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读后感600字(通用9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416167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修之死读后感600字(通用9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杨修之死读后感600字(通用9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杨修之死读后感600字(通用9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杨修之死读后感600字(通用9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杨修之死读后感600字(通用9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修之死读后感600字(通用9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修之死读后感600字(通用9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修之死600字通用9篇杨修之死600字通用9篇杨修之死600字 篇1凡看过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为才子杨修“恃才放旷”而死在“奸雄”曹操手中而感到可惜,对曹操那种“嫉才妒能,不能容人”的行为感到憎恶。但是我认为曹操那么做是无可奈何的。曹操的无奈,其实是对杨修这种性格的无奈。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恃才放旷且锋芒毕露而不懂得收敛,稍有时机,不管什么场合什么对象,便开场卖弄才华,以显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中诸如“一盒酥”和“猜字谜”等事件,便是极好的佐证。然而对于这些,老谋深算的曹操并不欣赏,每次都“虽喜笑,然而心恶之”。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曹操嫉妒杨修才华,其实这只是一种非常浅薄的

2、外表现象。因为对于大政治家曹操来说,他在臣僚们面前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其潜在的政治目的。就拿“一盒酥”“猜字谜”事件来说吧,在我看来,外表上是曹操和臣僚们的游戏之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游戏都具有很强的政治试探性。老谋深算的曹操,想从中看看出臣僚们对自己的心思理解多少,明白多少,这对于曹操来说非常重要,假如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全部被别人看破,那么这个人就失去了其价值,而杨修想靠才华领取政治资本,却犯了曹操的大忌,所以他为自己的惨局,埋下了祸根。但我认为杨修最后身首异处的主要原因并非上面这些小事,而是杨修参与了曹氏集团的权利之争。试问哪一朝最高统治者喜欢别人来管自己的“家事”呢?从这个角度说,杨修

3、的死是必然的。处死杨修,是曹操无奈的选择,而曹操因处死杨修而落了个“嫉贤妒能”的千古骂名。杨修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凶手。杨修之死600字 篇2杨修的死因,应该是由于他太可以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害,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加上杨修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拾掇行装,并煽动其别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小说三国演义中,杨修在汉中被曹操所杀,究其原因全在于杨修自己。书中明确写道“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4、说明他的死是由于“恃才放旷。”这直接说明了“杨修之死”事件罪归杨修。杨修猜出了曹操的谜语,曹操并没有因此而喜欢杨修。从整篇小说来看,曹操出谜语并不是要让别人答出来,而是展示自己多么有学问,结果杨修一语道破,还四处张扬,似乎是在大喊:“曹操这点儿程度,考不住我!”曹操自然会“恶之”,不过他以国事为重,就容忍了他的放旷。在“梦中杀人”的故事中,曹操忍痛杀近侍、装作梦中杀人、假装痛哭,又费力厚葬近侍,只为到达一个目的:防止被人暗算。但曹操没有想到的是,杨修成心戳穿了他,使这样一场戏白演了,曹操只能再去另想方法,以防被别人刺杀,自然会“愈恶之”。杨修成心让曹操达不到目的,但曹操不为此与他计较,只是忍了

5、。杨修向曹操报告:曹丕与人密谋。这实际上是一个外人向一个父亲告其儿子的状。这不免使我们想到了西汉的江充为谋害太子而制造“巫蛊事件”,让皇帝除掉太子,得到其中利益。两者行为相似,那意图难道会不同吗?况且曹操后来又确认了曹丕没有与人密谋,那么杨修在曹操眼里就是要暗中谮害自己的儿子的人了。曹操没有因此而除掉杨修,又忍了。杨修作为行军主簿,不仅没为曹操出过一计一策,还惹了这么多祸!杨修对曹操,甚至魏国,有害无益,留着他,还不知他会闯出多少祸呢。唉,又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杨修之死600字 篇3看完三国时期的故事杨修之死后,我感慨万千。一个才华不浅,学问也不错的人,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杨修之死的

