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41509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豆瓣营销策略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豆瓣营销策略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豆瓣营销策略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豆瓣营销策略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豆瓣营销策略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豆瓣营销策略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豆瓣营销策略案例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豆瓣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2012年4月24日 目录: 一豆瓣网的特色分析 3 (一)创新性的用户主导的内容生产系统 3 (二)编织内容网络的同时形成复杂的人际网络 4 (三)豆瓣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扩展链 4 (四)豆瓣为网民的自我形象塑造提供了另一个舞台 4 (五)豆瓣提供了一种社会化的文化消费环境 5 (六)豆瓣模式实践了新的营销理念 5 二 豆瓣营销特点 6 三 豆瓣营销介绍 7 (一)豆瓣优势 7 (二)行业趋势 7 四豆瓣营销解决方案 7 (一)兴趣社交 7 (二)活动营销 9 (三)移动应用 9 (四)硬广推广 9 总结 10 一豆瓣网的特色分析 (一)创新性的用户主导的内容生产系统

2、豆瓣是一个完全由用户来生产内容的网站,因此它具有典型的社区性质。但是,这个社区的形成机制与过去的论坛式的社区是不同的。 有研究者认为,豆瓣没有硬分类的“狭隘的刚性”,也没有tag的“无法讨论的发散”,豆瓣在硬分类和tag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书目数据库。因为一本书你再怎么给它标签,它的书名也是固定的。而围绕着书目数据库而展开讨论,就是豆瓣从另外一个角度组织了信息。 豆瓣内容形成的起点,是那些主动型的网民所提供的自己所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的清单,相关评论和博客。这些内容提供了很多个基础节点,这些节点之间又因为网站技术系统所提供的相应功能,例如条目、“标签”或网站推荐,开始产生各种联系

3、,从而编织出内容的基本网络。 而对于那些被动型(只是浏览,而不主动创造内容)的网民来说,他们的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自己的点击,使更多的内容之间产生联系,从而丰富和发展网站的内容网络的关系。此外,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点击,参与社区的投票机制,从而决定内容的排列。 与传统网站由编辑来决定逻辑结构的内容网络不同的是,网民在豆瓣所感受到的内容网络更多的是由他们自己的兴趣来决定的。网民成为内容关系的主宰者,而不是奴隶。 豆瓣的内容生产机制,一方面是内容指向明确,就是某一特定的书、电影或音乐,因此可以激发那些主动型的网民参与内容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使那些被动型的网民很容易实现个性化的满足,而且他们也可

4、以用轻松的方式对内容的关系(例如在首页上推荐的内容)产生贡献。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关系架构。由于每一个个体在内容之间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内容与内容的关系变得更为多样化。人与内容的关系也变得更为自由、灵活。 当然,有时过于自由与复杂的关系,也会带来迷失感。虽然在豆瓣可以始终沿着自己的兴趣指向去生产与消费内容,但是,也难免有离自己的原始起点越来越远的时候,虽然它带来很多的意外收获,但是,也会增加网民的负担。不过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在刚刚到豆瓣不久的成员身上。资历较老的成员,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习惯。 (二)编织内容网络的同时形成复杂的人际网络 豆瓣的内容形成的机制,也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形成的机制

5、,从结构上来说,豆瓣的社区是一种网状的结构,用户不是被圈定在某一个论坛或小组里,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多线索地编织起自己的人际网络。 有研究者认为,用相同兴趣作为媒介,把人和人的社会关系真实地搬到网上,也使得豆瓣相对于一般交友网站或者更有针对性,加入“友邻”的往往是不认识但趣味相投的朋友,这比陌生人随意添加要有效和可靠得多。实际上,豆瓣的豆友们已经在现实生活中组织了各种各样的聚会、活动,豆瓣的SNS已经远远把传统阅读社区抛在了后面。阅读评论交友社区,豆瓣彻底抓住了web2.0的核心特征。2 对于每一个成员来说,豆瓣的社区提供了一种以“兴趣爱好”为纽带扩展人际关系的可能。这种关系的形成无需刻意,

