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衡地表现成因与应对之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409695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经济失衡地表现成因与应对之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球经济失衡地表现成因与应对之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球经济失衡地表现成因与应对之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球经济失衡地表现成因与应对之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球经济失衡地表现成因与应对之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经济失衡地表现成因与应对之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经济失衡地表现成因与应对之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成因与调整尹继志某某金融学院 某某 某某071051摘要:目前全球经济失衡是以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和亚洲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的经常账户盈余为特征的。失衡由各国间货物贸易不均衡所引发,并导致各经济体间的资本跨国流动,使资本与金融项目也出现失衡。美国国内消费过度和储蓄不足、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亚洲经济体国内储蓄率高于投资率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全球经济失衡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果不进展主动调整而任其开展,其失衡的格局必然崩溃并对全球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面对全球经济失衡,中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承当起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所应负的责任,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开展。关键词:全球经

2、济失衡;经常账户;国际分工;储蓄率;调整近年来,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层的广泛关注。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给世界各国经济开展带来了很大风险,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有哪些?全球经济失衡能否持续存在下去?国际社会特别是我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予以应对?这些都是需要理论界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一、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与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重不断扩大,2001年以后该比重更是急剧上升,2006年达到6.2%的峰值。与此相对应,亚洲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出现了巨额经常账户盈余,其中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由2001年的174

3、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3718亿美元,这些盈余资金通过购置美国国债等方式又回流美国,对美国的“双赤字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起到了支持和强化的作用。这种一国赤字和多国盈余并存的现象被被经济理论界称之为全球经济失衡。在近代历史上,全球性的经济失衡已出现过三次,第一次出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20世纪60年代,由于日本和德国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国际收支由过去的顺差转为逆差,黄金储藏大大低于对外短期债务,美元信用发生动摇,最后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而告终。第二次全球经济失衡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表现为美国与日本的贸易不平衡,美国通过广场协议促使日元升值的方法来解决,结果引发了日本泡沫经济

4、,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第三次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与亚洲主要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的贸易不平衡,随着贸易差额的逐渐扩大,失衡的程度不断加深,产生的影响涉与到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各个领域。全球经济失衡的概念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总裁罗德里戈拉脱Rodrigo de Rato y Figaredo于2005年2月23日在名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防止相互指责的演讲中正式提出的。拉脱指出,全球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是这样一种现象: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如此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

5、。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1。根据拉脱给出的定义,全球经济失衡可以理解为:贸易赤字或盈余不是均衡地分布在世界各国中,而是集中在某一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在长期内一国的贸易收支不是趋于平衡,而是持续赤字或盈余,因而全球经济失衡的具体表现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长期出现贸易赤字,相应地,另一个国家或一些国家长期出现贸易盈余。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中,美国是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美国从1972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至今已经连续近40年,除1973年和1975年出现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而且逆差额逐年增加,从1976年的

6、9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7636亿美元。尤其是从2002年至2006年五年间,逆差额增长了近90%。受次贷危机的影响,2007年美国贸易逆差为7116亿美元,比上年有所下降,即使如此,目前美国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逆差大国见表1。美国高额的贸易逆差与其严格的高技术出口管制有很大关系。从贸易结构来看,美国需要其他国家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品,而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存在出口优势。从理论上来说,美国可以通过互补型贸易来平衡贸易收支。但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溢,美国在大量进口制成品的同时,却实行了严格的高技术出口管制。尤其是在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国延长了出口许可证的审批时间,加强了高技术产品的出

7、口管制。2003年美国具有比拟优势的高技术产品竟出现了268.2亿美元的逆差,2004年这一逆差进一步扩大到370.2亿美元。严格的技术管制减少了美国的出口总量,加剧了贸易逆差,使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表1 美国贸易逆差按国际收支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年 份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逆差额280360671112512221451152112701152年 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逆差额1090741961132616621137196921032204年 份1999200020012002

