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初等教育第一次网上辅导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442005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初等教育第一次网上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比较初等教育第一次网上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比较初等教育第一次网上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比较初等教育第一次网上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比较初等教育第一次网上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初等教育第一次网上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初等教育第一次网上辅导(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初等教育第一次网上辅导比较初等教育是一门新的课程,在第一章“绪论”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掌握比较教育的定义和比较初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比较教育的学科特点,在了解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来了解各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以及了解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了解比较教育研究的资源,包括一些国际比较教育机构和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期刊,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比较初等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较初等教育是比较教育中的一个研究领域,是比较教育的一个分支领域。“比较教育”是一个新兴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所提出来的。朱利安本人并没有提供关于“比较教育”的一个明确定

2、义,在他之后,许多比较教育家们也试图对比较教育加以界定。例如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家康德尔、前苏联的比较教育家、日本的比较教育家等都提出过比较教育的定义。我国当代著名的比较教育家王承绪先生等也提出了比较教育的定义。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比较教育是一门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分析,从而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的教育分支学科。比较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和研究领域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点。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比较教育主要以比较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它方法。用比较研究方法作基本的方法是比较教育首要的特点。比较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比较教育的研究着重以当代教育问题为研究中

3、心。这是比较教育与教育史研究在时间上的分界。一般来说,教育史的研究主要从时间的纵向上来考察某些教育现象在特定区域内的演进变化;而比较教育主要从空间上、横向上来考察现行教育现象在不同区域内的共性差异。比较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由于比较教育的研究往往以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单位,关注于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这样就使这个学科具有很强的国际的、跨国的特性。比较教育研究的第四个特点是,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比较教育不仅对各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和教育课程进行比较研究,而且也对各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各国的各级各类教育、各教育

4、分支领域的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正是由于比较教育研究涵盖整个教育领域,因此比较初等教育有可能成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分支领域。比较初等教育主要比较研究各国初等教育领域中当代的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包括初等教育制度、初等学校课程、教学和管理,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以及与初等教育密切相关的初等学校的教师培养,等等。比较教育以及比较初等教育的使命都是多方面的。在比较教育发展的历程中,人们至少赋予了比较教育三大使命,即科学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决策的使命。这三大使命又演化为五大基本任务,即了解别国的教育、认识本国的教育、认识教育规律、推动教育改革,以及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在第一章中,我们要了解和学习的第二个内容

5、是关于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要认识一个学科,最好的办法也许是首先去了解它的发展。我们对比较教育的认识也可以从探询它的历史发展开始。从世界各国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认识来看,比较教育的发展可以大致地分为“比较教育的史前期”和作为一个学科的比较教育“领域创建”、“学科建制”、“蓬勃发展”和“泛化发展”等四个时期。在学习比较教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时,我们可以抓住各时期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和思想观念来把握各时期的特点。例如“史前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就有许多学者和思想家曾经关注其他国家的教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军事家、政治家兼学者色诺芬(Xenophon, 430-355 B.C

6、.)。色诺芬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叙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例如在比较教育领域的创建时期,法国人朱利安与1817年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奠定了比较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基础。因此1817年也称为比较教育的“第一年”和“诞生年”。在比较教育学科的建制时期,主要是从1917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此期间,比较教育出现了一批本学科的学者教授,他们对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教材建设比前一阶段更为关注,比较教育发展为许多著名大学的一门专业课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康德尔是这个时期第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康德尔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比较教育研究的论文、专著和研究咨

7、询报告。如比较教育论文集、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1954年)等等。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已有中译本。康德尔强调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取决于研究的目的的需要。除了康德尔以外,此时期的其他重要的比较教育家还有英国的比较教育家汉斯和德国学者施奈德,他们也在这个时期作出了他们的重要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比较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期。比较教育研究的蓬勃发展首先表现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规模迅速扩大。其次是比较教育组织涌现,国际性比较教育机构大量涌现。研究成果剧增,成果影响巨大。在此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埃德蒙.金、霍姆斯、贝雷迪和马林森等。埃德蒙金曾是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教授,是当代比较教育领域最著

8、名、最多产的学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1958年初版,1979年第五版)、从世界的角度看教育(1962年初版)、教育与社会变革(1966)、比较研究和教育决策(1968)、师范教育比较研究(1970)、教育的重组(1977),等等。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较教育进入了泛化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欧美比较教育中心的一度衰弱,亚、非、拉地区比较教育得到兴起。为了便于获取学习比较教育的资源,我们应该了解当今世界的几个主要的比较教育研究机构和主要的专业期刊。比较教育的组织与机构主要有国际教育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国际教

