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企业文化教材(制度范本、DOC格式)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408652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一企业文化教材(制度范本、DOC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三一企业文化教材(制度范本、DOC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三一企业文化教材(制度范本、DOC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三一企业文化教材(制度范本、DOC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三一企业文化教材(制度范本、DOC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一企业文化教材(制度范本、DOC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一企业文化教材(制度范本、DOC格式)(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三一企业文化教材第一章 企业文化概论一、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现象中的一种亚文化,人类的文化现象,被文化学者定义为:“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大多数文化学者更愿意将文化看作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现象,因此,文化常常被他们说成是:“一整套代表一种生活方式的共同思想或共同的风俗习惯、信仰和知识”或“在群体中产生的代代相传的共同的思维与信仰方式”。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一个特定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特定群体是指组成企业主体的员工是由某一种力量有目的地召集来的,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存在。二、企业文化的特点1、 企

2、业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的一致性 企业文化作为特定人群所拥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其根源来自于其所生存的社会,与主体社会的主流文化一脉相承。虽然社会众多的亚文化中可能有某一价值观与主流社会相冲突的现象,但作为特定群体的企业,却很少发生这样的现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企业间的交往频繁,不同企业文化的交融明显。纵使如此,企业文化中主流文化的印迹仍旧深刻。像三一文化中的三一精神“自强不息、产业报国”、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华为的“社会责任: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已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社区做出贡献。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3、就恰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色,这一点,还是解读中国企业不自觉地带有政治色彩的关键。2、 企业文化的领导人色彩 文化现象的形成,一般是个自然的过程,企业文化却与此有别,是一个人为造成的现象。企业文化大多数是其领导人所倡导与直接促成的。因此,企业文化往往就是其主要领导人的化身,是其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的具体体现。像三一作风“疾慢如仇”所表现的总裁梁稳根先生行动迅捷的特点;华为基本法接班人条款第一百零一条中“高、中级干部任职资格的最重要一条,是能否举荐和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我们要制度化地防止第三代、第四代及以后的公司接班人腐化、自私和得过且过”所表现的任总的军人特

4、色。正是在这一角度出发,有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老板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熏陶,中国人难以接受“老板”决定一切的观念,我们不但试图与企业领导人在观念上平等,甚至还会要求在分配上与其平等,这正是毛泽东在中国能够推行国有制的根本原因,然而却是有背于工业化时代主流精神的。但企业文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必须强调:企业文化不能够被广大员工所接受,那么它是没有生命力的,更不能带来企业的长生!3、 企业文化的变迁企业是一个生命体,从其诞生到消亡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化,而企业文化也随之不断地变迁。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其企业文化的变迁才会慢慢减缓;而在企业发

5、展的高速增长期,其企业文化的变迁也是最频繁的。三一目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其企业文化也处在剧烈变动时期。2001年7月,三一召开了第一次企业文化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的企业文化专家与会,共同商讨三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定义及相关问题。会上重新确定了三一文化的主体内容,在三一核心价值观中增加了“品质改变世界”的内容,提出了“三请三问”的新内容等。会议还决定邀请专家撰写三一文化专著,促进企业文化的规范化工作。而最能表现企业文化变迁的是三一作条文的修订。该条文最初是“令行禁止、疾慢如仇,严格精细、追求卓越”,后来改成“疾慢如仇、追求卓越”,而2001年修订为“疾慢如仇”四个字,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一个

6、理念。三、企业文化的作用人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这句话较好地表现了企业文化的作用,即任何一种企业文化的作用都可以从企业本身和社会两个层面来分析。1、 企业文化对员工观念的影响与行为的制约从企业本身来看,企业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员工的影响方面。得到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无疑是在员工的心灵中划定了一方天地,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从而保证了企业员工行为的一致性,保证了企业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是员工融入企业的最佳途径,也是其成为职业人的第一道门槛。一个员工进入企业,与之建立一种契约关系,就是交出了自己部分权利,尤其是独立自

7、主的权利,你必须全心全意地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按照企业的要求重新塑造自己。因此说,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多么地重大,企业文化可以改变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方向,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2、企业文化对企业产品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的创造物,它最好的表现形态是企业的产品。当企业的产品都浸润了企业文化时,其产品的生命力将会是其它任何企业不可以相提并论的。比如,三一文化中的企业作风是“疾慢如仇”,如果我们的制度能够围绕这一理念,设计出保证理念具体化的条文,促进产品、服务都能达到世界最快速度,从多方面表现企业作风,无疑对企业赢得社会认同、赢得市场、赢得客户发挥良好的作用。具体地说,三一产品所体现的“疾慢如仇”

8、是整个制造链的同时行动,在设计上,三一的产品应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市场调研、图纸、试制品的全过程;在生产上同样应以最快速度将产品制造出来送到客户手中,生产制造的最短周期,必须得到物资供应的大力支持;此外,在产品的服务方面,三一同样应该保持高速度,比如说在全国任何一地的维修服务到达现场的时间限制,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等,以此具体诠译三一的“疾慢如仇”作风。 3、企业文化对社会所产生的认识作用清华紫光的张本正总裁说:“企业能流传下来的不是产品而是文化”。这句话较好地表现了企业文化在社会层面上的作用。社会中一部分人是通过企业的产品来认识企业,而产品中打动人心的主要是其文化内涵;社会中还有一大部分人认识某

