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2--第一节看我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40880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2--第一节看我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2--第一节看我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2--第一节看我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2--第一节看我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2--第一节看我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2--第一节看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2--第一节看我(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重要内容是,理解什么是词语的意义,什么是单义词和多义词,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多种意义,以及词义演变的几种方式。通过学习,让学生可以运用工具书判断一种词语多种义项之间的联系,并且可以对的地理解和使用有多种意义的词语。二、课堂活动指引2.1课本课堂活动“意思”真故意思!这个课堂活动以实例讨论汉语的多义词。以往有关词义的学习只侧重词语有哪些意义,查一查词典就算完了。可什么是词语的意义?为什么一种词语会有多种意义?各个意义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解答。为此课堂活动选择了一种典型的多义词“意思”,来理解词的多义性。

2、一、课堂活动环节()读课文,猜词义。为了活跃氛围,教师可以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这段场景。并请学生讨论对话中“意思”这个词也许有哪些不同的意思。(2)查词典,知词义。先让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看看词典中对“意思”的解释。然后带领学生查阅更多的词典,涉及偏重于古代汉语词语释义的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结合几本词典的释义,拟定“意思”这个词语究竟有多少意义,即有多少个义项。(3)找联系,解词义。通过现代汉语词典拟定词语的基本义,根据辞源和汉语大词典拟定词语的本义和所故意义之后,要考察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拟定词语的引申义和引申过程。教材中给出的“意思”词义的引申过程不是唯一答案,仅供参照。事实上也不规定

3、学生可以做到把一种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都分析清晰,只要可以判断出哪个是本义、哪个是借代引申义、哪个是比方引申义就可以了。()查词典,用词典。通过这个课堂活动,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拟定词语的意义不能仅凭猜想和习惯,必须通过查阅权威的词典加以确认。词典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一定要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二、有关知识补充()辞源。该词典是近代以来浮现的第一部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语文辞书。编纂工作开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目前国内发行的辞源是解放后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修订本。辞源(修订本)所收的词汇,以古汉语中的一般语文词汇为主,解释字词在古代的意义,强调对字词意义发展源流的清理。(2)汉语

4、大词典。该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工具书,全书也是以汉语一般词语为主,但收词数量达37万多条,涉及单字2多种,这是该词典的一种突出特点。对词语的解释,力求义项完备,释义确切,层次清晰,注重对词语的历史演变源流加以全面论述。词典所列义项基本涉及了一种词语的古今所故意义。(3)词典中的义项顺序。现代汉语词典中排在最前面的义项一般是该词语目前使用最频繁的意义,也就是“基本义”。辞源偏重于词语的古代意义,一般排在最前面的是这个词的“本义”,且不管该意义目前与否仍然在使用。汉语大词典一般也是按照词义在历史上浮现的先后排列义项,一般遵循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后两部词典所列的义项都比较全

5、,便于弄清晰词语所有义项谁先谁后的问题。2.2补充课堂活动妙语批文这个课堂活动选择一种虚词“而”,理解它的多义状况。虚词虽然比较“虚”,但也故意义,并且大多数虚词都会有多种意义。虚词一般是借用实词赋予新义或者是从实词逐渐演变过来的,但随着后来的频繁使用,虚词所假借的那个字最初代表的实词的意义反而不为人所知,慢慢地消失了。下面就来探究一下“而”的词义和用法,以及它们的发展演变状况。(1)猜猜句子中的“而”都是什么意思近代名士章式之给学生作文写的批语相称风趣。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一连用了十几种“而”字,都不恰当,章式之看了,啼笑皆非。于是在该生作文本上写了一段批语:“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

6、宜而而而也!”这个绝妙的批语一共9个字,居然用了2个“而”。整句话的意思是:“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不用而,不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偏要用而啊,从此后来,应当用而处你才该用而啊!”(2)查查词典中“而”有哪些不批准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而”的义项有:连词(不连接名词)。.连接语义相承的成分:伟大艰巨的任务。B.连接肯定和否认互相补充的成分:浓不烈。C.连接语义相反的成分,表达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不集中,就会影响改善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畏惧退却悲观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连词。有“到”的意思:一再,再三。把表达时间或方式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来。插在主语谓语中间,

7、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不依托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获得胜利。辞源的释义:颊毛,象毛之形。汉语大词典的释义:颊毛,胡须。代词。A.你;你的。B.她;她的。C.这个;那个。连词。.表达并列。B.表达承办。C.表达递进。D.表达转折,犹然而。.表达假设,犹如果。F.表达因果,犹因而,因此。G连接状语于动词。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H.用在主语、谓语之间以强调主语,具有“居然”、“却”的意思。宋苏轼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介词。A到;往。鲁迅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总之,许多青年,从东江起,而上海,而武汉,而江西,为革命战斗了。B.用,拿。助词。A用于句末,表

8、感慨语调。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用作形容词、副词的后缀。犹然。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用于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墨子尚贤下:使天下为善者可而劝也,为暴者可而沮也。D.用在方位词前,表达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E.用于句中,表达语句的舒缓。根据以上词典的释义,可以拟定:“而”字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脸上的胡须”。后来假借“而”这个字形,用来当连词。徐徐地,连词“而”用得越来越频繁,其最开始的“胡须”的意义反而消失了,在现代汉语中则只剩余连词和助词用法。在章式之的批语中,第2和第5个“而”是连词,表达转折;第7个“而”是语调词,表达感慨;第8和第9个“而”是介词,