6、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自己。他虽然有些才华,却很不谦虚,常常在曹操面前卖弄自己的学问,甚至是耍点小聪明。这时间一久,自然遭到了曹操的妒忌和怨恨,最后终遭不幸。从发生的很多事情之上都是看出这个人的小聪明没有用在点子上。有一次曹操要修花园,花园完工之后,曹操在门上写下了一个“活”字,大家都不明白。后来杨修知道这件事后,告诉工匠们说,这门里面一个活,就是“阔”,意思是你们这大门建的太宽阔了,最后工匠们按照杨修的意思重新开工。曹操看完之后很满意,在得知是杨修的主意后心生不快。然后还有后面的“一盒酥”的一人一口酥、“梦中杀人事件”、指点曹植应对曹操的问话,“鸡肋”的撤兵,都是杨修自以为是,爱耍小聪明的性

7、格造成的,怪不得别人,完全是咎由自取。曹操手下有大智慧的人比比皆是,就没有人能看出点端倪吗?很多人都能看出,但却不点破,这才大智慧。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杨修之死的总结非常到位,“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寥寥数字,一针见血地指出,杨修之死与他的“恃才”和“犯曹操之忌”有关。经过分吃“一盒酥”,一语道破“梦中杀人事件”,暗中指点“曹植应对曹操的询问”,再到最后因“一根鸡肋”而扰乱军心。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曹操,最终自己丢了性命。可惜的是,自认为聪明的杨修至死也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典型代表啊。所以呀,做人不要去耍小聪明,脚踏实地,当你把别人当傻瓜时,你就最大的

8、傻瓜!杨修之死600字 篇4曾几何时,我看到过这样一个词“过刚易折”,当时我不懂这个词的含义,如今想来,这个词放在杨修身上实在是适宜不过了。杨修思维敏捷,智谋过人,但他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在平常生活中不仅屡犯曹操忌讳,更是干预了曹操选定继承人的内政。所以最后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斩首,这件事值得后人深思。其实说到底,杨修的死在于他不懂得收敛锋芒,而越王勾践的性格却与此大不一样。在越国将要被灭国时,身为越王的勾践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是拼死守国,保全自己身为王的“荣耀”;二是忍辱负重,保全实力伺机复国。勾践选择了第二种,勾践在吴国被吴王当作马夫,受尽了羞辱。但是却一直隐忍不发,最后终于灭了吴国

9、。相比之下,我非常欣赏勾践的做法。这不仅保全了自己,也为将来越国复国埋下了成功的种子。勾践极具聪明才智,他能复国的原因就在于懂得审时度势,能把握何时含蓄内敛,何时锋芒毕露的时机。勾践的臣子文种,又是和杨修相似的情况。文种和范蠡是助勾践复国的有功之臣。在越国复国后,范蠡便发现了越王是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人,便退隐江湖并给文种留下忠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希望他也能激流勇退,免遭杀身之祸,然而文种一意孤行,不愿离去,最终被逼自刎。杨修、文种两人的死,令人唏嘘不已,也同样令人深思。在当今社会上,审时度势也是一项职场法那么,要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过锋芒毕露便易遭人嫉恨,为

10、人陷害,因此做事审时度势是非常必要的。杨修之死600字 篇5杨修,一个素服才名的文人,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甚至无视他的“上司”曹操。但有很多人把杨修的死因归结于曹操身上,认为是曹操嫉妒杨修的聪明,从而得出了职场的潜规那么,就是下属绝不能比上级优秀,说白了就是你必须比领导傻,尤其是必需要让领导认为他自己比你聪明,只有这样,你才能混下去。但在我看来,杨修死的关键原因在于他自身,在于自身的狂妄不羁。不仅这样,他还多管闲事,诋毁领导,曹魏集团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不少,应该说是够杨修忙的了,可他却非要忙里偷闲对于自己无关的事情瞎掺和,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才会走上不归路。据三国演义里杨修得罪曹操的事很多,但我认

11、为,这些并缺乏以致命,而插手曹植、曹丕兄弟的储君之争和揭露曹操梦中好杀人的真相,才是真正给自己掘坟的原因。作为曹操的“秘书”,插手别人的家事,明显就是不务正业,揭领导的短,损害领导的形象,更是不把领导放在眼里。面对一个多管闲事,不维护领导尊严的下属,无论谁心胸多么的开阔,估计心里的怨恨都少不了。威信,是一个成功领导的必要条件,也往往是一个团队能正常运行的的保障,团队的成员都应该知道,每一个人应该把自己份内的是做好,业余时间多学习,以进步自己的才能,不要把关心领导的家事和领导的私生活当作自己的工作重点,不当场合的大放厥词更可能成为他日射向自己的箭,做一个本分的下属,或许一身的亮点没有几个,但永远

