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鹰无人机简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42871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鹰无人机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球鹰无人机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球鹰无人机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球鹰无人机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球鹰无人机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鹰无人机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鹰无人机简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鹰”于1998年2月首飞,在ACTD计划执行期内完成了 58个起降,共719.4小时飞行。999 年 3 月第二号原型机坠毁,携带的专门为 “全球鹰”设计的侦察传感器系统毁坏。概述美国 RQ-4A 全球鹰无人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A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作为高空持久 性先进概念技术验证”(ACTD)计划的一部分,包括全球鹰”和暗星”两个部分在内的全球鹰”计划 于 1995 年启动。全球鹰”的研制计划分为三部分:设计,研制与试验,部署和评估。相关厂商 包括电气系统ES公司,信息科技IT公司,综合系统IS公司,舰船系统和构成公司。简介全球鹰”于1998 年 2月首

2、飞,在 ACTD 计划执行期内完成了 58 个起降,共 719.4小时飞行。1999 年3月第二号原型机坠毁,携带的专门为全球鹰”设计的侦察传感器系统毁坏;1999 年 12 月,三号机在跑道滑跑时出现事故,毁坏了另外一个传感器 系统。因此在之后的试飞中, 没有加 装电子/红外传感器系统。但测试了单独的合成孔径侦察雷达,并获得了侦察影像。 2000 年 3月 试飞继续, 6月一个完整的全球鹰”系统重新部署到了爱德华兹空军基地。2001 年4 月 22 日, 全球鹰”完成了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越洋飞行创举。这是无人机首次完成这 样的壮举。飞行距离远也使得 全球鹰”可以逗留在某个目标的上空长达 42

3、 个小时,以便连续不 断的进行监视。全球鹰”的地面站和支援舱可使用一架C-5或两架C-17运送,全球鹰”本身则 不需要空运,因为其转场航程达 25002 千米,续航时间 38 小时,能飞到任何需要的目的地。主要特点美国 RQ-4A 全球鹰无人机美军RQ-4全球鹰”无人机是目前世界上飞行时间最长、距离最远、高度最高的无人机,该机曾 经创造且目前仍然保持着世界无人机领域的多项最高记录。 2003 年8 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向美空军颁发了国家授权证书,允许美空军的 全球鹰”无人机系统在国内领空实施飞行任务,使“全球鹰”成为美国第一种获此殊荣的无人机系统。除国内空域 ,“全球鹰”无人机还被授权在澳

4、大利 亚、葡萄牙、西班牙、苏格兰、丹麦、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委内瑞拉以及 厄瓜多尔等国际空域进行飞行。无人机专家称,这预示着无人机将可以像有人驾驶飞机一样 “列 队和飞行”。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RQ-4A全球鹰”是目前美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全 球鹰”无人机作为高空长航时先期概念技术演示”(ACTD)计划的一部分,于1998年2月首飞。 在ACTD计划执行期间,全球鹰”共完成了 58次起降,累计飞行719.4小时。2000年6月, 美军在作战能力评估中正式确定 全球鹰”具备了全部作战能力。同时,一个完整的 全球鹰”系统 部署到了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1 体积庞

5、大,飞行能力强全球鹰”机身长 13.4 米,高 4.62 米,翼展 35.4 米(超过波音 747”飞机的翼展),最大飞行速 度644 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 19810 米,最大起飞重量 11610 千克。 全球鹰”机载燃料超过 7000千克,航程可达 25000 千米,自主飞行时间长达 36 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 全球鹰” 可在目标区上空18300米处停留24小时进行侦察,而U-2侦察机在目标上空仅能停留10小时。 全球鹰”无人侦察机采用惯性制导加“全球定位系统”(GPS)制导来进行自主导航,能自动完成 从起飞到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通过卫星链路,可自动将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数据发送到地

