论点? 3、写出穷人事例的六要素。 4、闻一多的从什么角度证明了论点? 5、“的高度赞扬了他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 6、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练习主要考查了议论文的记叙的运用的知识和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课末练习一、二、三题。 3

12、 想和做 胡绳 教学要求: 1、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2、理解本文的结构。 3、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议论文的论点的提出方式。 二、引入新课:解释题目。并列短语,强调了想和做的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释词: 滔滔不绝 埋头苦干 投机取巧 劳而无力 (二)初读课文: 1、给课文分段,写出提纲。 2、课文第1段(A详写B略写)了只会 , 而不会 的表现,对这种人作者的态度是 ;第2段(A详写B略写)了

13、只会 ,而不会 的表现,对这种人作者的态度是 。 3、课文中区别“人”与“牛马”的不同的关键词语是:人会 ,牛马只会 ;其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叫 。 4、文章第 段归纳了中心论点,是 。 5、文中有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这句话是 。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课末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是 。 二、引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讲授新课: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在第1段中,如果只保留“空想”这个词而把“凭空”一词和“空话”中的“空”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