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与时俱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415716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与时俱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与时俱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与时俱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与时俱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与时俱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与时俱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与时俱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平街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基层工作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一、党的基层干部,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党的基层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没有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的,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必然削弱党的领导。这种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党的基层干部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一要加强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对于一个政党和组织 ,理论是旗帜和灵魂 ;对于一个

2、人 ,理论是品位和魅力 ;对于一个党的基层干部 , 理论水平是作为和发展的基础 ,是做好工作的必备武器。党的基层干部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学习的内容很多 ,而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学习,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努力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从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学习是进步的前提 ,我们通过学习理论 ,学习经济、法律、科技、历史 ,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 ,随着知识领域的拓宽 ,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才可能开创基层工作的新局面。二是要积极实践 ,提高工作本领。基层党的干部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善

3、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 ,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跟上时代步伐 ,更要立足实践。实践是获取真知、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实践的过程 ,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过程 , 也是认识真理、掌握真理的过程 ,因而是增长才干和本领的过程。基层党的干部要勇于在艰苦、困难和复杂的环境里去实践,去锻炼 ,不畏险阻 ,到社会实践中去汲取营养,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努力适应“三个代表”的要求。三要廉洁自律 ,保持高尚人格。一位基层党的干部,要有高尚的品格、坚定的志向才能应对权力、金钱等等的诱惑 ,使人民群众感到可亲可敬可信 ,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 ,虽然看不见

4、刀光剑影 ,闻不到炮火硝烟,但是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较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干部的警惕性不强,经受不住各种诱惑 ,就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俘虏”。小到小恩小惠,贪图吃喝玩乐 ,搞小腐败 ;大到行贿受贿 ,公然受授巨额不义之财等,搞大腐败 ,败坏了党的形象 ,失去了在人民群众中威信。因此,基层党的干部更要严格自律 ,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符合党和人民希望的基层干部。四是解放思想 ,不断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也是党的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贴得最

5、近,最能掌实底、摸真情的途径。只有勇于实践 ,勇于开拓 ,勇于创新 ,才能确保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经济繁荣与昌盛。党的基层干部只有在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基层建设工作的鲜活性。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基层建设工作的生命力 ,就在于根据人们的思维活动,结合实践需要 ,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在这方面,我们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边学习边总结的基础上 ,要以改革创新的态度加强基层建设 ,不但从形式上进行改革创新 ,还要从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 ,使之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 ,更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

6、堡垒作用。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是党在基层工作的核心 ,没有坚强的基层组织,党的工作就会失去根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开创各项工作的崭新局面 ,必须从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入手 ,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只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把基层基础工作落实到位,实现社会的根本稳定。实践证明 ,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得到加强 ,各级干部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及时纠正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主动地把各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消

7、化在萌芽状态、消化在基层 ,赢得工作的主动 ,营造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 ,让领导放心 ,让群众满意 ,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二是只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培养造就出优秀的干部队伍 ,真正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搞好干部队伍建设,只有下大气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了,才能把党的干部“四化”方针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落到实处,避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真正把优秀的干部推上重要岗位。只有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党的领导得到加强,工作得到规范 ,才能建立起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机制,真正选拔出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

8、培养出有前途、经得起考验的后备干部。三是只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推进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形成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才能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支持和保证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弘扬正气 ,增进团结 ,形成合力 ,减少内耗 ,才能使大家团结一心思发展,心情舒畅干工作,集中精力抓落实。四是只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把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举措落到实处 ,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如果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基础的问题解决不好,领导干部就无法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到研究

9、发展的战略上来,再好的机遇也抓不住,再好的条件也发展不起来,必然使领导干部陷入纷乱复杂的琐碎事务和欲干不能、欲罢不忍的尴尬境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搞好了,执政地位巩固了 ,领导干部才能甩开膀子干事业,才能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看得准 ,抓得早 ,干得快 ,搞得好 ,争得先机 ,抢得主动 ,才能使我们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创造力更加活跃 ,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五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必须用战略的思想研究问题 ,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难。做基层工作 ,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问题 ,甚至时常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在一定的时期有的问题会比较尖锐突出,解决这些问

10、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与时俱进地研究问题,又要扎扎实实地解决好问题,就是要善于用战略的眼光去研究发展的问题 ,善于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解决具体问题 ,用发展的办法去克服困难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开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开创工作新境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研究新情况 , 解决新问题。结合工作实际 ,当前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的实践和思考。一是不断强化党要管党的意识,使基层干部的党建思想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党的建设面临

11、的形势会不断发生变化 ,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党建思想的先进性,才能增强政治敏锐性,适应变化 ,更新观念 ,创新工作。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牢固树立党要管党的意识 ,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的大事来对待 ,集中精力进行理论探讨和工作实践 ;就是以创新的思想和发展的眼光 ,准确把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时代性 ,只要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敢于突破常规,探索新路子 ,开辟新渠道 ;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 积极地应对挑战 ,确保我们的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创设新的党建工作载体 ,

12、使党的群众工作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意义。开展党的群众工作 ,增强工作实效性 ,必须依靠有效的载体。探索建立促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务公开的载体,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利,在社会活动中充分体现群体的意愿;通过创新推进产业化、调整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载体,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惠,维护好群众的物质利益;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活泼新颖、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广大党员、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有好的工作载体,党的群众工作就会有生机和活力,党的组织就有了凝聚力和号召力。和平街党工委2010年 5月 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