6、面任务 控制单元。2001 年4 月 22 日,一架全球鹰”从美国加利福尼亚空军基地起飞,全程实施遥控操作,经过22.5 个小时的连续飞行,降落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附近的艾钦瓦勒皇家空军基地,总航程达 12000 千米(相当绕地球 1/4 周),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成功飞越太平洋的无人机。在飞行途中还 试验了机上传感器的海上工作方式,并试验了与澳方联合研制的图像发送装置。2机载设备先进,侦察能力强口全球鹰”可携带光电、红外传感器系统以及合成孔径雷达等多种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重 100 千克, 工作在0.40.8微米的可见光波段;红外传感器工作在3.65.0微米的中波红外波段;合成孔 径雷达工作在X波

7、段,重量为290千克。在一次任务飞行中,全球鹰”既可进行大范围雷达搜索, 又可提供 7.4 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目标光电 /红外图像。在将近两万米的高空,合成孔径雷达获 取的条幅式侦察照片精度达到 1 米,定点侦察照片可达到 0.30 米。对 20200千米/小时行驶 的地面移动目标,可精确到 7 米。装有 1.2 米直径天线的合成孔径雷达能在将近两万米的高度穿 透云雨、沙尘暴等障碍,连续监视运动目标,准确识别地面各种 飞机、导弹和车辆的类型,故有 大气层内侦察卫星 ”之称。3 数据传输系统先进,可实时传输信息全球鹰”更先进之处在于,它能与现有的联合可部署智能支援系统”(JDISS )和全球指挥

8、控制 系统” (GCCS)联接,图像能直接而实时地传送给指挥官使用,用于指示目标、预警、快速攻 击、战斗评估与再攻击。 全球鹰”还可以适应陆、海、空军不同的通信控制系统,既可进行卫星 通信,又可进行视距数据传输通信。宽带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为 274兆比特/秒, Ku 波段的卫星 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则可达 50 兆比特/秒。另外,机上装有备份的数据链。在 2001 年 4月进行 的试验中,“全球鹰 ”直接将雷达图像传送到美陆军战术情报系统和美海军 “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 的海军终端,随后又横跨大西洋到 葡萄牙侦察欧洲大陆及马德拉群岛上的目标,这些图像均通过 设在英国的联合分析中心传送到北约的大西

9、洋最高盟军司令部, 经过处理后的情报又传给战区指 挥员,供随后的两栖登陆演习使用。4自卫能力有限,价格昂贵“全球鹰”虽然一跃成为美军的新宠,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飞行速度只有 644 千米/小时,难以 逃脱高速战斗机的追击;尽管采用了隐身技术,但喷气发动机工作时仍会产生一定的红外 辐射信 号,难免会留有“尾巴”。正因如此,“全球鹰”配备了多种防身装备,一旦敌方发射导弹,机载探 测装置可以马上发现,并发射红外诱饵弹进行干扰。但 “全球鹰”的载荷能力只有 908 千克,携带 防身装备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一旦在空中被敌方战机锁定,它将很难逃脱被击落的命运。研制初期,每架“全球鹰”无人机的造价约为 51

10、00 万美元,如果将研制费用、使用费用和其他间接成本算在一起,“全球鹰”及地面站全系统单价为7300万美元。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认为只有 当“全球鹰”的产量达到每年 12架左右时,成本才有可能下降。美国会有关部门透露,由于美空 军准备购买 66 架“全球鹰”,批量生产后,每架价格可望降到 2000 万美元左右,而 U-2 飞机每 架造价超过 5200 万美元。实战应用由于在 1999 年 3月 29日,携带专用侦察传感器系统的第二号原型机在 美国加州中国湖试验坠 毁,因此“全球鹰”没有在科索沃战争中派上用场。目前虽然 “全球鹰”尚处在工程与制造发展及低 速初始生产阶段,但美空军已成功地部署了两次

11、:第一次是 2001 年的阿富汗战争期间,第二次 是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自1998年首次飞行以来, “全球鹰”已经累计飞行3000小时以 上,其中一半以上的飞行时间是在执行作战任务。1阿富汗战争中首次登场2001 年11 月,美军首次将“全球鹰”投入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行动。在阿富汗战争中, “全球鹰” 无人机执行了 50 次作战任务,累计飞行 1000 小时,提供了 15000 多张敌军目标情报、监视和 侦察图像,还为低空飞行的 “捕食者”无人机指示目标。美军官员认为, “全球鹰”无人机是阿富汗 战争中的“图像信息处理器 ”,其高空长航时的性能对于作战而言至关重要,它的使用非常成功。