6、它更多地是伴随着内容关系的形成而自然形成的。 在豆瓣有很多“圈子”小组,而任何一个人可以加入多个小组,方法也极为简单,这就使每一个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通过他加入的小组得到体现,而其人际关系网络的扩张,也是通过这种简单的办法得以实现。 (三)豆瓣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扩展链 对于信息时代的人来说,知识的自我更新与扩展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与通过专业型网站或搜索引擎进行的知识学习不同,豆瓣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扩展链。它既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但是,又使知识的扩展不是过分封闭在某一个领域内,因为这种扩展不是以专业分类为基础的,而是以“人”为基础的。即使是有相同兴趣的几个人,他们读过的书单也会存在差异,

7、这种差异为别人的知识扩展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具有更多的发散可能。因此,先“求同”再“求异”,成为豆瓣成员知识扩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与通过多数网上书店介绍去索取新书不同的是,豆瓣的评论以及人际关系的作用,对于人们探求新知识的愿望有更强烈的促进作用,在知识学习方面效果通常也会更好。当然,另一方面,别人的评论等也会给人带来先入为主的印象,完全取决于别人或网站推荐也会在知识扩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 (四)豆瓣为网民的自我形象塑造提供了另一个舞台 由虚拟性所带来的一系列特点,使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形象塑造的一个平台。与传统网络社区以及博客等不同的是,豆瓣更多是通过某个成员所列出的清单和评论等,来展现一个

8、人的知识、修养与思想,它实际也成为了人们塑造自我形象的一种手段。 有些人在豆瓣所列出的清单未必是完全真实的,有时会有浮夸的成分,但是即使是虚假的清单,把什么样的书、电影或音乐列为自己的兴趣,也往往是出于人们对自我形象塑造的需求。 (五)豆瓣提供了一种社会化的文化消费环境 在传统时代,文化消费往往是个人化的,即使人们在一个电影院与几百人同时观看一部片子,他们也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这种消费仍然是个人性的。 但是网络为文化的消费提供了一种社会化的环境,这种社会环境虽然不一定出现在某个具体的消费活动的当时(例如看电影或读书的具体过程),但是它却会对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消费对象的选择、消费的方式以及

9、效果等。 豆瓣更是编织了一种文化的经纬网络,每一个节点是一个文化产品,例如书或电影,但每一个节点又不仅仅是孤立的产品,它实际上吸收了很多的来自于社区成员的“能量”(点击量、评价等),这种能量会辐射到另外一些人身上,影响到他们对这些文化产品的判断与选择,甚至对某一种文化的好恶。这种影响自然是一把双刃剑。 有人认为,豆瓣代表了小众文化。而豆瓣的创始人杨勃认为:“豆瓣网不能代表小众文化,因为小众文化的定义是有千千万万的小众文化。豆瓣网作为一个平台,能够促进小众文化的传播,因为豆瓣网的设计是以个人为中心,不是以资源为中心。在豆瓣网促进出版物传播的过程里,它不是推动者的角色,是拉动者的角色。随着社会的进

10、步,人群的兴起会越来越多,小众也会越来越多,加起来就是大众的事情。作为一个网站,你可以专门服务于一个小众群体,把他们服务的非常周到。豆瓣网的定位是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定位,我们并没有服务任何一个小众群体,任何人都可以来用。比如排行榜,所有人加起来是一个大的排行榜,但每个人有自己的排行榜,豆瓣网推荐的是给你的排行榜,但这些加起来又是一个庞大群体” 应该说,豆瓣是大众文化与小众文化的交织,正如杨勃所意识到的那样,小众的东西加起来就是大众的事情。当然这显然不能理解为一种简单的数学式的相加,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消费氛围下,小众的文化往往是不能持久的,它很容易被大众文化所压制、同化。排行