12、受人尊敬,做一个飞扬跋扈的下属,或许时常有人夸你有胆量,但一旦栽了个跟头,你就更容易受伤,甚至不得翻身。让我们从杨修身上汲取教训,在社会上有一个立足之地,切勿耍小聪明。杨修之死600字 篇6杨修,好一个奇才!杨修该不该死,不去辩论。他的才能,绝对在常人之上能轻易掀开曹操心思的外纱,可谓奇才。可是,他的智慧甚至不比常人恃才放旷的杨修,带着些傲气,不知道尊重别人,他得罪曹操不知几次,让曹操恨再爱上;应该说,他不识时务。从人情看,对他我是不爱也不恶,可我似乎应该感谢他。杨修不识时务,最后决定了他的被斩。在这个人的社会中,其实有很多累人的地方。杨秀让自己不被一些事所累,他没有刻意压制自己本领的表现,而

13、是随自己的心思。但他的这一点让他不合适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他应该生活在一个纯真的社会中。虽然这样一来,他的一些才能便展现不出来,但他可以完全地活出杨修的所有。完全地活出真正的自己,无拘无束,我也希望,可是这个我正面对的社会,表达给我并让我在其中生活的社会,让我不得不累了自己,有时失去了真实除非脱离社会。不过,社会是这个社会的,我是我自己的,我的梦想是我自己的。虽然完全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困难,但不失去精神上的自己。有时需要假装,必须假装,那不要紧,因为那只是外套,因为那样做是为了自己的梦想,真正的梦想。当有一个梦想成真,便将外套换得更薄。有两种人最不被外事所累,一种是大智的人,他们看透了一切,看开

14、了一切,变得无拘无束;另一类是大于的人,他们不琢磨一切,不在意一切,变得无拘无束。这两种人获得真实,充实,无论成为那种,都很不错。假如被注定活在他们中间的局部,就蔑视一切的黑暗,先往所有的光明。杨修属于夹心的局部,他分不清黑暗和光明,似乎只希望那个和了自己的胃口,不看干净。杨修,好一个奇才!杨修,好一个奇才。杨修之死600字 篇7这个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当你一味地嘲笑杨修的恃才放旷时,又何曾想过,假假设不是在那样混乱的历史中,假假设曹操没有掌握生杀大权,假假设当这样的事发生在如今的社会,我们也不过是一笑了之罢了。确实,杨修的才华可遇不可求,如假设不是他为人居傲自负,以曹操的野心绝不会屈就他

15、仅是当一个小小的汉主簿,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但是他却不懂掩盖自身的光辉,甚至置曹操的威严于不顾。如此,在我们看来是坦率到得意。但在曹操眼中,杨修俨然已成为一颗毒瘤,欲除之而后快。因为杨修的存在让曹操产生了危机感。身为臣下,能为主子排忧解难固然是好事。但是事事比主子占尽先机,那就未必是明智之举了。所以,有人说杨秀最后的惨淡收场,纯属自找,那也不假。但细细又想,曹操就没有一丝过错吗?还记得那个说出宁我负尽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身为上位者,这近乎偏执的思想真的好吗?我们从文中也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多疑的人,所以他最后秉着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的原那么,处死了杨修。这看似已了结的事情,长此

16、以往,比酿成大祸。他的多疑终究会让他失去多少良才大将?既然为人君,就应宽容大度,这样与之背道而驰,终会吃苦果。这样的悲剧,它既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假如,宽容与谦逊相握手,该多好?杨修之死600字 篇8在杨修之死一文中,杨修聪明灵敏,知晓君王,但是为何最后却被曹操所杀呢?在杨修之死中穿插了几个关于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由这些事情可以知道杨修这个人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擅长琢磨君主的心思,然而他的上司是曹操。假如有才外露只是限于在同级或下级面前,也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但是杨修这个人偏偏喜欢与曹操较劲,不仅仅是把曹操的心思看的一清二楚,还喜欢在其别人面前说一说。而曹操并不心胸宽阔,而是生性多疑,心胸狭隘,爱面子,不喜欢成认自己的错误,虽是外表赞扬杨修这个人,但暗地里已将其恨之入骨。另一方面,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