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454253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正常、异常心理活动在社会人群中永远并存;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精神障碍群体少,占13.47% ;不全是异常的;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变态心理学对象变态心理学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预后第二单元学科科史、心理异 常 早期关 注变态心理学发端: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心理是脑的功能”雏形自然科学的出现,再一次把心理异常现象与大脑功能联系在一起,促使用唯物思 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心理异 常 现代说 明1、精神分 析基本命 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是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推断 力比多:心理活动

2、的动力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人格:本我、自我、 超我防御机制=压抑=克制能力异常说明合理度过“性心理”每个阶段是心理健康充分必要条件每个阶段接受刺激太多或太少,“性心理”发展受挫、退化、固著,未来人格变态、异常历史功绩抵制宗教思想,支持人本主义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人类自 身本能的需求用“力比多”替代上帝意志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 还给人类遭遇打 击来自宗教理论依据非实验研究 强迫症、癔病的研究为基础 从潜意 识出发演变“经典精神分析”被“新精神分析”替代 注重“本我”移到“自我”“幼儿期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质疑“认知神经心理”出现,质疑弗洛伊德的症状解释2、 行为主 义早期记

3、载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解释异 常动物试验;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病人的观察病因兴奋、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神经症、精神病技术路 线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整合趋 势 俄国的行为主义和美国的行为主义互补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各类学习理论的产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现代脑科学的结合3、 存在 -人本解释“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理论特 征提出一种假设赋予这种假设某种固有的特征特征推论成“学说”第二节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及区别 第一单元正常心理、异常心理 的概念正常心理活动3功能1、能

4、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3、能使人类正常、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规律 性第二单元心理正常、心理异常 的区别一、常识性区 分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非标准化的区 分1、统计学角度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2、社会学角度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3、精神医学角度三、标准化的 区分1、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脑部有病理过程存在2、统计学标 准远离中间的两端,“心理异常”是相对的,有些心理特征(智力超常)和行为(非凡创造力)不一定成 常态分布3、内省经验 标准病人的内省经验4、社会适应 标准人能维持生理和

5、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徳规范行 事四、心理学区 分确定心理正常、异常的区分3原则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 原则判断精神病的指标:无自知力”、洎知力 不完整” 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自我认知”、“自我现实”的统一性丧失理智与情感X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 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的协调一致的关系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都独特,人格哦特征一旦形成,便相对 稳定热情的人一一 一种倾向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异 常 症 状心理咨询师用 来鉴别精神障 碍、非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病患者心理咨询 的条件1经过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 消失后;2社会功能的康复

6、、预防复发;3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 碍第一单元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1、 感知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按器官真性、假性按体验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按产生感知综合障 碍视物变形症属性变形,视物显大、显小非真实感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生机窥镜症自己面孔、体型改变形状2、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 碍思维奔逸联想障碍,量大、快、滔滔不绝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驰=思维散漫,不中肯、不切题、答非所问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 思维语

7、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 维思维内容障 碍妄 想脱离现实的 病理性思维a.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b.对荒唐结论坚信不移关系妄想按 内容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 想物理影响妄 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 感原发性妄想按 起源继发性妄想强迫观 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不必要甚至荒谬,并力图加以摆脱。 念多见于一-强迫症;强迫性思维多见于一-精神分裂症超价观 念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事实基础,观念片面; 多见于一-人格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3、注意、记忆、智能障碍注意障碍非独立心理过程,一切心理活动共有属性,引起意识、记忆、智能、行动障碍注意减弱 注意狭窄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

8、遗忘顺行性遗 忘疾病发生以后逆行性遗 忘受伤前一段错构虚构智能障碍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感知觉X精神发育迟 滞痴呆器质性综合征,非功能性,记忆、智能明显受损,伴有精神和行 为异常假性痴呆心理应激引起的,大脑无器质性损坏,预后较好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完 整能认知到自己的不 适自知力临床意义判断是否有精神障碍主动叙述自己的病 情判断精神障碍严重程度主动要求治疗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可观察的行为变化X判断是否与心理应激有 关X自我认知自我现实统一性丧失,判断精神病:病一自知力丧失;女一一自知力恢复第二单元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 为主的情感障 碍情感咼涨情感低落面带愁容、表情痛

9、苦,喜欢安静独处,会有自杀企图和行为; 思维内容X焦虑恐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性质改变 为主的情感障 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内心体验缺乏情感倒错脑器质损害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之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服从刻板动作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动作,强迫洗手、检查,无法摆脱,痛 苦,多见于一一强迫症,少见 一精神分裂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心理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性障碍、心理障 碍、癔症精神分裂症特征

10、:脱离现实;内外世界分离;自知力基本丧失;神经障碍,非器质障碍(儿 童型X)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缓慢,预后不良偏执型精神 障碍病程慢急性短暂性2-3个月内痊愈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非意志减退X躁狂发作特点:三高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 奋语词新作X抑郁发作特点:三低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思维不中断X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神经症- 功能性障碍恐怖症场所恐怖社交恐 怖特定恐 怖焦虑症惊恐障 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性障碍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 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 观念意向X强迫行为强迫性仪式 动作洗涤询问计数表象X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 碍没

11、有器质性变化疑病症相信自己重病,体检、医生、他人解释均不 信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 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神经衰弱注意力难集中、易烦恼易激惹、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易性癖X应激相关障 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1个月内起病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严格、完美无缺焦虑性人格障碍信赖性人格障碍内向型X性心理障碍=性变态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性指向障碍心理生理障 碍与心理因素相关进食障碍厌食、神经性贪食、呕吐,消化不良X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梦魇性功能障碍癔症人格倾向为基础分离性障碍情感暴发转换性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特殊形式流行性癔

12、症=癔症集体发作第五节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2、评估 心理健康 的标准智商与心理健康无明显相关; 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因素评估心理健康的指标三标 准 综合考察 许又新体验标准统计学标准X、评价标准X操作标准通过观察、实验、测验,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发展标准个体一纵向十标 准 孑郭念锋心理活动强度抵抗刺激能力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刺激能力,持久耐受力强周期节律性心理活动的形式、效率存在自身变化规律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从创作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心理自控力控制、调节情绪思绪行为的能力行为自如,情感表达恰如其分、辞令通畅、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自信心恰如其分评价、表现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自我认知 的能力社会交往与亲友、同伴、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顺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消极适应忍耐3.1概念区 分心理正常无病,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有病咨询对象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没有精神障碍的人3.2内涵静态角度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动态角度=发展角度健康心理活动是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第38个分支学科新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