11、榜以及在它下面隐藏的用户投票机制实际上就代表了大众对小众的一种抑制。 在豆瓣以及类似的网站所提供的这样一种浓烈的社会性的文化消费环境下,小众文化以及每个个体的个性及独立性能否保持,显然已经不是某一个网站要面对的问题。它是网络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日益渗透时所带来的一个普遍问题。 (六)豆瓣模式实践了新的营销理念 虽然豆瓣的起点可能不是营销,但是正如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它无形中在实践现代客户管理(CRM)的思想,即以客户为中心,建立读者数据库,进行针对性的读者服务,让读者得到最好的购物体验。 豆瓣所进行的数据的收集,是通过一种友好的方式。它没有那种“偷窥”式的或强制式的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而是使人们在表

12、达个性与需求的同时,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交给网站。 二 豆瓣营销特点 1. 豆瓣汇聚着众多行内精英,意见领袖,他们参与的活动,必然会引起众多追随者的参与和媒体的曝光。 2. 豆瓣技术平台商业信息的最佳结合,适合新企业新产品,通过产品功能已完成精准细分,用户在豆瓣发现生活消费的方式。 3. 5963多万豆瓣用户消费力强,是中国互联网用户中商业价值最大一群。 4. 豆瓣用户他们关注品牌、关注流行、互相影响,十分有利于新兴品牌推广。 豆瓣线上活动和同城活动 豆瓣网的“同城活动和线上活动模式”一直做的很成功。 豆瓣网介绍拥有5963万用户25万个兴趣小组31193个小站,以个性的书评、影评和音乐

13、评论为核心交流内容,以此形成一系列的推荐机制。同时,豆瓣网通过用户自我创造与分享内容,形成无数个具有共同话题的小圈子,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好友社区。一句话:借助豆瓣一个点,可以引爆中国流行圈。 豆瓣小站营销豆瓣小站是主题内容的展示空间。小站有多种“功能组件”进行组织和发布内容。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类型的小站来经营一家店铺、一个品牌、一个组织,或是创造某类主题内容等等。豆瓣小站就有些类似于新浪微博的企业加V认证,可以发布企业相关信息,吸引豆瓣网友关注品牌小站,达到更好的品牌营销。 豆瓣小组营销豆瓣拥有庞大的自发形成的小组,每天产生数十万话题,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群,每一个人都能轻松找到他喜欢的主题和一群

14、志同道合的人。而豆瓣网主要客户群体是以80后、90后为主,遍及各个行业白领、高校学生、自由职业者。而这样的一个客户群体已经拥有很高的购买力了。一切与“艺术、健康、娱乐、衣食住行”相关的产品在豆瓣网推广,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5. 与传统门户网站依靠大规模、高成本的市场营销推广自己的手法相异,“豆瓣”的知名度基本上是通过最原始的人际传播方式实现的,也就是依赖于“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传播。 豆瓣网汇集了大量的网络推手,网络拍客,书评、影评和音乐评论人。它不仅有很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更有一大批媒体人采集同城活动信息。所以在豆瓣上的活动在网络上的转载率很高,而且传统媒体也会偶尔在里面采集信息,豆瓣

15、线上活动曾多次被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转载报道,吸引了广大网友关注度,有效的进行了品牌口碑宣传。 总结:借助豆瓣一个点,可以引爆中国流行圈。 举例: 1. “全民戏搞凡客体”这件病毒营销事件,这次的活动发源地是豆瓣网,活动是一夜之间上了首页参加人员过万 2. 失恋33天本是一篇在豆瓣网上连载成名的网络小说,拥有大量的小说粉丝,选这个题借的就是这个势,粉丝与其前身“追星族”最大的区别是,后者表现为个体的疯狂,“粉丝”则是巨量个体有组织的集合。 3. 豆瓣在运营中注意掌握类别用户,如在查令十字街84号在国内上市前后,该书的中文版译者在豆瓣网上和读者们频繁互动,还把自己其他译作的读后感拿出来和网友们分享。而在此之后,有很多中文译者慕名加入了豆瓣的用户群,由此而来是更广范围的用户辐射作用。而在香港用户表现活跃之际,豆瓣网就顺势推出了针对港台用户的系列个性化服务,令该地区用户此后增长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