9、“到、往”的意思;第11个“而”是连词,表达承办的意思;其她的“而”都是指“而”这个字而言。(3)看看“而”的意义是如何发展演变的现代的“而”是一种纯正的虚词,由于虚词的意义很“虚”,因此想理解“而”的各个义项的发展演变状况是困难的,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更无法像实词那样说清晰。但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还是可以理解某些大体的状况:当虚词用的“而”和当实词用的“而”从本质上看应算作同音词,由于虚词“而”是借用当胡须讲的“而”这个字形,意义上两个词不存在任何联系,更没有引申的关系。“胡须”并不是虚词“而”的本义,只能算是“而”这个字最开始的意义,至于当虚词用的“而”的本义是什么,目前还说不

10、清晰。古代的虚词“而”可以作连词、介词、副词、助词。目前的“而”重要的功能就是作连词。目前的连词“而”可以表达并列、承办、转折、因果关系,还可以起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的作用。三、课后练习指引.1“小试身手”解析一、本题的重要目的是考察学生与否掌握本义、借代引申义、比方引申义和基本义的概念。“词义家族谱系树”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规定学生从历时的角度,像整顿家谱同样把词典中的释义归类,然后再来分析各个意义之间的引申关系。例如:(以上释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二、本题的重要目的是告诉学生多义词都是从单义词发展而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词语从原故意义引申出了新的意义,就变成了多义词,因此应从动

11、态的角度来看待单义词和多义词。参照答案:“外援”:本义指来自外面的(特指外国的)援助;新义指运动队从国外引进的运动员。如:“北京足球队添了三名外援。”“票房”:本义指戏院、火车站、轮船码头等处的售票处;新义指票房价值。如:“这部影片全市票房已经突破一千万元。”“磨合”:本义指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期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新义比方在彼此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互相适应、协调。如:“新组建的国家队还需要磨合。”“聚焦”:本义表达使光或电子束等汇集于一点;新义比方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如:“新闻报道聚焦于一种共同的话题。”“接轨”:本义指连接路轨,如:“新建的铁路已全线接轨铺

12、通。”新义比方两种事物彼此衔接起来。如:“与世界经济接轨。”“菜单”:本义指开列多种菜肴名称的单子;新义是电脑等操作程序目录界面的俗称。如:“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操作菜单。”(以上释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三、本题的重要目的是向学生展示多义词在平常生活中的妙用。参照答案:1.狗咬乌龟找不到头,“头”的本义是乌龟的脑袋,但有两个比方义:一是比方事情没有头绪,不知从哪儿下手,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二是比方办一件事情找不到负责人。这里当“脑袋”讲的“头”和当“事情的起点”或“头目”讲的“头”语义双关。2.狗咬粽子难解,“解”的本义是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比方引申义是弄不清晰,无法理解,有

13、时也指某种纠葛难以解决。“解”的本义与其比方义语义双关。.驴拉磨子上了圈套,“圈套”的本义是套在驴身上的套子,比方使人上当被骗的计谋。4老牛打滚大翻身,“翻身”既指身体转动,又比方落背面貌或不利处境有了彻底的变化,也是比方的语义双关。3.2补充练习题目一、请拟定下面各个词语的本义及基本义,并指出哪些义项是借代引申义,哪些义项是比方引申义。1.“淡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个义项:(云雾等)密度小:浓雾徐徐地了。(味道)不浓:酒味。(感情、爱好等)不浓厚:她对象棋的爱好逐渐。(印象)因淡忘而模糊:时间隔得太久,印象非常了。2.“疙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五个义项: 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14、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面。 不易解决的问题:心中的早去掉了。方量词:一石头。方麻烦;别扭。也作“疙疸”。二、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率兵猛攻六合城。守将温绍原对城能否守住没有把握,只得一面拼命顽强抵御,一面上奏朝廷。奏折上写道:“城在臣在,城亡臣亡。”看似要决一死战。但是温绍原在上表之时,又暗中让手下人挖了一条直通城外的地道,以备城被攻破之后可以逃跑。她的一种心腹私下问她:“如此安排,将来皇上问罪,该作如何解答呢?”温绍原笑着回答:“我不明明写着城亡臣亡吗?”想想这其中有什么奥妙之处。三、有某些词语的本义目前很少使用了,甚至已经完全消失了。例如“封”常用的意义是“封闭”,可本义却是“加土哺育树

15、木”。类似的词语尚有诸多,请你说说下面词语在现代的基本义是什么,本义又是什么。强,汤,权,理,救,编四、判断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似的一组。A老孙头慷慨地说:“我那玻璃眼倒也乐意换给她,就怕儿马性子烈,她管不住。”刘胡兰这位十七岁的女英雄慷慨就义了。B.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C“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D.她的面孔黄里带黑,瘦的教人紧张,但是精神较好,没有一点儿颓唐的样子。她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五、判断下面句子中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她三句不同的一句。A.自觉得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B.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松散,关系松懈,工作悲观,意见分歧。C.为了搞好总复习,许多同窗废寝忘食,毫不松懈。D刚刚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