8、20032004200520062007逆差额338936873580418048946171617776367116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数据。/.imf.org/。第二,全球经济失衡主要由各国间货物贸易不均衡所引发。从总体来看,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是美国与亚洲主要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之间的货物贸易的结构性失衡。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995美国货物贸易逆差额为1604.7亿美元,2007年上升到7909.9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亚洲主要经济体的货物贸易逆差高达4147.3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52.4;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贸易逆差如此达到1273.8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

9、逆差总额的16.1,二者之和占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的比重达到68.5%。在货物贸易逆差中,又以美中贸易失衡最为突出。近年来,中国已成为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第一来源国,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逆差额高达2562.7亿美元,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的32.4见表2。表2 2003-2007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构成情况 单位:亿美元 项目年份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美国对亚洲地区贸易逆差额所占比重%美中贸易逆差额所占比重%美国对OPEC国家贸易逆差额所占比重%20032004200520062007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tse.export.gov。第三,经常账户顺差方主要集中在亚洲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尤以中国最

10、为突出。与20世纪80年代的美日贸易失衡不同,此次全球经济失衡的顺差方从日本扩展到亚洲各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各国、中国某某、中国某某、海湾国家等。其中尤以中美贸易失衡最为突出,1995年美中货物贸易逆差为338.1亿美元,2005年逆差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2007年逆差达到2562.7亿美元。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94-2007年,中国经常项目实现了14年顺差,2007年,中国外贸顺差总额为262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见图1。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与石油出口国之间的经常账户收支失衡也日趋明显,2001-2007年美国与OPEC间的贸易逆差从

11、425.1亿美元增加到1273.8亿美元。图1 1998-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额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998-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第四,全球经济失衡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点,美国制成品贸易呈现逆差,而初级产品贸易呈现顺差。以美中贸易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制成品大幅增加,呈现逆差,而美中初级产品贸易却呈现顺差见表3。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美国对中国加工装配类制造业FDI的增加,使中国对原材料、矿产等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扩大,同时外资在华企业制成品的加工出口贸易也随之增加,最终形成美中两国之间现有的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全球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在

12、亚洲开展中国家聚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兴旺经济体聚集,带来了美国等兴旺经济体与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互补贸易的迅速开展,最终形成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表3 2002-2007年美中贸易结构组成 单位:亿美元 项目年份美中初级产品贸易顺差额美中制成品贸易逆差额2002141104522003465128612004526167242005606207682006924241792007125426881数据来源:The Department of merce。第五,经常账户收支失衡引发了各经济体间的跨国资本流动,使资本与金融项目也出现失衡。由于美国与亚洲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之间的贸易失衡,使东亚

13、各国和石油出口国积累了大量贸易盈余,外汇储藏迅速增加。同时,各贸易盈余国家为保持本币与美元间的汇率稳定,以与为了使贸易盈余保值增值,不得不将大量外汇储藏购置低风险的美国债券,这使美国拥有充足的资金大量进口制成品,并使其成为资本项下的净顺差国。据IMF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外债余额已达到128779亿美元,占全球债务总额的23.7%。而亚洲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如此成为主要持有对外债权的经济体见表4。表4 2007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与主要石油出口国持有的对外净债权 项目国家外汇储藏亿美元外债余额亿美元外汇储藏与外债比率%/对外净债权亿美元-中国152823630420911652新加坡16772

14、5565771422马来西亚11995782074621印度290823031263605泰国9475861617361伊朗761 310 245.6 451沙特阿拉伯733 528 138.5 205科威特336 197 139阿联酋255 19164阿尔与利亚1100 50 1050利比亚695 45 1544.4 650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数据。/.imf.org。二、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原因一美国国内消费过度和储蓄不足导致经常项目巨额赤字长期以来,美某某取了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近年来这一政策取向被不断强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为67%,2007年美国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上升至72,家庭债务是可支配个人收入的133%。靠消费拉动经济并没有错,问题是美国储蓄率太低,美国新一轮的低储蓄率从1984年就开始了,到1999年降至2%左右的水平,并维持了长达6年,2005-2007年储蓄率均低于1%2。由于过度消费、储蓄不足,美国必须吸收国外储蓄以维持本国经济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