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基础知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426970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剧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戏剧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戏剧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戏剧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戏剧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戏剧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剧基础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戏剧的基本知识王欣民一、概述: 1、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2、特点:(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

2、高潮。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3、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3)、结构形式:分幕分场。墓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4、戏剧分类:(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

3、歌舞剧、相声剧。(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5、曹禺和雷雨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

4、是一声呼喊”。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标题的象征意义:雷雨的标题既点明戏剧情节发生的自然气候:“;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样的天气终于导致夜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与这种恶劣天气并行发展的是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也酝酿着而且终于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雷雨”:四风、周冲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自然界和家庭内部的 “雷雨”其实正象征了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作者用“雷雨”为题形象地告诉人们: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二、戏剧的基本常识【剧本】

5、 戏剧艺术的基础,也可供阅读。须按在实际演出中舞台时空条件和表现范围,组成情节,安排戏剧冲突,交代特定的场景、时间、地点,并通过剧中人物的动作、独白和对话(或唱词)、揭示人物性格。【戏剧性】狭义指戏剧作品中由矛盾冲突导致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性质或出人意料的转折变化。通常能激起观众强烈的兴趣和情感反应。广义指所有文艺作品中所含有的类似性质或情节。如用作美学范畴,也常泛指社会生活中一切类似的性质、事件或转折变化。【戏剧冲突】社会生活矛盾冲突在戏剧艺术中集中而概括的反映。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作品总是通过冲突的提出、展开和解决而得到完成。由冲突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进而体现剧本的

6、主题。最早从美学上提出这一理论的是黑格尔。随后,法国的布伦退尔又提出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由于戏剧情节结构不同,冲突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点。【戏剧高潮】戏剧冲突进入最紧张、尖锐、激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段戏,是决定人物命运或事情成败的关键性的阶段。通常出现在全剧的后半部。这时主要人物的性格、作品的主题等均能得到较充分的展现。【序幕】又称“楔子”、“引子”。原为戏剧术语。指有些多幕剧中第一幕以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该剧的背景或预示全剧的主题。后也用于某些文学、电影和电视剧等作品中,泛指作品矛盾冲突展开前作者对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间关系等所作的提示或交代。【尾声】指作者依据创作需要,在故事写完或最后一幕

7、结束后又另安排的一节或一场,用以交代人物的最终命运和事件发展的前景等,故名。其常与作品的序幕相呼应。【台词】戏剧、电影、电视剧名词。剧本中规定的剧中角色所说的话,是剧本展示情节和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潜台词】戏剧、电影、电视剧表演技巧术语。指角色台词的内在真实含义,或未尽之言、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对白】戏剧、电影、电视剧名词。剧中人物间的对话。在戏剧中是台词的主要部分。【独白】剧中角色独自所说的话,一般是内心情感或内在冲突的流露。【内心独白】指演员为表达角色某种思想情感活动的内在无声的言语过程。一般要通过外部形体、表情上的反映直接传达给观众。【旁白】剧情进

8、展中,角色从一旁评价对手的言行或表述本人内心活动的台词。一般作为对观众的直接交谈而假设同台的其他角色听不见。中国戏曲称之为“打背供”。电影、电视剧中常指“画外音”。【三一律】又称“三整一律”。世纪欧洲新古典主义戏剧剧本的创作法则。要求剧本的情节、地点、时间三者必须完整一致。即每部剧作只能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始终在某一地点展开,并在一天内完成。这一规定有利于剧作情节结构的紧凑、精炼、集中,但也束缚了创作。世纪浪漫主义兴起后渐被打破。【间离效果】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之一。主张戏剧演出要始终使观众确信自己是在剧院里看演戏,同剧中的规定情境保持一定距离,而不能被演员带到规定情境中去产生幻觉

9、。这才能使观众在“间离”中理性地、冷静地分析判断剧情和人物,进而得到美的享受。【戏剧导演】戏剧艺术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指对剧本提供的文学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使之转化为舞台形象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一般认为,明代汤显祖是中国戏曲导演理论的开创者;西方则以莎士比亚、歌德、莫里哀等为创建导演理论的先驱。【舞台调度】 导演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法之一。导演依据剧本要求和自己的艺术构思,对角色在规定情境中的动作、位置层次、人物关系等方面的安排,使每个场面都达到艺术内容与表现形式的较完满的统一。【舞台提示】戏剧名词。剧本中除台词外的叙述性文字说明。如对人物的外形、动作的规定,对灯光、布景、音响效果的要求等。【彩排】

10、舞台艺术正式公演前按全部演出合成条件安排的总排练。【性格化表演】戏剧、电影、电视剧术语。与“本色表演”相对。指擅长体现角色性格特征的表演技巧。习称此类演员为性格化演员。对剧中有某种特别突出的性格特征,或心理、生理、行为有特殊表现的角色,则称性格化角色。【本色表演】戏剧、电影、电视剧术语。与“性格化表演”相对。指演员对任何角色均按表演者自身的个性特点进行的表演。习称此类演员为本色演员。 【舞台监督】舞台演出期间专门负责后台组织、联系、督促等工作的一种职务。【剧务】专门负责协助导演解决排练和演出中有关事务性工作的一种职务。【舞台美术】戏剧或其他舞台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

11、果、道具等。依据剧本和导演构思创造出特定的剧中环境、舞台气氛和角色外部形象。一般要求在舞台时空的假定性和局限性前提下,做到虚实结合,以一当十,写意与写实统一。【音响效果】电影、电视剧、戏剧及其他舞台艺术的创作手段之一。按剧本的规定情境,用各种专门器具和技法摹拟或再现各种声响,给欣赏者以艺术的真实感。【暗转】舞台艺术术语。舞台演出中利用灯光转暗或关闭,并在暗中改换布景、道具,以表示剧中时间或地点变换的方法之一。灯光复明后继续演出。比用幕起幕落的方式更为紧凑。我国古代戏剧戏曲的基本常识一、了解古代戏曲常识,重点掌握元杂剧常识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 古代戏曲的

12、语言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曲词、宾白是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由五折构成的。有的还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二、鉴赏戏曲语言的方法要以曲词为主,但又必须将之与宾白、科介相结合,整体鉴赏。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的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三、欣赏古代戏曲艺术手法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想象、夸张

13、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借景抒情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四、中国传统戏曲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1、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2、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

14、永嘉)一带的民间。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5、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五、元 杂 剧1、元杂剧与元曲的关系唐诗、宋词、元曲并举。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

15、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三大类。末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洁郎(和尚)等。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