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409874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3岁一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 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 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 分突出。(一)动作发展快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 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 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 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 动作的颈部非常快。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 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 有关

2、。对教育的启示:为了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和条件, 小班的一日生活必须由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如通过运动游戏发展 幼儿粗动作、在活动区提供各种工具和材料发展幼儿精细动作。对 幼儿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我们要予以充分的理解和接纳,并为每 位幼儿提供有效的帮助。(二)认识靠行动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 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 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 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对教育的启示:那种要求小班幼儿“坐好了”唱歌、听故

3、事的 做法本身就没有尊重和把握它们的年龄特征。教师应充分理解和接 纳幼儿“边做边说”或“先左后说”的行为,给他们用口头和肢体 语言一同来表达思想的机会,使他们生活的更愉快。(三)情绪作用大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 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 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 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 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对教育的启示:教师应该像妈妈一样去体贴、关爱幼儿,同时 利用同伴群体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使幼儿逐渐减少分离焦虑,尽 快适应集体生活。一

4、日生活用有趣的游戏贯穿,益于引发幼儿的积 极情绪。教师还应该理解和接纳小班幼儿活动“情绪化”的特点,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四)爱模仿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 和伙伴。小班幼儿正三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 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 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 情感的表达。对教育的启示:从仅研究教师如何教,到重点关注幼儿如何学, 放映了人们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成人首先要理解和接纳幼儿不自 觉的模仿行为,并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 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榜样,同时充分

5、利用幼儿同伴群体的资源,给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向同伴学习的机会。(五)常把假想当真实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夸张性 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 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 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对教育的启示:成人应该充分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特点,同 时可以因势利导,引发幼儿等良好行为。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小半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都需要游戏,这不仅可以使幼儿充分享受童年的 快乐,也是我们的教育便的非常自然。(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 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 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岁的 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对教育的启示:教师要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特点,并运用这 一特点进行教育,女口:用拟人化的口吻于幼儿做游戏,比空洞抽象 的说教有效的多,它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同时把教育的要求 顺利转化成幼儿自身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