9、育成就评估协会等。国际比较教育期刊有展望:比较教育季刊(Perspectives: Quarterly Review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这份期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教育局(ISB)发行的刊物。还有比较教育评论、比较教育、国际教育发展学报、比较:比较教育学报等。我国国内的比较教育期刊在1960年代开始出现,现在已经发展到近十份,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主办的比较教育研究,原刊名为外国教育动态;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主办的全球教育展望,原名为外国教育资料。自外国教育资料改版为全球教育展望以来,我国的教育内容,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实践的

10、内容,也走进了该期刊,使国外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与我国的教育实践和创新产生了碰撞和交流。还有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外国中小学教育、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外国教育研究等。这些专门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期刊既是反映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成果,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比较初等教育的重要的学习资源。在第二章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应该了解世界初等教育的演进过程,了解现代初等教育的改革状况,理解现代初等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初等教育改革的要点,其学习重点在于对现、当代初等教育的改革进行分析。在这一章中,我们应该正确地把握人类初等教育发展和演变的宏观线索:广义的初等教育,自人类原始社会开始就已存在。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初等教育呈现为

11、一种非形式化的、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连的教育;在奴隶社会中,由于文字的产生和社会分工等方面的发展,导致专门的初等教育机构产生,专门的教师出现。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儿童的初等教育呈现为一种非正规化、非制度化的状态,初等教育机构主要由私人开办。现代意义上的制度化的初等教育则是从人类近代社会开始出现的。进入近代社会后,人类的初等教育逐渐由非正规化、非制度化的状态转变为一种普及的、正规化和制度化的义务教育。发展到现代社会,初等教育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此阶段教育的重点在于向所有法定入学年龄5、7岁11、12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包括向学生提供读、写、算等方面的基础教育课程,同时也学习其他一些科目。

12、现代意义上的初等教育往往与义务教育联系在一起,许多国家的义务教育一般是从初等教育开始的。在现、当代社会中,初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即教育改革频繁出现,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现代初等教育就围绕着儿童的发展和教育的质量问题展开着变革。在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将提高初等教育的教育质量作为其不断改革所追求的理想,寻求着提高初等教育质量的措施和方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积极地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改革,一是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二是初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历次改革中,往往会得到一些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和影响,例如影响较大、较为广泛教育思想和理念有终身教育思想、学习化社会

13、、全民教育思想等等。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成为许多国家实施初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在一些国际性机构,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的促进下,这些教育思想被传播到许多国家,包括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受到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影响。从第三章开始,我们围绕一些初等教育中的专题来开展学习活动,主要选取了初等教育制度、初等学校的课程、教学、德育、学校管理,以及教师这几个专题来学习。在第三章中,我们主要是关注初等教育学制和初等教育的行政管理体系两方面。初等教育制度往往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等因素有关。我们先分别了解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五个国家的初等教育学制以及它们的初等

14、教育行政体系,然后来要分析和掌握世界初等教育制度发展和改革中的一些共同趋势。在了解美国等国家初等教育学制和教育行政体系时,我们可以把握住这些国家在教育行政体系上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例如,作为联邦制国家的美国,不存在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在教育行政制度上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地方分权。其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主要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个层次。由于教育权限属于各州,这就使得美国的各州之间的教育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是小学,小学的学制大都为6年,也有一些州的小学学习年限为8年。招收6岁的儿童。在升留级制度上,一般按照儿童的年龄。但为了满足儿童个体发展的需要,也出现了许多灵活的

15、、根据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升级制度。长期以来,英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央、地方、学校和教师等在管理上互相形成的一种“伙伴”关系。英国的现行学制是依据1944年教育法而确定的。在英格兰和威尔土,初等教育,通常招收5岁到11岁的儿童,初等教育机构一般由幼儿学校(招收57岁的儿童)和初级学校(招收711岁的儿童)两个阶段组成。在法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化的教育行政管理,其教育行政体系包括横向的教育行政、教育咨询、教育督学的三个系统以及纵向的中央、学区、省三个层次。其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616岁)的初级阶段,年限为5年,在各年级的称谓上与我们不同,预备阶段(PC,第1学年,6岁),初级阶段(C

16、E1、CE2,第2、3学年,7、8岁),中级阶段(CM1、CM2,第4、5学年,9、10岁)三个阶段。在教育行政管理上,日本采取的是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文部省是日本教育行政的最高机关。在学制上相对来说较为统一,学习年限为六年,招收年满6岁的儿童。从这些国家以及我们没有列举的许多国家的初等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来看,我们要关注的是这样一些问题。就初等教育学制来说,涉及学习年限、入学年龄、学校衔接、办学体制等问题。在学习年限上,大多数国家的初等教育往往是46年,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初等教育学习年限为8年,甚至于10年。,一些国家的初等教育学习年限呈现出缩短趋势,一些国家保持不变,而一些国家则在一定范围的学习年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