12、2伊拉克战争中再创佳绩由于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损失了两架“全球鹰”无人机,致使该型无人机的库存数量更加吃紧 (当 时仅有 4 架),因此在伊拉克战争中美空军只使用了两架 “全球鹰”无人机。但这两架“全球鹰”无人 机却在伊拉克上空执行了 15 次作战任务,搜集了 4800 幅目标图像。据统计,在美空军进行的 所有 452 次情报、监视与侦察行动中, “全球鹰”的任务完成率占 5%,为美军提供了“广泛的作战 能力”。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飞机损失,美军就开始使用 “全球鹰”进行高空全天候侦 察。美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航天作战行动主管约瑟夫斯坦因少将透露,在自由伊拉克行动”中, 美空军使

13、用“全球鹰”提供的目标图像情报,摧毁了伊拉克 13个地空导弹连、50个地空导弹发射架、70辆地空导弹运输车、 300个地空导弹箱和 300辆坦克。被摧毁的坦克占伊拉克已知坦克 总数的 38%。虽然“全球鹰”仅仅承担了 3%的全部空中摄像任务,但用于打击伊拉克防空系统的 55%的时间敏感目标数据,是由该无人机提供的。全球鹰”无人机在自由伊拉克行动”中还首次用来为F/A-18C战斗机传递数据,攻击伊拉克导弹 系统。在一次任务中,“全球鹰”无人机将伊军隐蔽的导弹发射架的数据通过卫星数据链路传到地 面控制站,随后又传递给美海军的F/A-18C大黄蜂”战斗机,F/A-18C利用接收的数据瞄准并摧 毁隐蔽

14、在桥下的伊拉克导弹发射架。从观察探测到发射摧毁目标所用的时间大约为 20 分钟。未来的发展美国 RQ-4A 全球鹰无人机由于无人侦察机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因此,美军十分重视无人侦察机的研制与改进。美空军已为全球鹰”确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目标是要达到与 U-2 同等水平。一旦获得成功,美国防部将用最新的无人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有人驾驶侦察系统。 美空军还决定到 2011 年之前,总共将采购 12 架全球鹰”无人机。1 研制 RQ-4B 型无人机美空军已经授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一份研制RQ-4B全球鹰”无人机的合同,RQ-4B是现有的 RQ-4A无人机的升级型。RQ-4B的翼展为39

15、米,而RQ-4A的翼展为35.4米,机身也比RQ-4A略大;载荷由RQ-4A 的908千克提高到1350千克;机上携带的电源可为传感器提供1025千伏安的电流;RQ-4B 的续航时间增大,可自主控制,飞行高度可达18000米。此外,RQ-4B将采用开放的系统结构, 使其能够即插即用”各种增强型载荷。美空军考虑最终采用RQ-4B全球鹰”无人机取代U-2飞机。2发展海军型全球鹰”无人机2003年2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从美海军接受了一笔总价值为1.85亿美元的合同,为美海 军的全球鹰”海上验证(GHMD)计划改装两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将研 制先进的海军载荷、海军专用的地面控制站

16、以及舰载控制系统。3全球鹰”的出口与国际合作全球鹰”在实战中的良好表现,已经引起盟国的极大关注。目前,澳大利亚、 德国、以色列、瑞 典和英国等国家已经表示出对 全球鹰”的极大兴趣。美国会参众两院表示,只要无人机不装备武 器,不违反美国限制武器扩散的政策,可以将其出售给其他国家。德国国防部和美空军正在RQ-4A全球鹰”无人机的基础上研制供德国使用的全球鹰”派生型 欧洲鹰”无人机。“欧洲鹰”将由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EADS)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 联合制造,机身与全球鹰”的机身类似,设计用于执行防区外侦察和监视任务。如果研制成功, 欧洲鹰”将取代目前德国用于执行信号情报任务的 18 架大西洋”信号情报飞机。近期全球鹰”将 在德国北海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