9、一企业,不是通过产品而是通过其企业文化。三一很少做企业产品的广告,但三一“先做人,后做事,品质改变世界”的理念,无论是在招聘时用作宣传,还是在香港凤凰卫视上的广告,或者是在深圳机场外的路牌广告,都感动、吸引、振撼过许多人,使他们对三一产生向往,或者促使其在心中认同三一的基本价值观,从而认识了三一。四、三一企业文化的由来与特点三一企业文化从其诞生起就相伴面生,1986年底,庆祝新年元旦的晚会上,梁稳根先生在每个人的工作笔记本上写下的“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便是三一文化的第一颗火种。1994年,三一重工筹建时,梁稳根先生倡议进行了一次企业文化的整理,划定了三一文化的基本范畴,并颁布了“三一员

10、工手册”,将三一文化正式用文字的形式载入公司的基本文件中。94年三一文化的核心理念内容三一宗旨:艰苦创业、事业报国;三一目标: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三一作风:令行禁止、疾慢如仇,严格精细、追求卓越;三一信念:三一坚信有志者事竟成,创一流贵在开拓;三一提倡理解与尊重,先做人后做事;三一奉行德才兼备,唯贤是举;三一崇尚疾慢如仇,雷厉风行;三一允许成功与失败同在,竞争与超越并存;三一欣赏无功便是过,创造才是能;三一认为金钱只有诱惑力,事业才有凝聚力;2001年,三一控股举办了第一次企业文化研讨会,由公司高层领导、三一企业文化专门研究班子成员、国内著名企业文化理论专家共同探讨三一文

11、化问题。对已有的三一文化内容进行了审核,提出了三一文化的基本理念,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会议将企业文化建设提到了公司战略任务的高度,对于推进三一文化的建设起到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三一企业文化的特点,第一是企业最高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与亲身参与。梁稳根先生作为三一的最重要领导人,一直就把三一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亲自参与,并将其许多重要的思想变成精炼警句放进了企业文化体系中。第二是三一企业文化的高度是国内企业文化中少见的。三一企业文化不只是某一两个观念具有世界性的高度,而是绝大多数观念均达到了这一高度。第三是三一企业文化的完整性为国内企业少见。第四是三一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融入了不少小人物

12、的智慧,就像三一之徽是一位不知名小学老师的杰作一样,在整个三一企业文化中还有不少理念是来自于小人物,共同构成了三一企业文化整体。第二章 三一发展史第一节:三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一、以农业文明为标志的中国社会 中国有着漫长的文明史,其可追溯的、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公元前五百年,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就为随后而来的农业文明奠定了基本的哲学观念、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内容,由秦始皇建立的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帝国,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基本的政治体制模式,同时拉开了中国向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挺进的历史帷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为世界贡献了纸的发明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只有现代的计算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中国还

13、为世界贡献了官吏选拔的方法科举制,现代官僚体制的基石;中国人所一直奉行的中庸思想、天人合一观念,更是对世界未来有着重要意义。五百年前,当西方在黑暗的中世纪摸索的时候,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目光转向了东方那一个先进、富足的古国,他们把中国当作楷模,当作划破其黑夜的希望之光。二、 文明冲突中的中国近代史及其成果新中国 不同文明的交融、冲突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新旧文明的交替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瑰丽的悲喜剧。以农业文明为标志的中国,曾经推动过世界的发展,但当人类进入到新的文明时代工业社会:启蒙运动产生的新思想,哥伦布扬帆发现的新大陆,瓦特蒸汽机拉响的汽笛预示着一场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地要让中国人从田

14、园牧歌式的生活中惊醒。西方工业社会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财富的速度,远远超过农业文明,工业化对市场的需求,在吞食了本国的土地、人口之后,把目光转向传统的农业国,开始了人类历史最伟大的一次文明冲突。在这一大潮中,中国人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中国一大批先知先觉的民族精英勇敢地站出来,试图以已之力推动中国飞速完成这一转型,而真正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第一人是袁世凯先生,但他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关头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成为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的机会;另一个有可能完成这一使命的是蒋介石先生,但他在与伟人毛泽东的对决中输掉了一切;历史把这一机会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

15、雄,他率领着一只农民武装力量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的农民革命,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新中国。三、 改革开放中国历史的转折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他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说他是伟大的军事家,是因为他率领着最初被称为“土匪”的农民武装,用大刀长矛与一支国家武装力量进行抗衡,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又领导中国军队,与世界最强大的武装力量美国军队进行了一场较量,迫使这支不可一世的军队首次在没有打赢的战争中签署停战协议。说他是伟大的政治家,是因为他除了知道正确的使用军事力量之外(打得赢就打),能够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实现目标;他不仅导演过国

16、共和谈的杰作,还在国际政治中与苏、美演出了一场三国演义。说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是因为他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还能够及时地吸取当代世界的新思想马列主义便是成功引进新思想的典范;并且,在他的晚年,他发动了一场“文化大革命”,一场引起世人对他一生产生争议的全民运动,一场留待后人重新评说的伟大运动。“文化大革命”所秉承的不破不立思想,正是钟对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对于未来的人类,是否需要中国几千年思想的精华,这将是后人需要解答的问题。毛泽东集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于一身,是其事业成功的最有利条件,也是一种完美、和谐的个性组合。然而,毛泽东同时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只要是读过毛泽东诗词的人,无不为其诗词画一般的美丽而陶醉、冲天豪气而振奋,试读下列诗句:沁园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