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44644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导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校风和班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以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从孩子启蒙抓起,把“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良莠由认知升华到情感再内化成行为表现。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生活上、交际上。目前,小学生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

2、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那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在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有以下几点看法。一、小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题(一)学生自身生理的因素。(1)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小学生们活泼好动,很多时候都坐不住,他们的注意力也是极其容易分散的。从观察记录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思想容易开小差。也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

3、边看电视,有的写几个字就去上厕所、喝水等等,不够专心,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79.9%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话,比让自己发言难多了。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课堂中,许多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听老师讲课,可是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

4、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完成作业时,往往教师读了几遍题目,但仍然有小学生听不清楚题目的要求。(3)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足。在一些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提问时,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的时候,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的内容和题目的要求完全无关。(4)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题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从期末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

5、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5)缺乏学习内驱力。缺乏学习内驱力也可以说成是对学习缺少兴趣。许多小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部分家长也说自己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似乎学生很不喜欢学习这件事,至于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或者查找相关资料的学生就更少了(6)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低。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初期,多数是在一、二年级。现在进入小学的孩子多数是六岁左右,孩子年龄小,生理的生长还达不到一些

6、标准。他们对于认知的理解自然而然会差很多。即使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他们的脑子的生长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容量,(二)后天的习惯培养不好。(1)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作业习惯包括写字姿势和习惯两大方面。学生写作业的姿势不正缺,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很多时候,学生写字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很少。字迹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学生用笔随意,同一本作业本用了三种笔(钢笔、铅笔、圆珠笔)。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做作业的习惯没有养成好。(2)其他的不良行为习惯。

7、撒谎,任性,享受,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吃苦耐劳精神,贪玩,不节俭,缺少集体荣誉感,自理能力差,缺少自尊心等等。这些都是让学生产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的一些原因。二、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小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会形成的,而是一些因素在日积月累中逐渐产生的结果。使得小学生产生这样不良习惯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觉得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要知道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学习的对象。目前,独生子女越

8、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如学习不努力、不肯吃苦、懒惰、作业不完成、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管教过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家庭结构的变异或家长自身的恶习,如父母离异、有盗窃或赌博等行为,会使孩子受到腐蚀,导致行为习惯不良。另外,隔代教育的差异很明显。父母,长辈对孩子的宠溺,或者长辈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或者父母双方的教育方法没有达成有效共识。这些都会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大,让他们养成不好的学习行为习惯。(2)学校方面

9、的原因。其次是有学校方面带来的原因。学校应该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和保护伞,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上的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教案,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没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师教法比较成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提问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与参与方法不明确,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

10、的思维层次不够深。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教师在课堂上随手画圆,画出的圆似圆非圆;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3)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在社会环境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消极因素。如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腐蚀着孩子。一些不适合学生接触的文化场所和文艺作品也可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产生不好的作用。色情,暴力,恐怖电视,电影,书刊,网络的不良信息都在教唆着孩子。其次,在价值观上,拜金思想还广泛存在。因此导致孩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苗头。另外,青少年的心理脆弱。现在的青少年从小就没

11、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砺,因而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都很差,或者心理发育不健全,思想行为反常。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各色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观原因也会造成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道德意志薄弱,正确的道德认识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不能正确理解相关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如把违反纪律看作“英雄行为”,把顶撞老师视作“勇敢”等。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骄傲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导致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三、

12、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策略。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生活上、交际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3、。目前,人类社会已经高度信息化,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无不经历着一场变革,新生的和发展的事物正像潮水一样涌到了二十一世纪当代学生的面前,能让每个孩子正确认识,并容纳这些新鲜事,养成能与他人良好的好习惯,是我们这些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新任务。那作为教育者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学校主渠道渗透。学校是学生学习与培养良好习惯的主要场所。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课、法制课、班队会课、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语文课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结合相关教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14、认真落实,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开展短小型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让学生的内心受到触动,从而变为自觉的行动,真正把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形成习惯的目的。1、结合班队主题课开展活动,营造环境。班主任教师充分利用主题队会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从情感上影响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行为上自觉地表现出进步。广泛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活动,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大型的主题队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如:大队活动:红色伴我成长合唱活动。小型的主题队会要结合班级实际或班级的偶发事件及时召开。如:

15、中队活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主题活动、小学生一日常规的学习等。也可以定期召开,以不同形式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全员的参与进来。同时其他学科教师也都要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把培养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形成任课教师齐抓共管。2、立足课堂,抓好常规。课堂常规是我们保证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关键,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有利平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场所。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接受习惯的支配。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上课铃响了回教室,回到教室坐好拿出书本等老师进来,这些动作几乎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课堂学习

16、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之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联系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是如此,听到铃声响,排队到操场。这些都是习惯在支配着学生。3、活动承载,评价表彰。学校和班级要不断开展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3月份学习雷锋活动月; 5月1日国际劳动节;清明节;6月1日国际儿童节;7月1日党的生日; 9月10日教师节和10月1日国庆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尤其是6月1日儿童节和9月10日教师节,德育处要开展大型活动。活动前要有安排有布置,在活动中进行检查评比,活动后进行总结表彰。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主要渠道是少先大队部的工作,少先大队要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