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424698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河南省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学校 张海军 摘 要:课堂教学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信息技术突出形象性,以视听结合的多渠道传递信息,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学习资源信息技术的运用指的是幻灯机、投影仪、语音实验室和电子白板等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方向,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一些复杂的问题直观、形象、生动的得到展示,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现代教学理

2、论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创造恰当的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数学新知识的引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都是在相应情境中进行的。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教学情景。如在学习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时,可以通过图形大小的平移以及旋转等变换,让学生思考变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很容易的就引伸出了相似形这一主题,并且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就很容易得到和理解相似形的性质和判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积极思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演示,能很轻松的引入新课,让学生产生急切地投入新课学习的愿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信息

3、技术的运用,让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由于具有直观、灵活的特点,让课堂更加生动,更容易把抽象的东西形象的表达出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1.利用信息技术让生活与数学有效地结合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对生活资源的引入,往往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地面、墙面、茶几面等,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

4、对不封闭图形面积的不确定性进行展示,使学生深刻理解面积的含义。再如七年级在学习用正多边形铺地板时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优美的地板图案,将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主动地去思考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和不同种正多边形的铺法的联系和区别,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有效地展示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静的东西动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在学习圆的知识时,学生往往容易把球和圆混淆起来,为了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在传统的实物展示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播放三维动画,把球剖开,横截面就是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区别,还知道了联系,加深了对球的截面是圆这一知识的理解。

5、又如,在九年级抛物线上的动点问题教学时,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话,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黑板上将这种复杂的现象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境来分析。信息技术使抽象的动点问题很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很容易地接受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3.信息技术对画面的展示,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就能把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建构”。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如能借助于多媒体生动地展示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的动态过程,通过“割开平移补好”,使学生形象地掌握割补的操作程序。同时,

6、设计了图形的平移、重叠、还原等程序进行演示,使学生正确认识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再如学生对函数图像的认识若能通过动画演示图像的变化趋势,将有助于学生自己总结函数的性质,能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函数的难度。4、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学生领会了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如“变不规则为规则”“平移”“拼凑”等思想,学生的学习表现得非常精彩,当把圆平

7、均分成16份后,学生拼出的图形各不相同,由此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相同的公式的多种方法。又如在投影与视图的教学上,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对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概念的理解不仅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会更积极地思考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出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的愿望,起到传统教学方式得不到的效果。实现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超文本性等特性,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超文本性特性与人类记忆、联想的认知结构相类似,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发展学

8、生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得以结合,不但能为学生提供一门理想的学习认知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数学教学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和能力。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自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组织、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要重视教学对象,以学生为主体;要把教学变为学教,把教材变为学材,把教案变为学案。另外,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知识;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教育活动,既要加强能力培养,又要传授必

9、要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尽力做好每一个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工作量较大,周期长,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构思。有时设计一个既能突出课题,又能自然地导入新课的课件,要花很长的时间,不断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一切都要教师为课件的制作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绝不能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让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教师被课件所累 ,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如在一次观摩 “直棱柱的侧面积”一课时,教师为了创设情境,用计算机演示了直棱柱的侧面沿一条侧棱剪开铺平的动态过程,课前教师为这个动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实际教学中教师只需制作一个直棱柱的模型,学生就能直观的认识到有关直棱柱的侧面积的性质,这位教师的设计给人以小题大做的嫌疑。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课堂教学的一种良好的学习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势必将对课堂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教师要积极适应,努力学习,定会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李国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教学月刊 (中学版) 2006, 6(2)田雷燕,谈初中数学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课程(教育艺术) 2010,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河南省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校 张海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