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世界的新航路教学反思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424983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通世界的新航路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联通世界的新航路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通世界的新航路教学反思(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联通世界的新航路重点:新航路的路线 方式:世界地图上画航线难点:新航路的影响 方式: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穿越联通世界的新航路一课线索清晰,即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条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新航路的影响。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充实,活动充分有效。活动一:新旧航路的对比;活动二: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条件;活动三: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活动四:新航路的影响。按部就班进行的授课结束后,打破本科的重难点。学生能展示新航路的航线,能对比新旧航路的不同,得出星航路对世界的影响。然而在短暂的兴奋之余,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即便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我在上课时间也把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讲清楚也自认为讲透彻了

2、,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是否真的理解、消化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前因后果,而只是记住了课本上的内容,谁敢保证他们能真正将教材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 方法上学生是否对新航路航线作图的要求不够具体,是否影响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降了一个层次。我想这是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二个问题。预先设计问题,提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查阅各种资料和小组探究等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在学生展示之后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以促进学生水平的提高。这种办法可以充分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

3、提高。就常规教学而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种教学模式不具备实际操作性。反思起来,我当时上课的时候头上有点拖沓,如果背景不处理得那么复杂,这节课还可以更好些,地图的过多运用也使得这节课在微观、中观、宏观史观的突出上受到了削弱。换句话说,不用地图,也许这节课的历史味道会更浓,但没有试过。最后的拔高有些牵强,不过也许这样做也有合理之处,在学生完成了他们能达到的程度之后,给一点他们目前达不到的东西,使他们知道学问不止如此而已。结尾有一组史料的对比,是哥伦布的合同和永乐给郑和的圣旨,本来想作为作业,但我给忘了。整体上看起来,这节课没有太多的开放度,这是我自己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确定史料与确定逻辑的情况

4、下,答案必然是固定的,如果要开放就要有不同的角度或者史料,这节课里能不能够容纳更多的角度以给学生以开放的空间?我没有试过。有机会要尝试一下。就这节课而言:为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导入:新旧航路的区别在哪里?“开辟新航路”中的新航路指的是从哪到哪的新航路?既然是“新航路”,那么在此之前一定有旧路线,请大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旧路线的大概情况。小组合作:实际上在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之前的八十多年前,中国的郑和已经开始了极其壮观的七下西洋(14051433年)。请大家从远航的目的、性质和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二者的差异,并思考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改变欧洲、亚洲、拉丁美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格局的?作为500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年的这个重大事件?方法上:规范学生画航海图的要求,用上当时航海的工具。展示学生的作品,延伸学生大课堂情感。总的说来,我希望年轻教师看了、听了我的这节课以后能够想:“这算什么破课,来听听我的,那才叫历史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