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42496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从开学到现在,已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拿起手中的笔,仔细读题,认真填写,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愿你放松心情,积极思考,争取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满分50分 时间5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1、“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个地方吗?( )A、陕西西安 B、浙江河姆渡 C、山东大汶口 D、

2、云南元谋2、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远古人类是( )信息:生活在距今大约70万至20万年前,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3、 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基础。最能体现半坡居民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粟的种植B、水稻的种植C、彩陶的炼制D、玉器的加工4、小轩决定假期和家人一起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A、大禹陵 B、黄帝陵C、中山陵 D、秦始皇陵5、2012年3月24日上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祭祀黄帝活动是团结海内外华人,建设繁荣、富强国家的需要。黄帝在全球华人心目中有如此高的地位是因为() A、曾经打败了

3、蚩尤 B、发明了文字C、编制了乐谱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6、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A、黄帝炎帝时期 B、尧舜禹时期 C、半坡氏族时期 D、夏朝时期7、“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8、下列对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B、分封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C、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D分封的都是同姓家族成员,外人不能被分封9、青铜时代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奠基时期。如果我们想对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进

4、行研究,需要查找哪个朝代的资料(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0、青铜立人铜像反映了我国哪个地区的青铜文明也有很高的成就()A、黄河流域B、东北平原C、成都平原D、珠江三角洲11、“春秋霸主争问鼎,战国七雄竞逐鹿”。下列国家既在春秋时称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国家是()A、韩国B、晋国C、齐国D、燕国12、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社会变革和争霸称雄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13、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列成语故事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烽火戏诸侯退避三舍卧薪尝胆

5、纸上谈兵围魏救赵A、 B、C、D、14、文化苦旅是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散文集。在文集中,作者生花妙笔,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时至今日它还在为无数人输送汩汩清流。”作家笔下的“它”是指(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白渠1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A、纺织业有很大进步B、兴修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C、重视使用肥料,还注意选种D、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逐步推广16、我们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通常会看你的脸色、听听声音、问你的病情、按你的脉搏。由此我们会联想到 ( ) A、华佗 B

6、、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17、据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材料体现了孔子倡导的什么思想( ) A、“仁” B“仁政”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1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 A、 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19、“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 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B、王室衰微,诸侯

7、争霸C、学术活跃,百家争鸣D、农业发展,商业繁荣20、以下列举的历史上重用人才的事例,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步强大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A、B、C、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小题,30分)21、识图回答问题:(6分)图1图2图1是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图2是_ 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2分)其房屋样式之所以不同,主要原因是-的不同。(2分)图1反映的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_,图2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_,这两者都是世界性的贡献。(2分) 22、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

8、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观察下图中国汉字“马”的演变图,回答问题:(6分)甲骨文出现于什么朝代?要进一步考察研究甲骨文,应该访问河南的哪一座城市?(2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之前,中国的汉字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2分)图片反映了中国文字由古到今的演变历程,显示出中华文明的什么特征?(写出一点即可)(1分)23、 问题探究:(9分) (1) 战国初期有“三家分晋”之说,请指出这三个国家的名称。(2分)在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纷纷招揽、任用贤能之士,实行社会改革。其中收效最大、最成功的变革是国,通过_变法,成为了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2分)请概括指出这场变法的主要内容,

9、并说说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这场变法使国家强大了,为什么还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1分) 24、学以致用 (5分) 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了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特点,顺其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杨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25、“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建立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共5分)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1分) 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2分) 步骤二: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出发,谈谈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